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同而通之《管锥编》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意蕴阐发之道

来源 :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锥编》对认识中国传统法文化有何启示,这是本文关注的问题.《管锥编》与中国固有学术的关联,不仅表现于典雅的文言这一表达形式,而且体现于它的论说模式、运思风格与传统学术相接续的特征.从征引率以及行文逻辑来看,《管锥编》明显受到浙东学派代表人物章学诚的影响.《管锥编》中与法律史学研究相关的论题,大体是一些"常识问题"与"日常经验".在对它们的讨论中,《管锥编》展示了"观其同而通之"这一立基于社会生活的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意蕴阐释之道.
其他文献
  儒家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和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是两种不同的义利观,但是,二者并非是完全对立的,本文试就这两种义利观,在和谐观层面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会议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唐朝前期的法文化已经达到了成熟的程度,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在法治理念方面已经成熟,表现为:1.礼法并用、以礼为主的治国理念,2.法
会议
  “以乐治国”是以“良月”作用于人,使人心理、生理产生相应“良性共振”,促人心灵和谐,行为规范而有序,从而达到安人宁国的目的。其原理是:治国须先治人,治人须先治
会议
  明清时期是非正统法律思想格外活跃并最有所成时期。本文阐述明清时期非正统法律思想的沿革和主要内容,其中也包括农民起义领袖有关法律主张中所体现的“和谐”
会议
  族刑,延绵不绝于中国古代刑罚史,乃是野蛮性和残酷性令人叹为观止的刑事连带责任方式。在学术界集中于族刑适用范围、历史变迁的考证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该文以族刑
会议
  社群主义晚近始生,共同体却是源远流长。“共同体”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存在样式,可以从组织、原则、精神的层面考察。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共同体代表了一种包含
会议
  本文试从金石文契中反映出来的材料复原明代大理白族地区的民事法制状况,包括民事关系主体、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方面。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
会议
  在西方政治法律哲学中,历来有公域(the public spllere orpulblic space)与私域(the private sphere or privatespace)这对重要的范畴,无论对于民主与自由的价值
会议
  清代律例中规定许多民间组织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并且试图通过责任的明确,使之与官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官民共同参与、全民有责的社会治安防范体
会议
2010年5月15日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传统法文化的反思与传承"学术研讨会于浙江义乌召开。会议从儒学与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传统法律的制度设计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