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生二胎:成功率低、风险大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友担忧
  网友1:我今年35岁,女儿6岁。前几年很想再生个孩子,苦于不符合政策,现在“单独二孩”新政出台了,我很心动,已经准备调整状态、积极造人了。不过我也有点担心,毕竟年龄大了,怀孕不像年轻时那么容易,即使怀上了也已步入高龄孕妇行列,面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我不禁又有点犹豫。
  网友2:“单独二孩”新政出台后,家里就没平静过。老人催着赶紧生二胎,说生第二个不会像第一个那么难、那么疼,容易得很。而我则担心自己的身体。岁月不饶人,我已36岁,体力大不如前,最近体检还查出了妇科小毛病,这要再生一个到底是更容易还是更难?
  从有益于母子健康、计划生育、家庭生活以及夫妇的工作和学习等方面考虑,妇女生育的理想年龄应是25~29岁,最好不超过35周岁。如果分娩时孕妇年龄达到或超过35周岁,就属于高龄孕产妇。
  对孕妇而言,年龄越大,妊娠、分娩时的风险越高,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以及流产、难产等发生率明显增加,重者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生命。对胎儿而言,高龄孕妇所怀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以及各种先天性异常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因此,上述2位网友的担心非常有道理。
  “单独二孩”新政,将催生更多高龄孕产妇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大幅提升,个人自我发展意识逐步增强,经济发达地区的育龄妇女,尤其是相当一部分高学历、有稳定工作的妇女,正在出现生育观念上的转变,晚育的较多。
  我国大城市妇女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龄在27~29岁。“单独二孩”新政实施后,很多35岁以上的妇女也想搭上生育的“末班车”,积极造人,这将催生更多高龄孕产妇。
  女性35岁以后,生育功能低
  35岁以上的女性,身体健康状态有所下降,会给生育带来很大的影响。生育功能与年龄、卵巢功能、卵泡数、卵子质量等密切相关。“年龄是个宝”,这对女性生育而言,绝无夸张。
  从纯生物学上来说,25岁左右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这时子宫颈管弹性好,容易扩张,子宫肌肉收缩有足够力量,容易平安分娩。如果结合社会、心理等因素考虑,女人最理想的生育年龄则在25~30岁,这时女性的心理、生理已十分成熟,最适合孕育宝宝。而35岁以后的女性虽不是绝对不能生育,但生育功能明显下降。
  女性35岁以后,孕产风险增大
  首先,女性到35岁时,怀孕失败率可达20%左右,40岁以上时失败率可达50%以上,45岁时失败率更是高达70%以上。即使怀孕了,35岁以后,女性盆腔已经基本固定,关节韧带逐渐变硬,不易扩张,子宫收缩力和阴道伸张力也较差,这些均会导致分娩时间延长、难产机会增加甚至产后出血。高龄孕妇行剖宫产、钳产等助产的比例比非高龄产妇高20%以上。
  其次,高龄孕妇还容易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尤其是妊娠高血压,会造成孕妇出现意识模糊、肝脏肿大、眼底出血、肝功能异常、大脑病变等,严重时会导致子痫发作,危及孕妇生命。妊娠并发症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非常不利,有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胎儿畸形,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也会增加。
  第三,高龄产妇卵子质量相对较差,孩子发生先天愚型和危及生命的先天异常的概率是非高龄产妇所生孩子的8倍。尤其是先天愚型,也就是染色体异常,这种孩子生下来个头矮小、生长发育迟缓、智能低下,50%有先天性心脏病,易患呼吸道感染,存活率低,将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负担。一般地说,孕妇25~29岁时,胎儿先天愚型的发生率为1/1500,超过35岁达到1/250,超过40岁后高达 1/100甚至l/50。
  高龄生二胎,孕前、产前筛查更重要
  基于上述因素,从优生优育以及健康安全的角度,高龄孕妇生育二胎,孕前、产前筛查更重要。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因为很多人认为,生过一胎的妇女生第二胎易如反掌,所以常常放松了对优生优育以及产前检查的重视,孕期也不再像怀第一胎时那么谨小慎微。
  而实际上,经产妇(曾经生过孩子的产妇)怀孕过程和分娩过程中,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包括剖宫产在内的各种手术分娩,发生危险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的比例要比初产妇高。因此,计划生育二胎的夫妇,特别是35岁以上的夫妇,应在计划怀孕前3个月甚至更早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咨询和评估。
  在接受相关检查和评估后可以生育二胎的女性,最好在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口服叶酸片,每天0.4毫克,直到怀孕12周为止。同时,应努力改善工作环境,调适工作压力,避开所有可能有危害的污染物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地起居作息,缓和情绪反应,注意均衡营养。
  高龄孕妇成功怀孕后,要保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血糖、血压等指标,及时发妊娠并发症并积极治疗。为了排除胎儿畸形及先天愚型,高龄孕妇在中孕期最好接受产前筛查和诊断,即B超胎儿结构筛查和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检查。
  因高龄孕妇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收缩力相应减弱,容易导致产程延长、难产,自然分娩的难度更大,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高龄孕妇剖宫产适应证较多,通常有90%的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
其他文献
我们一直将帕金森病导引康复干预的方法称为“帕金森病患者生活中的一支拄杖”,帮助患者们在治疗和康复道路上更平稳地前行,预防、缓解、消除障碍,提高生活、生命质量。  导引康复法---“帕金森”病友生活中的拄杖  上海交通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李殿友  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 所长 严蔚冰  病友为何要康复锻炼  提起帕金森病的治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药物治疗,病情严重了,药物控
儿时的夏季有太多的美好事物,长长的暑期、早晨屋山头阴荫里的凉座椅、少得令人舒心的暑期作业,还有树上知了变成美味的时刻……但是成年以后的夏季却变得狰狞起来,繁忙的工作、辗转反侧的闷热夏夜、无处躲藏的滚滚热浪,都令人心情沮丧。这些恶劣的情绪,伴随着不断升温的心火,使健康越来越成问题。  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脏是有所对应的:春季主肝、长夏主脾、秋季主肺、冬季主肾,而盛夏季节当以养心为上。夏季养心是一个
今年9月1日,新的《广告法》开始施行,这意味着在我国所有烟草广告全部被禁。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每个人都来监督烟草广告,如果发现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可随手用手机拍下来,并向卫生机构或媒体举报。世界卫生组织同时特别指出,控烟一定要从小抓起。有调查数据表明,中国5~6岁儿童中,1/5表示自己长大后会吸烟;中小学生中吸烟者亦占一定比例。15~21岁是产生烟民的高发时段,这一年龄段人群控烟的效果,直接影响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也是人体代谢最大的处理工厂。这对于每日忙于应付生活、事业、交际、家庭的职业人士来说,保护肝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也是个肝病大国,保护肝脏则更为重要。对已罹患肝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合理、不恰当对肝脏都会有或轻或重的损伤,因此,有肝病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格外注意。根据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适当摄入以下一些食物,对改善肝功能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慢性肝病患者,除了在专科医生指导下
颈椎病是可防可治的,95%以上的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而获得好转或痊愈,只有脊髓受压等少数神经损伤较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中医药防治颈椎病主要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敷、手法、针灸、牵引、导引等方法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颈椎病同其他疾病一样也是重在预防,可通过自我保健达到预防和康复的效果。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学家施杞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和科研心得,在继承王子平
世界卫生组织:剖宫产是手术,非必须慎为之  世界卫生组织不久前呼吁,剖宫产只应在医学上必须实行的情况下实施。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近30年来,国际医学界认为理想的剖宫产率应该为10%~15%。但目前,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剖宫产都越来越普遍,实际剖宫产数量远大于上述比例。当符合医学指征时,剖宫产可有效预防孕产妇、胎儿死亡及相关疾病;但没有证据表明,对不符合指征的孕妇实施剖宫产,仍可使母婴受益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大怎么办?晚期肿瘤患者无法耐受化疗,生活质量很差,真的束手无策了吗?癌症康复期该怎么调理,如何预防复发呢?  创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在传承鲜明中医特色的基础上,以肺癌、肠癌、胃癌为三个临床优势病种,通过中药内外兼治、中医药与多种手段、方法结合,同时采用现代诊疗技术,如高强度超声聚集刀、全身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配合全身中药抗肿瘤治疗,提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的新项目——“精准医学计划”,该计划致力于治愈心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通过加快在基因组层面对疾病的认识,使临床医生能够准确了解病因、针对性用药和治疗。此消息一出,瞬间在全球引发热议,也使“精准医学”成为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版“精准医学计划”也在酝酿之中,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启动。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
很多年轻人会在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情时,冒一句口头禅“真让人蛋疼”。但是你知道当“蛋疼”作为一种疾病真切发生的时候,会危及男性的生育能力吗?  睾丸扭转的症状就是“蛋疼”——睾丸和阴囊疼痛,如果发病6小时之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极可能会让男性失去一侧睾丸,影响生殖功能。  生活实例  笔者近期接诊了四名睾丸扭转的青少年患者,年龄最大的只有26岁,最小的才16岁。只有一位患者因就诊较早,经睾丸复位治疗后
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期越来越长。目前,除手术、放疗、化疗等三大治疗乳腺癌措施之外,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约占60%以上)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即应用5年三苯氧胺,依然是乳腺癌治疗指南推荐的“金标准”。  文献证明,三苯氧胺能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事件,抑制对侧乳腺癌的发生,降低乳腺癌死亡风险。最新研究显示,在乳腺癌人群中,应用10年三苯氧胺更具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