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麻疹疫苗治疗银屑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w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银屑病患者在得麻疹后可临床痊愈以及此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作者用活的麻疹疫苗治疗银屑病116例,其中84例皮损广泛。剂量分3组:一次皮下注射0.5、1.0或1.5毫升。头3周,特别是第6到第18天密切观察其反应。57例无全身反应,59例在第5~12天之间可有2~3天,少数4天,轻度寒颤、低热、不适、头痛、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等,其中9例有麻疹样皮疹。38例在头两个星期发现中度白细胞增多,16例有相对的淋巴细胞增多,然全身情况良好。不管疫苗剂量大小,一般在第6~7天开始好转,无新疹发出,原有皮损色淡,见平伏,渗出现象减少。看来皮损好转程度与全身反应程度有关,但并不完全平行。

其他文献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种自身抗体,被认为是一种诊断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敏感指标。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已经发现该抗体。本文简要地介绍其致病机理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器官受累及临床分型等方面的关系。
近年来有关麻风实验动物感染(例如犰狳)和体外培养的进展,为麻风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可能。麻风的免疫防御机制主要是细胞免疫,瘤型麻风的许多表现就是由于细胞免疫的缺陷所致,但对于这种缺陷的真正环节还不十分清楚。作者根据有关瘤型麻风细胞免疫缺陷的认识,特?e是围绕巨噬细胞的缺陷方面提出了对于研制麻风疫苗的设想。现今,免疫学研究的注意点大半都围绕着T细胞-B细胞的机制方面,大多数麻风工作者主张T细胞群体的缺陷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口服碘化钾和局部加热常被用于治疗固定型及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而获得成功。最近报道一种新的口服抗真菌药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有效。该药属丙烯胺类,为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制剂,抗菌谱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
着色真菌病是一种皮下组织真菌病。病原体经外伤植入,并在接种部位的皮肤、粘膜及其下方组织继续存留而引起感染。它是由几种暗灰色真菌(demati aceous fungi)或着色性真菌(pigmented fungi)所引起,这些都是生长在泥土、腐烂的植物及木头中较常见的腐物寄生菌。
真皮中层弹力纤维溶解症是一种新命名的少见的真皮弹力纤维溶解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大面积细小皱纹及毛囊周围性突起的小而软的丘疹性损害.组织病理学示真皮中层选择性弹力纤维缺失.
对白念珠菌甘露聚糖相关的免疫调节现象,即白念珠菌甘露聚糖特异细胞免疫下调作用的特点;在实验性念珠菌病中,T辅助细胞不同亚群在诱导有效免疫反应中所起作用,以及各类细胞因子功能和调节进行了综述。
虽然砜类药物从1941年开始用来治疗麻风,但直到1953年才报道有耐砜类药的初步印象,1964年第一次获得临床和实验室的证据。12年前还认为耐砜类药相当罕见,如今已日见增多。在使用鼠足垫技术的大多数实验室已报道实验证实的耐砜类药的病例。其他许多中心也报道临床证实的耐药,这说明耐氨苯砜(DDS)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现象。
作者在讨论中归纳以下几点:1.5例皮肤症状完全相似,表现为如帽章状的环形荨麻疹损害,不痒,反复发生,经年累月,并非药物所致,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2.全身症状:有无力、发热、中度肝肿大,多数或局部浅淋巴结肿大。
期刊
标本的处理和培养霉菌培养,常常提出使用培养管或培养皿的问题,对霉菌不熟悉的实验室建议使用螺旋帽试管,它的斜面应较厚,接种后旋上螺帽,但要稍松一点。此法缺点;通气差,由于试管面积小,菌落分离不良。常搞霉菌培养的实验室,用培养皿,但没有经验的最好不用。此法优点:培养通气好,培养面积大,菌落分离比较好。此法缺点:增加了实验室中污染的机会(因系非密闭系统操作过程)及培养基易脱水。为了防止这些缺点,培养皿内
阐述了异位性皮炎发病的基因背景及皮肤干燥、变态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孕龄、出生重量与异位性皮炎发生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扼要地综述了异位性皮炎的部分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