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性土壤的某些性质与作物对磷肥反应的关系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n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多种作物、多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作物的磷肥肥效既和土壤因子有关,也和作物因子有关,而作物因子从属于土壤因子。在土壤因子中,土壤有效磷既决定着小麦,也决定其他作物磷肥肥效的有无及大小;土壤有效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豆科作物(小麦)磷肥效果的大小,而对豆科作物的磷肥肥效无影响;土壤的其他因子,既与小麦的磷肥肥效无关,也与其他作物的磷肥效无关。
其他文献
利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土壤有机磷分组方法,对长期施用有机肥的24个土样和有机肥进行了分析,同时,用3种纯有机磷试剂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土壤样品中,有机磷组分都
用FSH+PGF<sub>2</sub>超排黑白花奶牛,以非手术方法采得7日龄早期胚胎。应用含10%甘油卵细胞培养液作为胚胎冷冻保护液,采用自制简易胚胎冷冻器冷冻,在-196℃液氮中保存。冻
将奶牛7日龄胚胎,常温下在含128.9g/L甘油PBSS肉孵育20min后移入193.2g/L甘油+85.6g/L蔗糖PBSS内孵育7min,装管后即投入液氮内冷冻保存。182d后解冻8枚,用含342.3g/L蔗糖PBSS
用全氮、有机质、pH、碳氮比及质地不同的12种土壤进行了大麦、燕麦和黑麦等3种作物的盆栽试验,并以KCl煮沸法测定了其可矿化的氮素,以估计土壤潜在的有效氮素。试验表明,KCl
根据一级化学动力学反应方程,利用数值解的电子计算机优化程序,把矿化氮分为易矿化氮和难矿化氮两部分,分别求出了他们的矿化数量(N<sub>1</sub>,N<sub>2</sub>)及其矿化速率常
选用昆白.CI<sub>57</sub>及B/L<sub>615</sub>三个品系小鼠,对其8细胞期(8C),桑椹期(M)和囊胚期(B)的全胚和半胚(半)进行聚合,培养和移植试验。8细胞期及桑椹期胚胎的聚合发育率显著
根据土壤氮素矿化势和氮素矿化累积计算了不同时期土壤氮素矿化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矿化氮量均与作物吸氮量有良好相关,而前者效果更优。作物吸收的氮素大约等于
原核期兔胚胎用微滴法分别在mDM液、TCM-199液和PBS液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发育到二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96.95%(127/131),77.19%(44/57)和72.31%(47/65);发育到四细胞期的百分率
利用Bremner法,对盆土不同形态有机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分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高度相关,占全氮的百分率大小顺序为:氨基酸N】NH<sub>4</sub><sup>+</sup>-N】氨基糖N
用导数法研究了氮、磷,有机肥配合对小麦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速效磷含量低的土壤上,氮、磷、有机肥配合能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及小麦籽粒的氮肥利用率,而在土壤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