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媒体技术助力历史精准备考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对于每个学生都至关重要,现在的高三学生如何在饱和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成绩迫在眉睫,因此如何指导精准备考
  的难题摆在教师面前,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鉴于此,我结合自己的做法浅谈一下数字媒体技术助力高三历史的精准备考教学。
  关键词:高考;历史;数字媒体技术;精准备考
  高考的竞争日益的激烈,学生对于时间的使用已达到极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效率已至关重要。就如同手工劳动的强度达到极限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导致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一样,多媒体数字技术进入高考的教学也势在必行。本文从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教师精准的教,学生明确的学,构建历史的形象时空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首先要学会有利于教师的精准的教。如何更好地提高历史的课堂效率,这就需要对历史高考的精准备考,杜绝无用功。因此对高考题进行精准的分析至关重要,我们借助计算机进行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总结出命题的规律。以高考第24题为例:(2015全国第1卷第24题)通过《吕氏春秋·上农》的描述总结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2016全国第1卷第24题)考查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2017全国第1卷第24题)分析周的分封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2018全国第1卷第24题)从《墨子》记载里分析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中非常清新晰的发现,24题的命题范围是先秦的历史,在此范围内2015年考查了经济,2016年考查思想,2017年考查政治,2018年考查文化。那么2019年的高考命题应该从哪里入手就比较清晰了。进一步展开分析,对比25至35题,我们会发现,25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秦朝和西汉东汉这一阶段的历史;26题高考考查范围是唐朝到宋朝的历史;27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明朝和清朝的历史;28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29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甲午中日战争到国民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30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1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32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古代希腊和罗马;33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及以前的历史;34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35题的高考考查范围是二战之后的历史。这样通过数据分析,教师把握了准确的教学方向,就能够事半功倍。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计算机的作用更为明显,我们在日常训练和考试中通过准确数据的分析就能很好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下面就一次测试进行分析,从总体上分析各个题的学生作答情况:题号1. 正答率21.21,答A率9.09,答B率1.01,答C率21.21,答D率68.69;题号2. 正答率91.92,答A率4.04,答B率0,答C率4.04,答D率91.92;题号3. 正答率64.65,答A率29.29,答B率2.02,答C率64.65,答D率4.04.这样通过电脑数据分析,就能清晰地看出学生对第1题等对应的知识掌握模糊,需要详细的讲解。而且可以准确地分析出学生在哪些选项的知识之间存在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是在A与C的知识间存在混淆。这样就对每个知识点的学生掌握情况把握清楚了。这样教师既把握了教情又掌握了学情,就能精准地实施教学了。
  其次,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应对高考的关键。下面借助数字技术对一次模拟考试进行分析:学生1,成绩12,卷面CDCDCDBACCBC;這样就能分析出学生1对每个知识点掌握扎实。学生2,成绩9,卷面DDCDCDCACCBD;这样分析出学生2对部分知识点掌握出现瑕疵。这样通过电脑数据分析,每个学生对总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一览无遗了。通过准确地分析出每个学生的成绩情况和每个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让学生明白自己本阶段的学习情况,清楚自己在哪个知识点存在瑕疵,从而更有效的查缺补漏,实现精准的学习目标。
  现在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的核心思维,由于文字和地图的静态无法形象的表达完整的历史时空,所以“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的’或‘近似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就极其重要。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将枯燥的文字材料转变成为形象的图像材料,将虚拟变为现实,将静态的地图变为动态的影像。我们在处理“新航路的开辟”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时间和路线往往混淆。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地图,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时间和经过地区。在其经过的重要地点展示当地的各项资料,并配以声音讲解。这样就形成了形象的时空观念。对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项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的效率提升势在必行,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作者简介:贺文亮,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1.研究磁共振Flair高信号血管征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中的诊断价值。2.探讨磁共振Flair高信号血管征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中的发生率、级别与分布等与颅
本试验建立了用内标法检测植物体内苯甲酰化多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以流速为1ml/min、流动相为乙腈(52%v/v)、通过5-μMC18反相柱在检测峰为254nm的条件下,腐胺、亚精胺、精胺均能完全溶解。由于增加了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血管生成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新生血管形成已成为EMs一个新的病因学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生成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经血倒流种植学说中也包括血管形成理论。各种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EMs的表达和作用研究的广泛开展,为临床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20(R)-人参皂甙Rg3(ginsenoside
摘 要:当今社会需要稳定和谐的因素,大的趋势上需要和谐,小的方面到体育课,同样需要和谐因素。目前学生存在的现状是多数喜欢体育,爱玩,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应该是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够规范,多数呈现“自由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符合学生的年龄,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更有甚者,有时体育课教师都不会出现,完全是学生自己的自由活动,多数不爱动的学生,便觉得无事情可做,体育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毫无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存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们对于民族平等意识的培养以及中华民族意识的培养,在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培养过程当中教育者应该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关键词:初中历史;民族团结意识;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们树立正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培养问题。而问答式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课程进行的时候充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质。只有老师把重心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上面,才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的分析一下问答式教学法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问答式;核心素养;地理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自新课程理念被提出以后,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发展成了教育者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而课堂提问作为构成历史课堂的关键环节,更是受到了众人的瞩目。笔者身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在文中探讨了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的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
摘 要:2018年福建省的中考政治试题始终坚持以德树人,紧扣时代主题,紧贴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生活基本经验及学科基本思想。针对2018年中考的试题特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遵行哪些基本原则,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政治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思想品德);试题特点;教学原则  近几年来,初中政治學科的中考改革在不断地进行。从2017年开始福建省中考政治由原来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88例研究对象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关于MS的诊断标准分为MS组44例(具有3~4项组分者)、MS亚组23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实施,对初中地理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不是最终的环节,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目的。也就是说,在当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培养;教学;解决;能力  在地理教學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力,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