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表·不惑r——纪念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成立40周年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0612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之滨,珠江之畔,屹立着一所具有浓郁南方特色的高等美术学府——广州美术学院.这所以关注时代、服务社会而知名的美术院校,历来就对美术教育这一连接高雅艺术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工作给予了一以贯之的重视.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直以来深受世界各国当代艺术与文化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影响既丰富了本土艺术家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也拓展了艺术创作的思维空间,但与此同时,也容易使艺术家们陷入失去中国本土性的泥潭之中。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各类艺术思潮、流派层出不穷。中国的当代艺术,如何在这时代大潮中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有的文化品格,是笔者在艺术创作中持续思考的课题。本文以空间互
1990年,已为九秩老翁的林风眠在东京西武百货店举办其一生最后的画展时,依旧不忘1930年日本之行的情景:“在东京遇到了横山大观先生以及石井柏亭先生为首的日本艺术家及友人,我们之间进行了非常亲切的交流。”[1]时光荏苒,自林风眠第一次踏上日本土地至今已90余年。2021年是林风眠逝世30周年。1930年,林风眠率团赴日进行艺术教育视察,并在东京举办“中华民国国立西湖艺展”(以下简称“西湖艺展”),
安娜·高美1940年出生于捷克,五岁时随父母移居奥地利.彼时,战后的欧洲正面临着社会秩序的重建,在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的思潮还在延续,而后现代主义正悄然兴起.作为家中唯一继
期刊
公共艺术具有文化地标式的力量,在展现城市文化、弘扬地方精神、树立城市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代,公共艺术也已经成为凸显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尺,矗立在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作品尽情彰显着城市品格。这些独立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形式的塑造、材质的表达、色彩的调取中都蕴含着地域的文化象征,其独特的审美语言诉说着社会集体愿景和公众的精神需求,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同现代
中国文物市场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端至少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后于明清之际得到较快发展,至民国时期逐步趋于成熟。[1]从古代至近代,文物市场曾先后被称作古董市场、古玩市场、古物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物流通仍延续传统方式,以私家店铺为主体,民间分散经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文物收归国有,当时的大部分文物店铺被合并重组,转为公私合营的方式,对文物实行统购、统销,主要用于出口创汇[2]及服务国家经济建
清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批评的总结时期,复古思潮下理论家对“风格”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愈加广泛深刻。尤其是针对艺术风格类型划分的理论探讨,在诗、文、词、书、画、乐、曲等批评领域普遍存在,既有对前代风格类型理论的直接承继,也有对经典风格类型理论框架的效仿衍生,还有风格类型理论的创新发展。清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形态,饱含清人对传统的承继与筛选,对缺憾的指摘与修正,以及对理论的反思与开拓,风格类型理论之间相互吸收借鉴、融汇互通的理论思维,对当前艺术学学科基础理论体系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与参考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戏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戏曲事业的奠基人、戏曲改革的骨干力量,到剧作家、理论家、演员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节点上,梳理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电影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电影发展形成了五个“新”的段落变化,包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暗中推动进步电影发展的“新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的新规则“新创建”,改革开放探索主旋律与多样化关系的“新时期”,面向世界展现中国电影的新面貌、市场化逐步成熟的“新世纪”,近年来进入中国电影学派、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平视世界电影自身创造新主流的“新阶段”等。在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始终成为引领中
在中国舞蹈学的学科体系中,舞蹈表演理论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补。在舞蹈表演研究中,方法论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是研究重点。舞蹈表演最一般、最本质的规定是身体在特定空间下的当众表演,这是舞蹈表演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舞蹈表演的研究范畴包括作为舞蹈表演者自己对表演过程的总结与思考,作为观察者对于舞者或者舞蹈表演的行为及全过程所进行的思考和研究,作为舞蹈表演教学对舞蹈表演进行反思和反馈的三种范畴。在逻辑起点和研究范畴基础上建构的方法论主要有动作分析理论、身心学理论和控制与反馈理论。从舞蹈学科建设以及内容范畴等现实需求
艺术学理论所属诸学科中,“艺术管理”出现得比较晚,但却后来居上,蔚成大国,其间既有中国文化自身发展之内生动力,亦不乏对外来观念与经验的积极借鉴。考其形成与演变过程,始于学界对业界体制改革之观察,变于业界实践与学界反思之融汇,终于形成了当下这一内涵渐趋明朗、外延却依旧模糊的概念形态。“艺术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仍有赖于业界与学界在中西文化交流大背景下的深耕细作,既立足本土也借鉴西方,不断化解当前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以实现学科自身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