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9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于水强,,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2006
树木细根(≤2mm)是控制树木与其周围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通过细根的形成、衰老、死亡、分解(即细根周转),向地下部分和土壤中分配的C和养分被......
[期刊论文] 作者:于水强,, 来源:大学教育 年份:2017
实践教学是生态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加强实践教学是生态学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通过分析生态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建议,旨在为生...
[学位论文] 作者:于水强, 来源: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2003
该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着重讨论了风沙土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胡敏酸(HA)、富里酸(FA)数量和△logK的变化及其与培养条件(CO和O)之间的关系.为阐明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转化...
[学位论文] 作者:于水强, 来源: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2003
该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着重讨论了风沙土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胡敏酸(HA)、富里酸(FA)数量和△logK的变化及其与培养条件(CO和O)之间的关系.为阐明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转化机制和土壤有机培肥以及调控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有机质化学和腐殖物质化学研......
[期刊论文] 作者:于水强,王文娟,B.Larry Li,,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地下生态过程是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由于技术和方法的限制,作为"黑箱"的地下生态系统已经成为限制生态学发展的瓶颈,也是未来生态学发展的主要方...
[期刊论文] 作者:于水强,关庆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9
[目的]研究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方法]对南京紫金山地区四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储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枯落物和土壤持水量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马尾松纯林枯落物储量最高,整个枯落物层的蓄水量为马尾松纯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枫香栎树......
[期刊论文] 作者:窦森,于水强,张晋京,,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2007
以往人们较多的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温室气体的源、汇关系问题,却很少研究温室气体对土壤有机碳本身分解转化和各组分性质的影响。为了探讨CO2浓度升高对腐殖物质形成转化的作...
[期刊论文] 作者:申斓,严妍,高冬平,王国兵,于水强,, 来源:江苏林业科技 年份:2013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当前城市林业的研究热点,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了城市森林的概念及其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娟,赵超,杨鑫,于水强,曹国华,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为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持续氮增长和快速氮循环的响应模式及反馈机制,选择3种林龄杨树人工林作为试验样地,设置N0(0 g/(m2·a))、N1(5 g/(m2·a))、N2(10 g/(m2·a))、N3(15 g...
[期刊论文] 作者:梅莉,韩有志,于水强,史建伟,王政权,,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2006
2002年5—10月,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直径...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琪, 于水强, 王维枫, 詹龙飞, 王静波,,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目的】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与栽植配置方式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在生长季中的动态变化,比较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株行距配置林分间的差异,了解人工林地下生理生态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詹龙飞,于水强,王维枫,王琪,王静波,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9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杨树主要细根性状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株行距配置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选取4种不同水平空间配置(株距×行距分别为3 m×8 m、5 m×5 m、6 m&...
[期刊论文] 作者:邓送求,闫家锋,关庆伟,于水强,,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以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对该森林公园内83个林班的17个立地因子进行了调查,应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主导因子,再以主导因子为依据聚类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以土壤厚度、坡......
[期刊论文] 作者:王琪,于水强,王维枫,詹龙飞,王静波,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20
[目的]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与植株配置形状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在生长季中的动态变化,了解人工林地下生理生态过程(尤其是根系效应)的响应规律,为合理调控杨树人工林栽植密度...
[期刊论文] 作者:王如岩,于水强,张金池,周垂帆,陈莉莎,,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在正常水分(25%~30%)、中度干旱(15%~20%)、重度干旱(5%~10%)3种水分条件下,设对照(A)、接种内生菌根真菌(B)、接种外生菌根真菌(C)、混合接种(D)4个处理,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菌...
[期刊论文] 作者:邓送求,关庆伟,闫家锋,于水强,马春花,, 来源:中国城市林业 年份:2009
为了提高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和景观质量,对森林公园内典型林分类型进行了标准地调查,并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探讨了林分结构调整的措施。结果表明:(1)物种组成较丰富;(2)各林......
[期刊论文] 作者:于水强,王政权,史建伟,梅莉,于立忠,,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6
根系作为树木提供养分和水分的“源”和消耗C的“汇”,在陆地生态系统C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尽管20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根系消耗净初级生产力占总净初级生产力较大的比例,但是,根系(尤其是细根)消耗C的机理以及C分配的去向一直没有研究清楚。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杨鑫,张高洁,姚继周,于水强,方月丰,,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林木根系是地下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部分之一,其高度异质性是关系到根系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准确性与可比性的主要因素。为明晰水杉细根的界定范围,探讨水杉细根形态与解剖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窦森, Yves Tardy, 张晋京, 李凯, 于水强, 平立,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于水强,窦森,张晋京,平立凤,关松,李凯, 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5
通过室内氧气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在分解期间(1~180 d)“新形成”有机碳、胡敏酸(HA)、富里酸(FA)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不同氧气浓度对其形成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