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我院法律系讲师易江波同志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信”与先秦法文化论纲》,2004年底被评为湖...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启梁,, 来源:法理学论丛 年份:2012
易江波曾和笔者有云:“历史的功能之一是满足安全感。”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解释。历史的重要并不是它能够告诉我们未来,而是因为经由历史研究提供出关于过...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文化纵横 年份:2014
"警力不足"、"案多人少",这些话语经常用来描述中国政法体制的症结。但在作者看来,这种要求扩充人员编制、提高层级职称的呼声,经常主导了改革议程,"改革"成为部门利益扩张的...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公安组织管理创新是与"社会管理创新"相呼应的命题。公安执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公安执法绩效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本性、导向性、科学性、简明可操作性、稳定性与灵活性......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共同体”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存在样式,可以从组织制度与原则、精神的层面考察。本土共同体代表了一种包含特定的主体观、自我观、认同纽带、利益机制的群体生活模式,它在中......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法律文化研究 年份:2009
“业”的观念、规则包含“管业”、“守业”等内容,它是中国本土财产权观念与规则的重要成分。“业”在主体方面具有多元性、群体性,在内容方面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以及宗法伦...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先秦常见的"信物"有载书、傅别、书契、质剂、符节、玺印、玉、质等,这些器物的运用实践形成了相应的法制。对这些器物与法制的考察表明,作为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范畴的"信"的原...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2010
自杀式讨薪行为是一种底层的不"体面"、不"正规"、不合法的纠纷解决方式。民间纠纷的当事人常常以扩大纠纷的方式解决纠纷,调解这类含有暴力因素或有危害公共秩序之虞的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年份:2011
在以指标督责机制为重要成分的压力型体制的作用下,派出所治理吸毒的现有模式导致了两类怪圈型生存状况,对吸毒者而言是信义与信任匮乏的熟人社会,对基层民警而言是包含一系...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北方法学 年份:2010
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解纷模式的特征是:在主体方面形成了以"异乡人的共同体"属性的"帮"为基本力量的多元化局面;在手段与途径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在暴力解纷倾向中寻求和平的协...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03
本文拟对商君书所蕴涵的法家式的"在数目字上管理"的理念或称法家的"数"治思想作了粗略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2006
儒家互惠原则重视人类以相互承认为前提的仁爱情感的价值,注重当事人的长远利益以及双方个体利益的均衡,蕴涵着一种较特殊的利益合作机制,它是良性的中国传统调解过程的主轴...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人大法律评论 年份:2015
中国法律传统中的“人相食”话语已逐渐生长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思想史上的一个观念和意义系统。以人类对“人相食”的怵惕哀矜的基本情感为起点,视其为常态化的规则、秩序...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儒家互惠原则重视人类以相互承认为前提的仁爱情感的价值,注重当事人的长远利益以及双方个体利益的均衡,蕴涵着一种较特殊的利益合作机制,它是中国传统调解模式的主轴和中心,在构......
[会议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中国古代法制与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借鉴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法,以在史学界具有基本史料属性的、古典的、正统的文献为基础,以君权的产生、特点、礼法限制及转移诸方面为分析展开的脉络,探究中国古代君......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法律和社会科学 年份:2011
中国的乡村、小镇活跃着千千万万的“混混”。除了贴上“黑恶势力”、“黑社会”的标签,他们至今未被给予足够的学术关怀和表达。在实施“深度乡村社会调查”的过程中,青年学...
[会议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6
  本文拟从阐释儒家互惠原则出发,论证儒家互惠原则蕴涵着一种注重当事人长远利益及双方个体利益均衡的合作机制,它是中国传统调解过程的主轴与中心,它的落实状况,关系到调解的......
[会议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0
《管锥编》对认识中国传统法文化有何启示,这是本文关注的问题.《管锥编》与中国固有学术的关联,不仅表现于典雅的文言这一表达形式,而且体现于它的论说模式、运思...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法律和社会科学 年份:2014
“做工作”是政法传统中的一个本土术语和组织技术,是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间力量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化中介机制。“做工作”的基本操作法包括,“做思想工作”、诉诸私人资...
[期刊论文] 作者:易江波,, 来源:中西法律传统 年份:2002
引言五口通商以后,列强纷纷在华设立租界,攫取领事裁判权及其在租界内的司法权,中国的司法主权屡受侵蚀。西学东渐之际,上海既得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地,沪上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