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阮少阳, 于兵川,, 来源: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份:2014
结合冀东油田实际生产情况,采用"瓶试法"研究了酸化返排液对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与混合酸化返排液都大大降低了原油脱水效率,同时筛选出满足外输要...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 吴洪特,, 来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份:2010
分析了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传统模式的好处和局限性,探讨了通过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科研活动中经典成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先行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及自行研制...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份:2010
以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为催化剂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TBC),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投料比和反应终点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份:2004
采用自制复合催化剂一步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葡萄糖苷.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压力对产品得率、质量及反应时间的影响及优化组合,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m(催化剂)...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湖北化工 年份:2003
探讨了涤纶(PET)生产中的废丝、废块与2-乙基己醇(2-EH)直接醇解合成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TP)的工艺过程及条件.当n(2-EH)∶n(PET)=(2.8~3.0)∶1,反应温度210~230℃,催...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塑料助剂 年份:2010
以复合固体超强SO4^2-/ZrO2-TiO2为催化剂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P),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投料比和反应终点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特,于兵川,,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年份:2010
介绍了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系列化、多样化配置。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开出不同层次的实验,因材施教,构建了化工原理"三层一线"实验教学体系,积极开发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将个性......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特,于兵川,,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1
结合长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际,阐述了以科研带动学科建设支承专业特色,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中突出特色,在教学环节中体现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等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塑料助剂 年份:2004
以一水合硫酸氢钠作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其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总加料量的4.0%~4.5%,柠檬酸与正丁醇加料比为1:4.5~5.0,反应终点温度145~150℃.所得产品可达到国...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年份:2013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研究实践经验,探讨了各层次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方法和过程,阐述了启......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化学世界 年份:2005
采用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ZrO2-TiO2一步法合成了烷基糖苷(ARC),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n(月桂醇):n(葡萄糖)=4.5:1,m(催化剂):m(葡萄糖)=(0.015-0.020):1,反应温度120℃,压力4.5—5.5kPa。反应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特,于兵川, 来源:全面腐蚀控制 年份:2003
试验以湿法磷酸为体系,以316L和904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动电位扫描测试了不同杂质组成和温度对两种不锈钢的影响,并对两种材料不同电位下的Nyquist图谱进行了测试.试验从...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结合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情况,阐述了科学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化学基础实验层、综合提高实验层、研究创新实验层的...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章阐述了在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科研的龙头作用,分析了科研、生产和实习教学的内在联系,确立了以科研促进企业生产,企业生产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特,于兵川,,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类及相近学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强化实验教学过程各环节,如实验预习,优化实验项目,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实验报告质量,完善实验成绩考核等,可以提高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特,于兵川,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2003
试验了十二烷基苯磺酸、OP-15、AES 3种表面活性剂和其复配后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变化情况,通过表面张力法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根据CMC值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并按...
[期刊论文] 作者:于兵川,吴洪特, 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份:2010
以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TiO2为催化荆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TBC),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投料比和反应终点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
[会议论文] 作者:吴洪特,于兵川, 来源: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会议 年份:2002
本文叙述了环氧化合物中应用最广的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并综述了其主要化学反应活性,详细探讨了环氧乙烷使用过程中有关爆炸、火灾、生理危害及其对策,提出了使用中的安全对...
[期刊论文] 作者:吴洪特,李刚,于兵川, 来源:湖北化工 年份:2003
研究了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4)为起始剂,P2O5为磷化剂,经直接酯化、水解制备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条件.考察了五氧化二磷的投料方式、原料配比、酯化温度和酯化时...
[期刊论文] 作者:熊森, 吴洪特, 于兵川,, 来源: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份:2013
相对于单组分固体超强酸而言,复合固体超强酸是一类性能更加优异的催化材料,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性,不腐蚀设备,对环境污染小,是目前催化材料领域研究的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