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8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平,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21
儿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一种危重状态,表现为末梢循环灌注障碍和低血压。休克原因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失调、心肌功能障碍及血管炎伴持续毛细血管渗漏。与KD比较,KDSS发热时间更长;炎症反应更严重;D......
[期刊论文] 作者:梁秋月,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16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coronary artery thrombosis,CAT)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内皮细胞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以及冠状动脉扩张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其主要原因。川崎病CAT急性期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需积极行心脏超声监测,在血栓形成12 h内或合并急性冠脉阻塞时......
[期刊论文] 作者:焦毅,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16
地高辛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由于地高辛治疗窗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个体差异大,临床中有关地高辛中毒或者剂量不足的病例时有报道,其影响因素众多。有研究表明,年龄、体重、肝肾功能、肠道微生态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均可影响地高辛的代谢动力学。临......
[期刊论文] 作者:黎瑶,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18
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是儿科门诊常见危急重症。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在儿童NMS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认为HUTT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检查手段,其阳性率受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关于HUTT阳性率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陈兰兰,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19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 arter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虽然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但随着介入技术及相关材料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成为治疗PDA的首选方案。该文就儿童PDA介入治疗适应证、PDA的测量、封堵器的选择及术后......
[期刊论文] 作者:叶珊,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19
唐氏综合征又称为21-三体综合征,多数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且由于心内及大血管分流、上呼吸道阻塞及肺组织发育不全等因素可早期形成肺动脉高压,其具有发生早、进展快、程度重、恢复差等特征,积极干预并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唐氏综合征儿童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该文就......
[期刊论文] 作者:潘宇,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20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猝死。DCM预后差,病死率高,诊断后5年、10年内无移植生存率分别为54%~72%、46%~62%。诊断时左室射血分数较高、病因为心肌炎提示预后较好,诊断时年龄偏大、有心......
[期刊论文] 作者:缪文华,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20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占儿童心肌病的第二位。目前HCM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新型药物等,其主要作用为延缓症状。由于儿......
[期刊论文] 作者:王露,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22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已成为部分国家、地区常见的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巨大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严重类型,后期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较小,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进入成年期后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而且儿童......
[期刊论文] 作者:向婉旖,刘晓燕(审校者), 来源:国际儿科学杂志 年份:2021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a induced cardiomyopathy,TIC)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病。TIC可继发于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此病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是一种可逆的、总体预后良好的获得性心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