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 年份:2003
本文通过对袁中道晚年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的综合研究,全面阐述了袁中道晚年文学思想的转变,并将其置于万历后期文学思想的转变中,结合其于中郎逝世后所面临的时势政局、学术思想......
[学位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 年份:2006
本文采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结合唐宋派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全面探析其文学思想的演变过程、结构体系与理论价值。第一章论述唐宋派“文以明道”与“师法唐宋”文学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2
深入理解刘勰的“折中”思想,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文心雕龙》的理论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对“折中”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有的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将其置于广阔的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崇尚"质实"是归有光文学思想之根基,"以质为文"是理解归有光文学思想"两面性"特征之关键。"实"的多重内涵生发出归有光文学思想的不同侧面。为学强调"真知力行",为文主张"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8
唐宋派的文学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茅坤与唐顺之在嘉靖二十四年前后的往复论争,以及此后二人文学思想不同的发展走向,集中体现了唐宋派的分化与演变。唐顺之在此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6
八股文脱胎于宋、元经义,逐步消除论体古文、辞赋与骈文的影响,演变为一种更加纯粹的解经文体。“去古文化”是八股文脱离宋、元经义的第一步:消除论体文特征,强化解经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6
一“文以明道”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理论命题:它是一个文学命题,针对文学创作而发,却又背离文学的发展方向;它以明道作为文学创作的目的,却依然是在文学领域发生影响,于道则影...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9
徐渭在明代中后期散文文体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突破传统的文体规范,并创作了大量个性突出、风格特异的小品文。阳明心学影响下的"真我"...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2
作为明正德、嘉靖时期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以古文为时文”包含言辞、法度和意境三个不同的层面。言辞上,“融液经史”是最突出的特征;法度上,主要表现为:运用“寓骈于散”...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9
随着科举制在明代选举制度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作为科考首场考试内容的经义、四书义,即后世所谓八股文,遂成为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依据。然而,八股取士却不尽符合执政者的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5
本文从探讨“义”与“仁”和“礼”的关系入手,细致分析了孔子之“义”的确切内涵。“仁”和“礼”分别从本然和验证的维度规定了“义”的基本内涵。“义”在对“仁”与“礼...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就技术层面而言,八股文的创作是一个"拆分"、"重组"的过程:先将题文内容拆分开来,再按照八股文的体式要求调整、变化、结撰成文。"顺题成文"与"因体立格"是八股文最基本的两...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励耘文学学刊 年份:2012
在从洪武到天顺近百年的时间里,八股文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洪武初的应试文字,几乎完全沿袭了宋元经义的创作模式。此后八股文不断地向着规范化、精细化的方向发...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近年来关于唐顺之“本色论”性质和价值的争论,实则与文学史的研究理念密切相关,即:我们应该如何妥善处理探求本义与阐发意义之间的平衡关系?结合唐顺之自身的学术思想与诗文创作......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斯文 年份:2017
论者多关注徐渭'真我'说之'真'的内涵,其实更多地体现于其诗文创作中的是'我'的特征。其所谓'真我'主要是强调'出乎己',既有书写自...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斯文 年份:2018
谨奉《斯文》执行主编张德建先生之命,兹对2017年明代散文研究略做回顾和总结,目的是推介若干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的学术成果,或发现一些新的学术动向,以引发学界更加广泛的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本文对袁中道晚年文学思想的转变问题做出了两点补证:由"素淡"而"清寒"的审美旨趣和从"寄"到"弃"的文学态度,并将其置于万历、天启间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想的整体转变中,结合袁...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1
“师法唐宋”似乎是唐宋派文学思想中最容易理解的部分,但其中包含了很多复杂而微妙的东西。首先,“师法唐宋”不是唐宋派作家全部的文学思想,而是其整体文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会议论文] 作者:刘尊举;, 来源: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法"和"神"是唐宋派论文最常用的两个术语.在其理论体系中,"法"的重要性自不必言,"神"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范畴.郭绍虞先生概括唐宋派的古文思想,称其"所重在神明;神明亦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