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课堂化的有效方法初探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著中蕴含着大量的优秀文化,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会促进学生增加知识储备量。学生的阅读不仅要关注教材阅读,而且要关注名著阅读,使名著阅读课堂化,学生通過大量的阅读,思维会活跃,理解能力会增强,情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名著阅读课堂化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堂化;语文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3-0040-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通过大量的名著阅读,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因为名著中不仅包括大量的语言文字,而且包含优秀的思想和观念,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道德修养。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把名著阅读都安排在课外,这样并不能很好地掌控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名著阅读课堂化,使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认识,在名著阅读中与名人交流,提高自身素质。
  一、转变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名著阅读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名著中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通过大量阅读,学生会掌握一定的名著阅读方法和策略,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转变从思想,指导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教师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就会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无形中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名著阅读,使名著阅读课堂化,会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为课堂注入新的血液,促进语文课程呈现出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大量的名著阅读来带动学生,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水浒传》《骆驼祥子》《昆虫记》《童年》《简·爱》《海底两万里》《格列弗游记》《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等。名著是学生将生活和文学连接起来的桥梁,学生在名著中会看到更高层次的生活,在生活中会看到名著的缩影,进而将两者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用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名著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二、关注媒体,增加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媒体的帮助来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主动性,通过形象的展示来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名著阅读课堂化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比较,通过媒体呈现出的多角度信息来深化理解,通过多层次的分析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如果学生只是通过口头比较或者是交流,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和认识,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这种比较结果和比较认识。但是通过媒体的帮助,教师可以把学生比较的结果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强化理解。例如,在阅读《格列佛游记》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阅读《桃花源记》和《鲁滨孙漂流记》,并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对比中分析其中的人物、事件和影响。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表格或者是图片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分析,在总结中了解这几本名著的异同,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有了这种比较,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进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前进行网上查阅,了解作品的相关信息和评价,知道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资料。网络上的丰富信息会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阅读名著的信息,进而可以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教师还可以利用媒体的帮助来给学生播放一些根据名著进行改变和拍摄的电视剧以及电影,促进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来更好地理解名著。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等都有丰富的视频资料可供选择,它们的情节生动、形象丰富,会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产生阅读名著的欲望。视频的表达效果和文字的表达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会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在不同感官的帮助下体验文学、体验名著,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名著,提高学生的名著鉴赏能力。
  三、沟通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名著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阅读量不能低于260万字,要求学生通过大量并且广泛的阅读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阅读的数量,同时要关注阅读方式的选择,通过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来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阅读的主体。
  为了实现名著阅读课堂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读书感受和读书体会在课堂上分享,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名著。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共同去阅读《海底两万里》,并让学生读完后在课堂上交流和分享心得。交流中学生会对尼德兰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会了解海底遇到的是礁石还是海怪,会知道在海底世界中还有一片森林,会知道太平洋下四千米的真实情况,会知道瓦尼克罗群岛以及珊瑚王国和价值千万的珍珠,还会了解阿拉伯隧道、希腊群岛以及海底煤矿……沟通和交流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促进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增长了学生对海洋的认识,燃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激情。《海底两万里》中的马尾藻海是一片让学生感到神奇的海洋,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总是眼睛放光,有说不完的话题;其中的抹香鲸和长须鲸更是令他们感到好奇,这种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们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从合恩角到亚马逊的旅途更是会学生激动不已,他们的好奇心在交流中不断激起,在沟通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深化了对名著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可以主动阅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名著故事会、读书笔记手抄报、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通过参与不同活动会积极主动地分析和思考,进而在活动中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四、讲究方法,提高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针对性
  在名著阅读课堂化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多从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上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名著阅读技巧,进而通过阅读夯实基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名著阅读中,学生要精读和略读相结合,通过粗略地阅读了解阅读内容和背景知识,通过精读来感受名著的语言、景物描写、人物性格和表达的思想。而且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读和略读,自己感兴趣的名著可以精读,并且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细致地分析其中的人物特点和语言风格、写作手法和表达特点等。同时学生还可以做好评议摘录,把自己喜欢的语言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对于自己不太感兴趣的名著,则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含义,知道文章的故事梗概,对名著有一定的认知即可。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会认识到名著通常都是通过塑造形象来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所以“欣赏作品的形象”与“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理解名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需要以文字为载体,透过字里行间的语言来理解名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名著阅读中,学生会认识到欣赏作品的形象是基础。名著中的形象尤其要关注人物形象的欣赏,因为很多名著大都是通过人物和人物的活动以及相互关系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各类名著所塑造的各种类型的人物,反映着社会生活中的各个不同方面。在名著中,为了表现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作者会塑造其他各类形形色色的形象,借助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进而使主要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个性更加突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实践中对这些形象作赏析。
  在选择名著时,教师可以以课文为主线,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名著,鼓励学生在教材的引导下主动阅读,提高名著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杨修之死》时,很多学生对曹丕和曹植之间的争斗很感兴趣,对曹操这个人物很好奇,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是选自《三国演义》这本名著的,如果学生想要了解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就会主动阅读,在阅读中了解人物,产生阅读的积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教师将教材知识与名著联系起来,会使学生产生名著阅读的亲切感,进而主动地进行阅读,产生阅读动力。通过这种恰当的连接,学生会自主阅读,实现名著阅读课堂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和内容。
  五、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情感体验
  为了使学生产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课堂阅读中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深刻理解名著,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统一阅读同一本名著,让学生阅读完后写一写读后感。这种有一定目的性的名著阅读会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主动地进行摘记和理解,把自己的认识深入心灵。学生通过撰写阅读感悟和心得会,从多角度对名著進行反思和探究,在思考中提高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深化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主动地探索名著,参与到名著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名著的理解表达出来,用自己的心灵与名著交流,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写作中会不断地整理文字,并且反复揣摩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学会表达。学生也会灵活地引用名著中的语言,加深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在不断地阅读和写作中领悟名著其中的妙处,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名著中承载了丰富的知识,它是学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语言知识载体,学生通过名著的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实现语言素养的提高。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探究语言,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应用。
  总之,教师将名著阅读课堂化会在无形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会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实现学生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掌握,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名著阅读课堂化可以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而实现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读书人”。
  参考文献:
  [1]杨年红.让学生将名著实实在在读起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181.
  [2]朱华东.让“阅读话题”为语文教学导航[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9(4):18-19.
其他文献
文章作者针对大数据国家战略背景下财经类高校计算机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实际,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社会各行业对大数据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在数据驱动下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培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写结合已经成为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内容。在此背景下,随堂练笔应运而生,从众多教学方式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认识到随堂练笔的重要性,还有一些教师已经将随堂练笔应用到了实际教学中。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随堂练笔,不仅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认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也对提高学生理解、学习能力有明显积极作用。所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随堂练笔作
摘 要:积极情绪能很好地恢复并扩建学生的心理资源,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展现个人艺术修养及美术教学魅力,提高美术技法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有效课堂评价等多方面着手,用鼓励性的语言、专业的态度、明确清晰的步骤、难易得当的创作技法将学生求知的最佳心理资源调动起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动力,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学会自主运用美术语言真实地反
通过对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分析,凝练出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在对行为层面的规范中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精髓,在物质层面的建设中展示三种文化相融合的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精神
考虑到实际路况下的车辆行驶方向的信息、电子地图道路层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车辆的历史轨迹信息对地图匹配重要性,提出的地图匹配算法包括三个部分:对定位数据的预处理;待匹配道路的识别;定位点的投影匹配。通过实验仿真,该算法具有较高的鲁棒性,符合高精度、低成本的发展要求。
供应链运作绩效评价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供应链结构、流程和市场环境的多样性和动态性,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在系统性、实时性和效率等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应用
期刊
拉格朗日函数的鞍点符合非线性规划的K—T条件,是一种特殊的逗留点,当满足凸性条件时,又是全局最优解。在剃度法最优潮流的求解过程中,对应不等式约束的拉格朗日乘子的确定以及最
在环境规则影响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外贸首当其冲的遭受到了来自发达国家“环境壁垒”的种种限制。损失逐年上升,外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现
摘 要:在聋校书法教学中加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元素,有利于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聋生的主体性,创设理想的教学情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聋校书法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文章作者希望通过强调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聋校书法教学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的聋校书法课教师重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优化书法教学的形式和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聋生素质,为聋生适应社会、回归主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