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 来源:企业活力 年份:1997
在改革中实现所有制结构动态优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必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95
坚持在农民的共同利益基础上加强集体主义道德建设─—刘庄精神文明建设调查之一徐必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刘怀玉,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94
不能笼统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徐必珍,刘怀玉:矛盾在不同领域物质运动形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从一般意义上说,“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无疑是正确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刘怀玉,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5
邓小平改革理论的辩证法及其时代意义徐必珍,刘怀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战略家,而且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大师。...
[期刊论文] 作者:胡义成,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2
徐必珍和李怀君两同志研究“普遍联系”问题,已有多年。他们以往发表的有关文论,引人注目,我是每逢必读。去年,河南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他们联手撰著的《普遍联系新论》,读后更...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冶金政工研究 年份:1994
徐必珍、刘怀玉在《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6期撰文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作了切合实际的深刻分析和具体把握,发现了...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 来源:求索 年份:1993
从本质意义和长远意义来说,发展是稳定的基础和保证,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与稳定是相辅相成的。然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展与稳定往往并不那么完全同步一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会出现不协调乃至冲突的情形。这就使人们在思想上......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1999
革命道德与新时期道德同属于无产阶级道德规范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科学道德形态。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内涵是相通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 来源:开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正】 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大家在讨论中已经发表了许多好文章、好见解,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谬论,恢复了实践的权威。对于促进全党和全国...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0
挖潜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十年来,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贯提倡自力更生,挖掘潜力,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有的时候,由于我们思想方法上的主观片面性,为了追求“大办”,就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扩建新建项目,忽视对原有......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 来源:求是 年份:1995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由于体制的转型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出现了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相互冲撞的现象。面对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人对集体主...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00
革命道德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性成果,它的生成和发展是伦 理道德领域的一次空前革命,标志着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终结,开创 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具有不可......
[期刊论文] 作者:张浩,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2
前几年哲学界开始注意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存在着不少的分岐.徐必珍、李怀君两同志撰写的《普遍联系新论》(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论》凡引本书只注页码)。对这些...
[期刊论文] 作者:杨承训,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4
邓小平思想专题研究的理论新著──《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经济社会发展观》评介杨承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军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热潮中,徐必珍、...
[期刊论文] 作者:章韶华,徐必珍,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7
辩证法是怎样一种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根据不同情况给它以各种不同的定义。比如,把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联系的科学”、“关于发展的学说”、“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章韶华,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3
【正】 联系构成运动,这是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一条重要的唯物辩证法原理。他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作用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
[期刊论文] 作者:章韶华,徐必珍,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5
【正】 众所周知,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个: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有这三个规律,都曾经被黑格尔以其唯心主义的方式只当作思维规律而加以阐明。”(...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刘怀玉,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3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它,用什么方式推动它不断前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究竟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经历了一个极为曲折的探索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这就是:从本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的“和谐......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章韶华, 来源: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正】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客观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们以前对于联系作过许多研究,从哲学上来看,概括起来取得...
[期刊论文] 作者:徐必珍;章韶华,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3
质与量的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规律。人们曾经详尽地考察过质与量“是什么”的问题,这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质与量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存在的基础是什么,事物的发展为什么总是表现为先由量变再到质变等问题,似乎还须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讨这些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