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种子 年份:2003
研究报告山羊草(Aeg‘loP、)十个种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分析 ···························……兰秀锦郑有良魏育明等(l一l)部分引进优质小麦高分...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科技奖励 年份:2017
主要完成人:刘登才、魏育明、伍碧华、兰秀锦、张连全等主要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该项目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发掘了一批优异种质和优...
[学位论文] 作者:兰秀锦,,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2005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是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之一,D染色体组的供体种,广泛分布于小亚细亚、里海、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阿...
[期刊论文] 作者:陶军,兰秀锦,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20
【目的】对具有一个共同亲本的杂种F1所表现出的育性差异进行了研究。【方法】观察了F1的育性、减数分裂配对情况;采用SLAF-Seq-BSA(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颜济,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2
以四倍体的半矮秆小麦地方品种矮兰麦(Trilicum turgidum L., 2n=28,AABB)作母本与采自河南的抗穗发芽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2n=14,DD)杂交。杂种F_1植株经0.05%秋...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颜济, 来源:遗传 年份:1992
以鹅观草作母本,黑麦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F_1杂种。杂种穗形呈双亲的中间类型,完全雄性不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在Ⅰ平均染色体配对...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颜济,,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2
以四倍体的半矮秆小麦地方品种矮兰麦(Trilicum turgidum L., 2n=28,AABB)作母本与采自河南的抗穗发芽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2n=14,DD)杂交。杂种F_1植株经0.05%秋...
[期刊论文] 作者:陶军,兰秀锦,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22
中间偃麦草是小麦遗传改良的有用资源,育成了大量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附加系、代换系及部分双二倍体.中4是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很方便与普通小麦杂交并被广泛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014-459是中4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具有一些特殊特性,材料014-459与一些普通......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喻春莲,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王志容,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本研究对四个穗发芽抗性有差异的品种(品系)的成熟期穗发芽抗性和种子休眠性进行四年连续混合选择。其中宜宾白麦子的选择群本穗发芽率和A7429-7的选择群体的种子发芽率的均较未选择群......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魏育明,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24份四川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并计算其品质得分。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系的Glu-A1位点上具有1亚基,Glu-D1位点上5+10亚基达75%,但Glu-B1位点上的7+8或17+18亚基比例较低。所有品系的品质得分为......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魏育明,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1998至1999年四川省区试的24个参试品系的两个对照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的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26个材料共出现22种带型。每个材料可分离出15~21条谱带,共分离出34条......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郑有良,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利用多小穗10-A的50份改良品系与绵阳26杂交,对F1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表明,50个F1平均抽穗期较绵阳26偏晚1d左右,平均小穗数和平均千粒重呈正向优势,但平均穗粒数和平均穗粒重呈负向优势。说明......
[期刊论文] 作者:郑有良,兰秀锦,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应用染色体工程导入黑麦异源基因,创造出一批具有多小穗、多粒、大粒、单株有效穗多、抗病和优质等突出优异性状,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穗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系。在新品系研制过......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王志容,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通过对7个小麦品种开花后不同天数的整穗发芽率,脱粒种子发芽率和切胚发芽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抗生的差异主要是生理性抑制程度的不同,并且在开花20天之前,这种生理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志容,兰秀锦,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4
本试验对113个小麦品种(其中106个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在开花后25、30、35天分别进行小麦种子发芽及穗发芽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穗发芽性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红皮品种以资中大红花的抗......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魏育明,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36份不同来源节节麦进行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有19种带型,中国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带型数目显著不同。中国节节麦 有两种类型,河南及陕西为......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王志容,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98
对116个四川省小麦地方品种的抗穗发芽进行了测试。整穗发芽率低于10%的品种有60个,其中最低的简阳绿豆麦为3.14%,最高的宜宾排兜麦达34.08%。从各地区品种的整穗发芽率的平均数及各地区低于10%穗发芽......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郑有良, 来源:麦类作物 年份:1998
对10-A、88-1643、川育12号三个亲本及六个三交后代稳定品系的剑叶和幼穗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三个亲本的酶带有较大差异,无论剑叶或幼穗均以10-A的酶带最少。后代中均无杂种酶带出现,但有不同程......
[期刊论文] 作者:兰秀锦,王志容, 来源:种子 年份:1998
通过对10个小麦品种不同灌浆期的种子测定,分析了各种灌浆特性及种皮收缩度与籽粒饱度的关系,并计算出不同品种在达到1级饱满度时粒重,灌浆速度,灌浆期等理论值,阐述了这些理论值在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