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6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旭,钟少斌,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97
阿拉拉特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种及其后代的白粉病抗性与细胞学分析张旭钟少斌姚景侠张旭:女,24岁,大学,研究实习员。本研究为“九五”国家小麦育种攻关项目。收稿日期:1996-08-15(江苏省农业科学...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 来源: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1979
小麦是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解放前新疆主要种植春麦,解放后才大力推广冬麦,现冬麦面积约占小麦面积60%。从气候条件来看,北疆地区冬季严寒,但有积雪覆盖,一般说来冬麦尚能安...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 来源: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1979
五、关于抗旱性研究 新疆属干旱地区,大多数地区年降雨量很少,蒸发量大,每年出现大气干旱和干热风的日数很多,而且大多数集中在6、7、8月份,这时正是小麦抽穗、灌浆和成熟的...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 来源:新疆农业科技 年份:1974
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60%。努力提高小麦产量,对于提高我区粮食总产量,有重大的意义。许多事例说明,小麦并不是低产作物。例如,伊宁市红旗...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 来源:新疆农业科技 年份:1975
冬小麦是自治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冻、碱、风、旱等自然灾害,在常年情况下,冬麦死亡面积为总播种...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 来源: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1979
苏联欧洲部分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区,特别是乌克兰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区,是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地区。 但是,冬小麦的抗寒性存在着问题。很多地区在降雪之前和融雪之后,气温低,土壤...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 来源: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1962
现在我想就自己在学习遗传物质基础问题中所存在的几个疑问,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第一,关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关系问题在生物科学中,过去有些人过分强调细胞核在生物学和遗传学...
[期刊论文] 作者:Л.Т.Бабаянц,熊恩惠,姚景侠,,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88
近年来,乌克兰南部全苏遗传育种研究所在该所服务地区内,研究了白粉病病原菌对小麦品种的专化抗性,找到了各种类型的抗源和供体,并对小麦品种免疫遗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浩兵,姚景侠, 来源:江苏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8
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C分带的研究,表明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中含有小麦的B组和A组染色体。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钟少斌, 来源:江苏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5
应用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回交,试图将其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通过细胞学分析和染色体分带分析证明双二倍体小簇麦含有56条染色体,其染色体组为AABBDDVV,其与普通小麦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浩兵,姚景侠, 来源:江苏农业研究 年份:1999
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转移现象大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的凝线期→粗线期,偶尔也有在其他时期发生的。最近在研究八倍体燕麦及其与中国春小麦杂交F1代材料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联......
[期刊论文] 作者:李浩兵,姚景侠, 来源:江苏农业研究 年份:1999
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转移大多发生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联会时期,偶尔也有在其他时期发生时,作者在麦类远缘杂种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和小孢子时期均存在核穿壁......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仲裕泉, 来源:麦类作物 年份:1997
应用含有大麦细胞质小麦细胞核的核质杂种与普通小麦不同品种进行正、反交,观察杂种后代的结实性变化和抗白生的表现,从而研究了大麦细胞质对普通小麦性状、特性表现的遗传效应......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斌,姚景侠,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2
对从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中获得的矮秆抗病选系84056-1-36-1进行体细胞C-分带鉴定,结果表明,它的21对染色体中,有1对短臂带型与1R相似的黑麦染色体代换了小麦的...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李浩兵, 来源:植物学通报 年份:1995
应用普通小麦不同品种(品系)与苏玉4号杂交,喷洒110ppm的2,4-D一至二次,授粉后子房膨大,其膨大率因品种不同而异。在部分膨大子房中剥取到发育幼胚,经组织培养后,获得单倍体小植株,植株未结实。......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斌,姚景侠,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7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物种基因组DNA针和克隆的专化性探针,对六倍体小黑麦双二倍体及其杂种手八倍体小麦簇行麦 倍体及其杂种进行了染色体D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应用这两种探针均可以准......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斌,姚景侠,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1
利用 C-分带和 N-分带对普通小麦选系“84059-4-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1B 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经带型比较,确定该变异染色体由小麦的1B 和黑麦的1R 易位而来...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斌,姚景侠, 来源:遗传 年份:1992
本研究对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普通小麦“农大146”(Triticum aestivum)及其产生的双二倍体进行了C-分带分析,结果表明:(1)7对簇毛麦染色体均可显示清晰的带型、根据带...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斌,姚景侠,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94
利用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品种扬麦3号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其1B和4A染色体与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明显不同。扬麦3号的1B长臂与中国春4A长臂带型相同,而其4A长臂带型又与中国春1B长臂带型......
[期刊论文] 作者:姚景侠,程本旭,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1989
将测试品种宁8026分别与感病品种和已知抗病基因位点的品种杂交,进行抗性遗传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单体分析的方法对测试品种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证明,宁8026具有一对隐性抗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