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3
弱势群体是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缺乏平等的公民身份,遭受社会歧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影响,难以满足一些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功能性活动程度较低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伦理学研究 年份:2013
现代道德哲学常常在"正当"与"善"二者谁更优先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关涉我们对道德哲学性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现象学、女性主义伦理学以及儒家伦理的视角来补充康......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4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分歧不在于前者强调美德或性格,而后者只考虑何为正确的行动;相反,他们都充分注意到了道德行动对人的性格或美德的依赖。但他们之间也确实存在根本的分歧,...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9
克里斯汀·科斯戈尔德对自我的构成的论述,发展出了一种规范性的行动概念和能动性概念。据此理解,行动是自我构成的,通过按照实践理性原则来选择,一个人将具有规范的能动性,...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查尔斯·泰勒关注世俗化带来的精神危机问题。他认为,现代性发展出一个内在的框架,在此框架中超越性无容身之地。现代西方主流道德哲学受此影响,呈现出抽象化和准则化的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查尔斯·泰勒从观念论的角度对西方世俗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精神状况做了深刻的剖析。在《自我的根源》中,他追溯了现代自我认同的形成。他将现代性的展开看作自然主义哲学与...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尊严概念,在西方道德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西方哲学史上,人们普遍认为,尊严概念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得到了最有力的表述。但事实上,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那里已有了对尊严概念的阐释。但不管是亚里士多德还是康德,他们对于尊严的理解还是奠基于对人性的理......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在道德哲学中,伦理与道德被看作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伦理处理的是人们应该如何生活。道德处理的是人们应该如何相互对待。德沃金试图用人类尊严原则来整合伦理与道德,并用自尊和本真性的理想对人类尊严的观念进行了独特的阐释,他希望运用阐释来建立不同价值之间相互......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12
言行是人类实践的基本方式。不同的文明对言行有不同的规定。在先秦儒学的构想中,言行是在礼的世界中完成的规范性活动。言行是对社会规范的一种内化和学习。言不是为了彰显自......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阅江学刊 年份:2011
气候变化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死亡和灾难,它要求人类对此作出伦理回应。回答不了气候正义的问题,国际范围内的合作就难以展开。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表达了气候正义诉求的气候伦......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基督教学术 年份:2014
《世俗时代》的巨大野心是解释现代世俗社会是如何从拉丁基督教改革中脱胎而来的.查尔斯·泰勒认为他所提供的这个世俗化的叙事可以取代各种化减的现代性故事.他试图从理解语...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16
在世俗的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权力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强硬的世俗主义模式拒绝宗教在公共空间中发挥影响力,但这一观点近来遭到哈贝马斯与查尔斯·泰勒的批评。两人都为宗教观点进入公共空间设想了可能的路径,但他们对后世俗社会中宗教的地位仍有不同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13
与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主流的世俗化解释不同,查尔斯·泰勒试图从意义背景的变化来解读西方世俗化的复杂过程。他认为,宗教不再是为整个社会提供解释的整全意义框架,而成为一种个人选择。宗教从公共空间的退出,不仅源于现代科学的强势登场,也是由于在新的宇宙想象......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思想与文化 年份:2012
一、祛魅后的世界图景1917年,马克斯·韦伯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世界的祛魅”。在这篇演讲中他指出,“祛魅”指的是由于理性化、世俗化和官僚化等持续的现代过程,原来刻画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思想与文化 年份:2017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选择回归家庭照顾孩子.一些专家学者建议说女性回归家庭是有利于国家民族长久发展的智慧选择.然而,文章试图论证,这种看似自主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4
先秦儒学认为道德成熟的标志是通过道德教化而达到人与周遭环境的和谐,以及人对具体情境做出及时反应的实践智慧的增长。道德教化是唤醒内在于人自身中的道德潜能的过程,应首先让人们意识到内在于他自身的道德情感,然后依据道德规范在实践的过程中让道德情感得到充......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13
如何看待中国当下的社会道德现状?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离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小悦悦......
[会议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四川省伦理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年份:2012
本文讲述了有关好生活的快乐主义理论、欲望理论或者偏好满足理论、客观列表理论三种典型理论,人们判断自己幸福与否的一个关键在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性评价,两位当代哲学家德沃金和泰勒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德沃金讨论了良善生活的模式,讨论了生活得好......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容南,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1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