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9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韩?以,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作者观察100例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的Dupuytren挛缩和手掌红斑的发生率,其中男88例女12例。62%的病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大都为50~60岁。另以同样性别、年龄和职业的100例饮洒而无肝硬化及100例不饮洒也无肝硬化者作对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韩?以,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Godeau等最近曾报告二例结节性多动脉炎伴有癌症,一例男性伴有支气管未分化癌,另一例女性有直肠腺癌。本文报告一例男性结节性多动脉炎,有继发性多神经炎,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尤以下肢为甚,不久出现运动障碍,左足及右手1、2、3指不能运动。神经科检查发现两侧腓......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邵长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结核性狼疮在本世纪初是最常见的皮肤结核病,自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问世以来,不但严重的残毁型消失,且已成为少见病.其在皮肤结核中的比例在革命以前占75%,到1971~1976年占27.5%,减少了3倍.20世纪初俄国仅结核性狼疮就有15~20万人,到1972年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所有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邵长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Reiter病的特征为泌尿生殖器疾病(通常为非特异性,常为衣原体性尿道前列腺炎、子宫颈炎或子宫附件炎),眼和关节炎症(后者为不对称性反应性关节炎),合并发生在有遗传素质者(大都携有HLA-B27抗原)经性途径感染之后.1984年国际疾病分类将其归属于性病.本病不仅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邵长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介绍一种新的诊断淋病的方法――测定中性粒细胞损伤指数(NII)。培养24小时的淋球菌菌株用5%枸橼酸钠混和,每标准样件含菌30亿。试验管含0.02ml活体培养物,对照管含0.02ml 5%枸橼酸钠。手指取血0.08ml置试管中,轻度振荡后加盖,置37℃恒温箱20分钟。......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邵长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在复习HIV感染时梅毒的文献中有关硬下疳的文献仅见3篇.①患二期梅毒的54岁同性恋者有巨大的硬下疳,位于左腕,为直径3cm的半球状结节,紫红色,表面高低不平,鳞屑少,形成缓慢(约3月).②42岁同性恋者,过去患过梅毒、淋病,主动脉狭窄,患有恶性二期梅毒(再感染),在阴......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邵长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有人认为银屑病表皮的变化与垂体生长激素的作用有关,患者血清中生长激素含量增高,用抑制生长的激素治疗有效.有人认为银屑病患者的生长激素有化学改变,因它不引起肢端巨大症.也有人观察到银屑病患者生长激素的分泌正常,血浆中生长激素的含量与病情严重度无本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邵长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近年来许多作者注意到系统性硬皮病止血系统各环节的指标有变化:纤维蛋白单体可溶性复合物含量增高伴血小板功能减退,血小板第4因子水平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粘度增高,凝血酶原指数增大,血液凝固加速,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血浆对肝素的耐受性增加等.......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陈明华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目前治疗麻风主要用氨苯砜(DDS),利福平(RFP),及氯苯吩嗪(B663)。1986年Saito等报告氟嗪酸可抑制麻风菌的生长。1990年Grosset等确认其作为抗麻风新药在临床应用亦有效,作者将其用于1例静止期中恶化的麻风患者证实有效。患者男,79岁。61岁起自觉嗅觉迟钝,74岁出......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编辑组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本文用细胞化学法测定红斑性狼疮患者周围血液白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硷性磷酸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共测92例,其中盘状41例,播散性39例,系统性12例并测正常人20名作对照。中性白细胞硷性磷酸酶活性的平均细胞化学系数正常人为0.67±0.019,盘状红斑狼疮为0.75±0.14......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编辑组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尿道―眼―滑膜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有三方面: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是尿道炎,其次是膀胱炎,前列腺炎,子宫颈炎等),眼(最常见的是结膜炎,其次是眼色素层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关节(单发性或多发性关节炎,关节痛等)。......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编辑组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细胞抑制剂如白血宁、氨甲喋呤、巯嘌呤等内服或注射治疗银屑病有良好效果,但副作用也大(不同的资料报告为3~55%,平均为25%)。为减少其副作用,作者试以外治,每25克香霜中含内服或注射的细胞抑制药物一天的剂量,每日搽一次25克。药物共4种,其浓度如下:环磷酰胺1.6......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邵长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5
灰黄霉素治疗扁平苔藓(LP)有效,文献报告临床痊愈者占54.5%~70%。报 告每日量0.6~1.0g,一疗程不少于18g,治疗66例,有半数患者皮损消失,疗效与皮损的急性程度及疗程长短有关。另有作者观察到此药对所有新发皮损,可达临床痊愈或显效,而慢性丘疹性LP尽管治疗时间延长......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陈明华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作者报告用白细胞去除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有良效。患者女,70岁。初诊的1年前几乎全身有红斑、大疱和糜烂。某医院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后给强的松龙每日60mg~70mg,以后加用硫唑嘌呤、烟酰胺、二甲胺四环素合并治疗,因皮疹未改善而且出现骨质疏松、胃溃疡......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邵长庚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5
白癜风色素脱失的机制不明,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免疫反应的结果。Longhof等用沉淀法首先发现26例中22例有抗黑素细胞抗体,结论是对黑素的免疫反应导致胸腺机能不全。有关本病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的资料观点不一。有些作者发现T淋巴细胞群降低,T细胞和B细胞变化不......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陈明华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患者女性,75岁,约1年前左手指出现半个粒米大、卵圆形、无自觉症状的黑褐色斑,半年前右手指也出现同样皮疹。检查可见下唇正中稍偏右有钫锤形境界清晰的黑褐色斑。两侧颊粘膜有半个粒米大的淡褐色斑数个。所有手指的掌面和背面有多发性半个粒米大的黑褐色斑。右......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编辑组译,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1937年Sulzberger等首次描述本病,把它分为4期:1.渗出和盘状期,2.苔藓样期,3.酷似蕈样肉芽肿的蕈前期,4.风团期。这4期并非都可显然划分,较常见的是几个不同期同时存在。22年后Sulzberger等发表了有关本病的第二篇论著。经过大量长期的观察作者改变了原有的描述......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编辑组译,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作者检查了45例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的IgG、IgA、IgM。病期大都自6个月到4~5年。浅部血管炎(24例)主要是变应性小动脉炎,皮损主要位于小腿,有时也可累及手,多形性,有红斑、出血性损害、结节、天疱疮样皮损,愈后留有瘢痕。深部血管炎(21例)主要为慢性结节性红斑。检......
[期刊论文] 作者:刘承煌摘,编辑组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鉴于银屑病患者在得麻疹后可临床痊愈以及此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作者用活的麻疹疫苗治疗银屑病116例,其中84例皮损广泛。剂量分3组:一次皮下注射0.5、1.0或1.5毫升。头3周,特别是第6到第18天密切观察其反应。57例无全身反应,59例在第5~12天之间可有2~3天,少数4......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