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切开术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评价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切开术作为初期手术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临床状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疗效和早中期预后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45例PA/IVS患儿在我院接受非体外循环或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切开术,分为非体外循环组(28例)和体外循环组(17例),对两组患儿术后病死率、手术时间、术后早期以及中期随访情况等予以分析。结果两组共4例死亡,死亡率8.9%(4/45)。非体外循环组1例死亡,体外循环组3例死亡,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
其他文献
随着对实验性弱视动物模型、电生理及神经生化等各方面的不断研究,人们对弱视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量研究证明视觉敏感期或关键期以后“已终止”的视觉可塑性可以被重新激发.以此为理论基础,针对成年弱视,研究者尝试了许多新的疗法.主要包括行为治疗(双眼分视训练、知觉学习、视频游戏等)、药物治疗(左旋多巴、胞磷胆碱等)和物理治疗(经颅刺激).笔者汇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成年弱视治疗的研究现状,以期对成年弱视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灰线切开联合睫毛翻转缝合治疗儿童下睑赘皮性内翻倒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伴有下睑内侧睫毛紧邻睑缘灰线和(或)具有“倒钩状”睫毛的60例(120眼)下睑赘皮性内翻倒睫患儿进行联合灰线切开手术矫正.去除下睑多余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将切口上唇的皮下组织和睑板前筋膜间断缝合固定(睫毛翻转缝合或睫毛外翻褥式缝合),用连续锁边缝合方式关闭皮肤切口.在下睑内侧1/3或1/2处,沿睑缘中央处灰线切开,深度1mm,增加睑缘宽度,睫毛进一步向外旋转.术后观察睫毛和眼睑位置、切口处瘢痕、下双眼皮明显程度、倒睫复发率.结果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进行性角膜扩张、角膜基质变薄、角膜隆起、高度不规则散光及视力下降为特征的疾病,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新的基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设备,如眼反应分析仪、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等,能揭示疾病的本质,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体征的诊断模式.相应的,从疾病本质角度进行治疗的角膜胶原交联治疗,也在圆锥角膜的治疗上获得成功.并诞生了一系列的新的交联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来新出现的各项圆锥角膜的诊治技术进行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随访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176例350眼,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暗室有和无眩光两种环境下,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对CS的影响.结果暗室有和无眩光两种环境下,戴镜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全频CS值均较戴镜前C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5,P1*<0.05),戴镜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均较戴镜后1周CS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围术期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而导致LCOS的最主要原因即为急性心力衰竭。因此,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调整患儿心肌收缩力及心脏前、后负荷。本文将对CHD患儿围术期急性心力衰竭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探索肺动脉环缩术(PAB)中腔外环缩术(E-PAB)和腔内环缩术(I-PAB)间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例需行PAB手术患儿,基于医学影像数据三维建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别行E-PAB和I-PAB虚拟手术,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比较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与E-PAB相比,I-PAB术后环缩部位附近有更多湍流形成,该处附近压力变化明显,壁面剪切力较高,可达133Pa。I-PAB术后总能量损失(0.18W)远高于E-PAB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一期根治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滞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5例法洛四联症行一期根治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ICU时间分为滞留组46例(ICU时间≥7 d)和对照组169例(ICU时间<7 d),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相关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F一期根治术后ICU滞留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P=0.003)、体重(P=0.002)、左心室舒张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疫苗接种的现状,为建立更完善的随访机制和制定针对性的宣教内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57例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随访门诊登记建档的患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儿基本信息、疾病相关信息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结果253例患儿中在先心病治疗前按时接种疫苗的有86例(34.00%);不同年龄患儿的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10种疫苗的接种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先心病治疗术后2个月开始接种的仅1例(0.3%),术后大于6个月开始接种的最多,为106例(41
目的探究不同开窗形状对于全腔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术后患儿的影像学资料重建TCPC三维模型,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分别设计圆形、正方形、椭圆形和菱形四种不同形状的开窗。以临床测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依据设定边界条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分别对无开窗以及四种不同形状开窗下的血流进行模拟。结果菱形开窗的平均壁面剪切力最低,为2.1 Pa,圆形开窗时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