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7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4,495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佩增,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9
吉常宏教授,1927年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县。1955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该校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秘书、古汉语教研组副组长。1972年调入山东省博物馆工作。1980年调山东大学。...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94
《汉语大词典》往事拾零吉常宏《汉语大词典》终于出齐了。这是中国辞书史上的盛事。我从1976年春参加了《汉语大词典》的工作,算来已有18年,至今也没能离开这支队伍,现正从事《汉语大...
[期刊论文] 作者:张旭东,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9
吉常宏、吉发涵《古人名字解诂)(语文出版社,2003年)“曹操”条:...
[期刊论文] 作者:王凌云,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11
摘 要:吉常宏、吉发涵先生的《古人名字解诂》一书,对古人的名和字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关键词:《古人名字解诂》 训诂 献疑    吉常宏、吉发涵二先生历时二十年所著的《古人名字解诂》是一部人名文化学的力作,全书120万字,共收条目(人名)7166条。全书引经据典,信而有征,对古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吉东,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吉常宏先生主编的,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汉语称谓工具书.这部词典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和汉语词汇研究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在社会使用称谓词...
[会议论文] 作者:吉发涵, 来源: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2009
王引之首创名字解诂“五体”之例,吉常宏提出十二种组合方式.本文继往开来,又增补十种名字相协类型。使对这一古老学科的认识更加深入,研究体例更臻完备。...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0
最近承一位朋友相告:“有个叫袁玉骝的人,写了一部《中国姓名学》,把你的《中国人的姓名字号》中最精彩的几章都抄走了。不用说‘前言’‘后记’中没有交代,连个脚注也没出。”我......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要很好地掌握称谓词 ,最好是能学点历史 ,学点文化常识。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之所以在称谓上出那么多的纰漏 ,多是由于不懂历史 ,缺乏文化常识造成的。如电视剧《唐明皇》...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编者按: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意义上有关联,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在利用这一规律探求古人名字读音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姚红卫老师的来信就具有一定代表性.为此,我们特...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1981
词典不同于专论,对已有研究成果应融于释文,而不必胪列;书证是释文的一部分,不是引证。对前人著述中的某些说法须审慎对待,不可因出自某名人而将不大科学、不很确切的论点、...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1987
【正】 一、古代贵族男子和女子,都是既有名又有字的。名是生下来不久之后就有的,字则到了一定年龄才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并见《礼记·曲礼上》...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1984
【正】 “鹑衣”也可说成“鹑衣百结”,“悬鹑”也可说成“衣如悬鹑”。两个成语,四种形式,但含义只有一个,都是形容衣服褴楼。为什么要把衣服破烂不堪说成“鹑衣”或“悬鹑...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口头称谓和书面称谓,不论是在应用场合方面,还是修辞色彩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比较下列称谓词,就可看出这一点。...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80年代以来,汉语称谓词的使用相当混乱.报章杂志和一些出版物,都有不少错用称谓词的事例发生,尤其是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几乎无一种无错误。南方一家报纸,曾刊登过一幅漫画,讽刺这......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除了谦称和敬称之外 ,还有对称和他称。二者在汉语称谓词中 ,也是极为重要的。所谓对称 ,就是对谈话对方的直接称呼。他称则是交谈中涉及他人时的称呼 ,也就是对第三者的称呼...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吉常宏,,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2009年3月教育部专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这说明当今学术界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现象已十分严重。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虽然与学术管理与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