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花蕊,朱志瑜,任显楷,, 来源:华西语文学刊 年份:2014
以下访谈实录中,“问”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花蕊博士,“答”为朱志瑜教授。问:朱教授您在佛经翻译领域卓有建树,您的《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是中国佛经翻译理论的综...
[期刊论文] 作者:朱灵慧,,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7
朱志瑜在《林译副文本研究:爱国还是爱文学?》一文中提出“林纾不谈翻译”和“林纾既爱国又爱文学,但他翻译的目的却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的观点。本文是与朱志瑜一文的商榷...
[期刊论文] 作者:王岫庐, 王东风,,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6
朱志瑜教授、徐敏慧教授主编的《当代翻译研究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版),收录了朱志瑜教授及其博士和博士生的26篇研究论文,内容涵盖了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话题,...
[期刊论文] 作者:邢杰,,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4
引言对译名原则、方法及统一问题的讨论是贯穿中国翻译理论/思想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朱志瑜教授与黄立波教授合著的《中国传统译论:译名研究》(以下简称《译名研究》)是...
[学位论文] 作者:赵凌毅,,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20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料库工具已经成为了翻译研究、实践领域中的得力助手。越来越多的翻译学者开始借助机辅手段来研究一些热门却鲜有进展的学术课题,比如:译者的翻...
[期刊论文] 作者:司显柱,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5
一、语言功能我们知道,作为社会的人,彼此之间需要交往,没有交往便不可能有社会。要交往就自然要有工具,而语言就是这样的工具。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哲学如是说:语言是我...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5
《中国翻译》2005年第3期刊登了司显柱教授的文章“从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论翻译实质、翻译策略与翻译标准”,副标题提出和我商榷。这无形中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在《中国翻译...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06
纽马克的翻译类型学以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为基础,并明显受到赖斯的影响。本文从纽马克的《一种翻译途径》、《翻译途径》及《翻译教程》等著作入手,分析了纽马克的翻译类型学...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4
赖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发展出其翻译类型学,对后来所谓“目的论”影响很大。本文是“类型·读者·译者·策略”研究的一部分,着重讨论功能主义在现代翻译研...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9
本文首先澄清规定、描写与伦理几个概念的关系,并通过回顾翻译伦理研究,着重分析贝尔曼、韦努蒂、切斯特曼的伦理观点。指出传统的规定性理论说的是文本关系,而翻译伦理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此次会议有三个议题,最主要的是第一个:"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这个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曾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大小翻译研讨会上。对于"现状",我个人...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7
有两种翻译理论:实践相关的理论和非实践相关的理论。本文集中讨论前者,为实践提供指导的翻译理论,即和翻译实践相关的"实用翻译理论",在翻译功能和翻译问题的基础上,界定实...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9
民国初年,是中国翻译外来名称最混乱的时期,当时有几家报纸专门组织专家译者对译名问题展开讨论,对译名的统一起到一定作用。本文讨论二十年代后期几篇游离于报刊讨论之外的文章......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8
“译名”在中国一直是翻译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关于统一译名的三次讨论。在这一时期,翻译的范围扩大了,学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深入了。他们都注意了......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3
本文以一篇游记为例,讨论译者文本分析的重要内容。和语言学家、文学批语家不同的是,译者不但要描述原文,还要再造原文。其中根本的区别在于对“读者”的考虑。“读者”在文本分......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5
本文探讨翻译专业翻译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翻译理论教学既要有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又要以“致用”为目标,要求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同时大学本科生翻译理论课与......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3
译名混乱不统一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大问题,可以说是中国翻译的“特色”。从佛经翻译开始,历代学者都在为统一译名而努力。五四时期出现了关于专用名词音译如何标音的一场辩论......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06
译名问题在中国翻译研究中占的比例很大,各个时期都把它提出来讨论一番。第一次关于译名的讨论发生在1910到1914年间,随后,朱自清重提译名。本文讨论朱氏关于译名的观点和他在译......
[期刊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译苑新谭 年份:2014
本文讨论清初几篇关于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翻译的文章,指出在翻译的多元系统中,除了权力关系之外,文本的地位也能决定译者策略的选择。This article discusses several...
[会议论文] 作者:朱志瑜, 来源: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 年份:200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