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聂乾先,,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09
1982年施立卓在《大理文化》发表了《白族“打歌”考略》,提出洱源西山白族“打歌”受到彝族影响;时隔26年,李缵绪在2008年第1期《边疆文艺评论》上发表《(白族“打歌”考略)质疑...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下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城中心的大理第一中学,是滇西最早的中学,也是我省屈指可数的几所最早的中学之一。这所学校校园里参天古木掩映下的亭台楼榭、古碑点缀着的花庭、穿檐...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09
白族扎染是一种特殊的纺织品。上世纪80年代,英国华裔作家韩素音来大理时说,古代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有扎染,而印度大陆和中国内地的扎染早已失传,周城白族扎染堪称扎...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白族本主神号述略施立卓与汉族的民间宗教,如道教相类似,白族特有宗教本主崇拜所奉祀的神抵大都有特定的神号。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这些神号显得芜驳庞杂。然而神号作为本主......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本文介绍了最近在大理民间发现的成书于永乐至嘉靖年间的三部抄本 ,即《三迤随笔》、《叶榆稗史》和《淮城夜语》。抄本中有许多关于南诏至明初大理地区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4
从前,大理有个老人留下遗言死后要埋在石头凿成的棺材里。有人调侃说,这老头就像乡下的"愣头青",因为与邻人有隙赌气地说"撤泡尿也不对着他家的门"一样。对于这位悲壮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4
一、"五大佛教名山":非统计学上的排序究竟宾川鸡足山有没有资格称"五大佛教名山"?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反正赞之者说有,辨之者说无,莫衷一是。不过,说鸡足山是名山理...
[会议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五十年代,电影《五朵金花》以其精巧的爱情故事、秀丽的苍洱风光和浓郁的白族民俗,吸引了海内外观众。影片塑造的以社长金花为主角的五位白族女子,给人们留下鲜明的印象。它...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9
一  什么是“徐学”?要而言之,徐学是研究徐霞客的一门学问。  徐霞客是徐宏祖的号。徐宏祖字振之,明末江苏江阴人。据明末浙江名士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载,因徐宏祖“天下畸人癖爱册……青霞括苍局于掌”,故其尊师黄道周为他取号“霞逸”,后来另一位浙江著名画......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9
在古代,“风雅”泛指诗文.《礼记》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矣.”也就是说,诗是文明社会的征兆.这时所说的诗,还应该包括那些写得很美,或抒情、或叙事,生动感人“颇有诗意”的散...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1
历来,改朝换代中血雨腥风的争夺战是不可避免的。原先的当权者总是要千方百计地用暴力阻挡革新者,即使是作垂死的争扎也罢。100年前农历九月十八(10月10日)发生在湖北武昌的起义,就是在刀光剑影中取得胜利的。20天之后的九月九日,昆明响应起义,同样经过血与火的洗礼。......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1
大理崇圣寺有一块元碑,名叫《大崇圣碑铭并序》.这块碑由第五代大理总管段隆于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立、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参政事李道源撰、圆护书丹,它较为具体地记录了崇圣...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0
徐霞客一生有重友谊的高尚品德.他不仅醉心于山水,而且广交四方名流.他的朋友黄道周说他“游满天下,所交多一时贤豪长者”.母亲王孺人从小就教导他:“男子生而射四方,远游得...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0
一rn记得在1985年初的一天,大理州科委的一位朋友给送来了一篇稿子,这是一篇写在普通信笺纸上的讲话记录,题目是.朋友说,这是在北京航天部门工作的一位名叫王希季的总工程师...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08
公元1922年至1923年间,赵式铭写了《戏为长截二首,简惺庵先生》诗。其一为:“我居后巷君前巷,径草沿缘不断青。留与乡人谈故事,城南一角有双星。”其二为;“金华山色两肩齐,轩轾乡人好品题。惭愧吾师评二妙,笔端浑不判高低。”对于熟悉周钟岳和赵式铭的人来说,这两首诗并......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5
记忆的碎片  中国人给孩子取名图时尚。比如生于抗战时取“战生”、“抗生”,以志爱国。我生于国人刻骨铭心的1938年,却享受不到这份崇高。原因可能是出生的地方闭塞,这里曾被徐霞客称为“四山如城”的桃花源、朱陈村。那时日本鬼子的枪声还离我们很远很远,大多数......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21
一rn我第一次听到“现代化”三字,是在1954年12月12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即“要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07
民族问题历来是国家政局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民族压迫时代走上了民族平等时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这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方案。它使少数民族既......
[期刊论文] 作者:施立卓,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9
一  今年是《大理文化》创刊40周年。去年,本地最有影响的传媒在黄金时段节目中,每天隆重推出一集《改革开放40年重大事件》。有位1979年时的花季文学青年看后说:“怎么漏了1979年的《大理文化》创刊一事呢?那可是破天荒的文化盛事啊!”听说之后,使我想起英国诗人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