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1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李春玲,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6
文化多元化形势下的语言规范化□刘真福李春玲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我国正逐渐形成多元化文化格局,除原有的主流文化或正统文化外,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地方文化以及亚文化或副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艾维蓉,郭锋,,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06
编者刘真福老师曾引用《文心...
[期刊论文] 作者:张西礼,,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 年份:2002
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真福老师提出了文学作品的“和式鉴赏”(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8期),我觉得很有创造性,值得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往更深一层思考并付诸阅读教学的实践中...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7
1949年后的中国新诗教育一方面朝着草创、进步、完善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呈现曲折、复杂甚至是回环往复的发展态势,走了一个"之"字形的道路。这50多年来的新诗教育历史大致...
[学位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 年份:2001
一、引言 报告文学的写人艺术这一论题,涉及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本质的认识,也涉及对它的创作中心的认识。报告文学应视作一种文学样式,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等是它的本质属......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08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和《故都的秋》(以下简称《故》)分别是朱自清和郁达夫的代表作,也是我们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以前它们出现在不同册里,动如参商,难能...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年份:2007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鉴赏教学原理、方法的探究作出了历史性的推进,但仍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解决。古今中外文学鉴赏的方法形态万千,既有相通之处又大异其趣,于...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7
解读鲁迅的作品应该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限,为此我们还是要讲一点新课程、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多样选择、动态生成就具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2001
建国以来中学文学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的一段时间语文课等于文学课,60年代文学教育销声匿迹,80年代文学教育复兴。但是语文界长期以来在中学文学教育理论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0
结合全诗品味标题“忆菊”,会发现诗人是在搜寻记忆中各式各样的“华胄的名花”,铺陈点染,深情描绘,此“忆”应为时间之忆:其实诗人还表达了一种空间之忆,诗人当时正在美国芝加哥学......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 年份:2008
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教研员、老师和学生向我反映说中学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偏老偏旧,远离当今时代,远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与文本对话,难以与作者心灵共鸡。我多年参加教材的编写,深知教......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0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即抒情散文。 这里说的情志,指情性、情怀,志向、志趣,也就是通常说的思想感情。古人论及作品思想感情时,常有偏重:或主张“言志”,偏重思想性;...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2016
本文运用统计法、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重点研究教材插图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研究指向插图设计的多类型多风格,符合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追求美观大方并避免瑕疵,做好中小学教材...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鸟》是梁实秋的散文名篇,虽经岁月流逝,仍保有鲜活的魅力。本文意在探究其魅力之源,从语词与语象、审美与审丑、说爱与诉悲、说鸟与述怀等几个方面,也就是从语词到语境的不...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90
一近年来我国少儿辞书在建设自身特色方面拓荒前进,收益甚丰,但理论研究的不足严重地影响了编纂实践向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以外国少儿辞书...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2006
当今电子文本、网络文章风起云涌,大有鲸吞蚕食纸本文章“地盘”之势。一些人欢欣鼓舞,谓为文章读写的新景象、新境界,似乎看到网络世界虚拟的民主化潮流滚滚而来;另一些人则深表......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8
一按常理来说,诗歌教学离不开对意象的分辨和赏析,但小学诗歌教学与意象无涉,初中语文教材的前几册也避谈意象。初中教材里遇到该谈意象的地方,有时用其他的词语替代,如...
[期刊论文] 作者:刘真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2
这是一篇厚重而奇妙的文章。 说它厚重,首先是所涉面广,有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微观剖析(首段),有对人类历史的宏观瞭望(第二段),有对《伊索寓言》思想内容的发挥借用(文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