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毛麦及其与普通小麦杂种双二倍体的C—分带分析

来源 :遗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q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普通小麦“农大146”(Triticum aestivum)及其产生的双二倍体进行了C-分带分析,结果表明:(1)7对簇毛麦染色体均可显示清晰的带型、根据带型可以把各簇毛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别开来;(2)普通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变幅在53-56之间,其中2n=56的个体占57.68%。
其他文献
<正> 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感染植物后,能诱导植物产生冠瘿瘤,这是由于农杆菌中Ti质粒上的T-DNA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结果。因此,农杆菌Ti质粒就成
先天性感染已成为引起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据调查,约有2—8%的新生儿受到先天性感染的影响〔1〕。由风疹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先天性感染已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但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引起的先天性
在文献中,Hayman-Jinks双列杂交分析法被不少作者所误用,本文对误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对Hayman论文中的错误进行了订正。
在遗传学中,同一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连锁强度是用交换率表示的.一般而言,交换率越高,基因连锁强度越低.但交换率不是基因连锁强度的最方便的量度,因为利用交换率来计算具有连
采用NCⅡ设计研究显性核不育基因在40个杂种F_1代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基因对F_1代形态性状影响不大,而对产量、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大。F_1形态性状主要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转基因鱼研究的某些进展,主要涉及外源基因导入的方法、基因转移提高鱼类抗性的主要内容(如:促进生长,提高抗冻性及抗病性等)。此外,还对我国转基因鱼研究的
“自发”SCE频数在细胞间的分布,服从Poisson分布;而以CSC诱发的SCE频数则服从正态分布,分布类型的改变,可能是由于平均数的曾加所致。平均数的增加,以A组和C组染色体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