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杨才敏,, 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2
本刊1981年第1期,曾发表了史观义等同志的《山地高产新途径——丰产沟》一文。这一抗旱耕作法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专家提议改名为“旱农蓄水聚肥改...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 来源: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年份:1981
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肥料缺乏、的晋西北黄土高原,采用“丰产沟”种植法,能够做到“蓄水、保土、抗旱、高产”.据连续四年在中阳县的张子山、金罗、城关、暖泉等四个...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 来源:水土保持 年份:1980
黄土高原要退耕还林还牧,尽快过渡到牧业和林业基地,首先须要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向牧业和林业过渡就是一句空话。黄土高原产量低而不稳,说到底只是两句...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 来源: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年份:1980
水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省西山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其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造成了“土薄、肥缺”,水土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在目前梯田尚不能水利化和坡地尚不能全部梯田化...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 来源:农业工程 年份:1982
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肥料缺乏、干旱和绝大多数还是坡耕地的晋西北黄土高原,采用“丰产沟”种植法,就能做到“蓄水、保土、抗旱、高产”。据连续四年在中阳县的子山...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2
我省西部黄土高原十年九早,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从1965年开始研究“抗旱丰产沟”种植法,其增产幅度较一般耕作法高1倍左右,比深翻耕作的增产34....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王爱国, 来源: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年份:1998
1997年吕梁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且有冰雹和病虫危害。据调查,绝大部分山旱地大秋作物基本绝收,好的常规耕作块产量仅300kg/hm^2 ̄600kg/hm^2,而集流节水改土蓄水聚肥田地出苗全,苗壮,长势良好,获得了较好的......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张云,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1993
丰产沟耕作法(亦称蓄水聚肥保土耕作法),把土地优化组合成“种植沟”和“生土垄’两大部分,彻底改造了土体构型,较好地改善了土壤环境:一能使地面环境相对稳定,地积温提...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刘容光,, 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1
我省西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产量低而不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阳县赵家山等大队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丰产沟种植法是一种能在旱梯田和坡地上蓄水、保土、抗旱...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杨才敏,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1984
根据晋西坡地多,水土流失严重,人少地多,收入较低,在短时间内难以变大面积坡地为梯田的自然经济特点,我所在总结推广“坑田”和“沟垄种植”经验的基础上,于1965年开始,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卫志兴,, 来源:黄河建设 年份:1966
我們王家沟蹲点工作組,从水土保持、改良土壤出发,以种好基本农田、抗旱夺丰收为重点,紧密配合科学实驗小組,以点带面,于去年开始,在五个大队不同地类同时安排試驗,研究出一...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卫志兴,, 来源: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年份:1990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原名抗旱丰产沟),是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自1965年以来通过多年在晋西山区的试验研究取得的一项科研成果,并在我国北方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卫志兴,, 来源:农田水利与水土保持利 年份:1966
1965年在山西省离石县出现了特大干旱。1~9月份仅降水198.6毫米,相当于1964年同期的28%。我们在离石县王家沟公赴对于平作、区田耕作(即丰产沟)和刨窝点种(即丰产坑)的玉米的...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王爱国,渠向东, 来源: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年份:1998
1997年吕梁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且有冰雹和病虫危害。据调查,绝大部分山旱地大秋作物基本绝收,好的常规耕作田块产量仅300kg/hm2~600kg/hm2,而集流节水改土蓄水聚肥田却出苗全、......
[期刊论文] 作者:史观义,陈玉仓,刘强,, 来源:大众标准化 年份:2001
1 问题的提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一项规模宏大、历史性的系统工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切人点。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
[期刊论文] 作者:张沁文,王文德,高处明, 来源:农业技术经济 年份:1984
【正】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群众称为“丰产沟”),是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史观义等同志研究成功的一项旱农耕作法,在推广试验中获得显著增产。增产幅度40—100%,有的亩产...
[期刊论文] 作者:荣式西,张昕艳, 来源:山西农业 年份:1995
【正】 丰产沟又称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由山西省水保所史观义等同志根据我省丘陵旱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气候干旱、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而摸索、总结出来的,目前...
[期刊论文] 作者:陈乃政,曲继宗,史观义, 来源:土壤肥料 年份:1989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广人稀。三料俱缺,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特别是占耕地面积20%左右的坡地麦田,多年来习惯于夏季休闲,这时正是雨季(7~9月),麦地失去植被,地面裸露,水土...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景艳,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义和利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义利统一观,既大力倡导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又大力倡导...
[期刊论文] 作者:卫正新,王小平,史观义,郭玉记,李俊义,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2000
梯田田面采用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常规耕作法。大旱之年作物基本不减产,一般年份可使作物增产159%~220%,集流效率达到70%;对于不同的粮食作物,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170%~224%,肥料利用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