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78
水稻在从种到收的整个一生中,进行着生长、运动、吸收、合成和分泌等各种生命活动,完成新陈代谢的各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得到能量的供应。同时,为了合成构造机体的各种物...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0
光照和温度是粮食生产中重要的自然因素,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作物光合效率,形成更多的籽粒产量;如何使粮食作物获得适温条件以促进生长发育,而免于遭受高、低温的危害,...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78
为了适应郊区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各县四级农科网科技术人员的要求,本刊请我院作物所了昌龄同志编写了《水稻生理基础知识》,全文共分生长发育、呼吸作用、光...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3
据本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是高温年,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20℃的低温降临期出现在9月25日以后,这对于本市夺取1983年后季稻高产,在客观上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如何因势利导,...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4
近年来,上海郊区单季晚稻种植面积有了较大的增长,83年已达50多万亩,预计今年还将略有增加。单季晚稻全生育期长,光热条件均较双季晚稻为优。因而充分利用其生长期间优越条...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78
“密”是农业八字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密植问题历来受到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广泛重视。近10多年来,在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很多试验,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77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亩产千斤的水稻,一般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7~25斤,磷素9~13斤,钾素21~23斤。相当于硫酸铵83~122斤、过磷酸钙53~77斤和硫酸钾105~165斤。宝山县盛桥公社新丰......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79
一、主攻方向要明确上海郊区水稻育种是攻早稻、后季稻、还是单季晚稻?这要根据郊区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来确定。目前,郊区粮食生产主要是一年三熟制,这一种植方式对于粮食生...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78
3.稻穗分化过程:稻穗的中轴即穗轴为主梗,直接着生在主梗穗节上的枝梗,称第一枝次梗,由此再分出小枝,称第二次枝梗,颖花着生在第一次枝梗和第二次枝梗的小穗梗上。通常每个...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3
一般根系在吸收养分水分的同时,随之生成各种游离的氨基酸和细胞激动素,其中地上部N代谢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当地上部生长超越一定限度时,围绕根系生成的各种物质,...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蔡意中,,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2
上海郊区发展粮食三熟制以来,由于热量条件限制,后季稻生产季节紧迫,晚栽田块有效穗不足,实粒少,产量低,且易遭低温为害而失收。因此,探明后季稻移栽期与产量的关系,找出确...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蔡意中,,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3
引言上海郊区后季稻有200多万亩,占秋粮总面积的80%左右,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本市热量条件,一年种三熟较勉强,后季稻生产季节历来十分紧迫,早栽田块产量高...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蔡意中,,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2
前报探讨了不同生态型品种秧苗的发根、播种量对发根力的影响,以及秧苗发根中的物质动态。本文针对上海郊区早春气温不稳定、秧苗发根往往受到抑制、僵而不发这个问题,进一...
[期刊论文] 作者:潘德良,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2
我们研究了原丰早幼穗发育和植株形态的相关生长,并作了总结,以期为制定栽培技术提供依据。试验于八○年进行。四月二十日播种,五月二十八日单本移栽300株,以第六叶为基数,...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潘德良,,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3
原丰早是郊区早稻主要当家品种,种植面积约占早稻的40%以上。研究原丰早的生育特性,探索针对性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增加早稻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室...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潘德良,,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2
上海郊区每年都有相当面积的后季稻栽插失时,产量低而不稳。如能改变早稻中、晚熟品种比例过大,收获过晚的状况,使早稻提前开镰,促进后季稻早栽,使其由“失时”转化为“适时...
[期刊论文] 作者:蔡意中,顾裕康,丁昌龄,,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2
6366是我所水稻室1976年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系。我室从78年开始试种,79~81年在上海县华漕公社种子场、纪王公社红卫大队科技站及我院试验场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和生产试种,...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蔡意中,陈桂发,, 来源:上海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4
上海郊区后季稻有200多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之冠,产量强烈受移栽期的影响,前报曾对移栽期——产量的数量关系作了阐述。作物产量主要来自绿色叶片的光合活动,郊区后季稻均系...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顾裕康,刘国英,,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1
上海郊区后季稻生产季节极为紧迫。1969~1978的十年间,亩产量变动在512~732斤之间,平均为612.1±69.4斤,变异系数高达11.3%。1980年由于气候反常,亩产仅360斤左右,低于1963年以...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昌龄,顾裕康,陆美英,,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80
79年我室以“化杀”组合赣化2号为材料,对蘖节栽培的水稻生育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证明蘖节栽培比种子栽培更能显示出杂交优势,因此,它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