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战士”罗拉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到了一辈子要做的事
  
  在广受欢迎的罗拉博士叩应电台节目开场白中,罗拉以她一贯毫不留情的方式,高分贝的快速语调,嘲讽批评了社会中她认为不道德、不负责任、有损下一代身心健康的各种现象,如学校的性教育、获得格莱美奖的饶舌歌手、堕胎现象、同性恋等。她好像有一面照妖镜,还有一把尚方宝剑,秉持上帝的旨意,口诛笔伐绝不留情。
  罗拉从小就特别有正义感,是学校里的小小纠察队员,当她看到小朋友把图书馆的百科全书撕破时,她会跑进校长室去报告;当她看到其他游客参观古迹,跨越了围起来的界线时,她气得快昏倒。即使是54岁,她看到什么不顺眼的事,也会立即上前干预。可想而知,能在电台里接听全美各地听众打电话来请她明断是非,对她来说简直如鱼得水,她宣称自己找到了一辈子要做的事。
  罗拉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天主教徒,父母感情不和,时常争吵。也许这是为什么长大后的罗拉,特别强调父母对孩子的责任。罗拉本来想当科学家,在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的生理学博士后,开始在南加州大学和培波戴恩大学教书,开了关于人类性学之类的课程,她也取得婚姻家庭辅导执照,执业十几年。
  1975年的某一天,罗拉听到电台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离婚好还是守寡好?”她的回答是:“守寡好,因为你不会感到内疚,大家都替你难过,过来陪你并替你煮饭。”她跟主持人的一应一答十分精彩有趣,竟然持续了20分钟。之后,主持人开始邀请她上节目。几年后,罗拉有了自己的电台节目。
  
  是非分明毫不留情
  
  当听众打电话进电台,罗拉的助手们会加以筛选,要求听众以某个行为是“对”或“错”的角度来想他们的难题,而这也是罗拉想要提供的答案。罗拉对每种议题都有强烈的主见和感受,她展现的个人风格是揉合了浮夸、孩子气的兴奋和真诚的同情,她反应迅捷、机智应变,跟听众的论战屡居上风。
  对想引诱有夫之妇的人,她毫不客气地加以指责;当一名妇女以为自己不再爱她的先生时,罗拉劝她回到先生身边,凭借对孩子共同的爱,建立彼此的桥梁;对一个爱上小姨子的男人,她的忠告是慧剑斩情丝,不要让这种荒谬的情感继续发酵。罗拉回答问题总是直截了当,从不遮遮掩掩,有时甚至显得残酷无情。她会毫不留情地教训听众:“我在告诉你,你很可耻!”
  但罗拉的受欢迎度,却在她姿态拔高后不断升高,许多人告诉她,她改变了她们的人生。大众之所以拥抱罗拉,有人认为是人们喜欢刺激,喜欢听罗拉无情地剖析别人的疑难杂症,但是不可否认很多人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她强调勇气、良心和承诺,摒弃自我沉溺和替自己找借口。她批评美国流行的心理治疗分析,常只是让当事人“自我感觉良好”,而不教他们正视自己的问题。美国人在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解放和“唯我独尊”文化的浸淫后,很多人迷失于道德的汪洋,面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的乱象,急于找出其中的伦理,使人得到一个能够心安理得的答案。美国社会越来越需要像罗拉这样的道德家,而她是非分明的独特主持风格,深深赢得了听众的心。
  


  罗拉旋风刮过全美
  
  20世纪90年代中期,罗拉在美国刮起一股旋风,上了一些杂志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封面,还获得不少奖章。1997年,她获得Marconi Radio Award当年的全美联播人物奖,接着Premiere Radio Networks 花了7150万美元从Synergy Broadcasting买下她的节目,并给她私人录音室。她的电台收听率,在全美前三名内上上下下,跟另外两名电台脱口秀天王:幽默睿智的拉什·林伯格(Rush Limbaugh)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霍华德·史特恩(Howard Stern)一争长短。1998年,她成立“罗拉博士基会会”,提倡贞洁、家庭伦理、犹太基督教价值观,以及保护儿童福利。同年,她获得以色列颁发的50周年贡献奖,表彰她对人类的贡献。
  除了电台节目和专栏,罗拉也经由著作宣扬她的道德观。她写了包括《10件让女人搞乱她们生活的傻事》、《10件让男人搞乱他们生活的傻事》等10多本书,都是盛极一时的畅销书。去年秋,派拉蒙电视与她签约,制作脱口秀节目“罗拉博士”,全美多个电台联播。
  
  与同性恋团体大战
  
  有人视罗拉为英雄,有人批评她是廉价的道德家。罗拉的直率尖锐,替她赢得朋友,也树立不少敌人,其中最主要的敌人是同性恋团体。
  美国社会虽然开放,对同性恋议题仍是泾渭分明,保守右派分子拥护异性婚姻和养育小孩,视同性恋者为异类,而罗拉则在这场争战中打前锋。罗拉与同性恋者之间的争战始于1997年5月,当她在专栏里宣称同性恋是“生理上的错误”,同性恋父母不如异性恋父母时,“同性恋者对抗诽谤协会”火冒三丈,要求她立即道歉。但他们的抗议只是火上浇油,罗拉表示同性恋是破坏性的行为,她还在节目中宣读一位读者的来信,此人自称是同性恋者,但在罗拉的感召下最终摒弃同性恋行为。
  罗拉与“同性恋者对抗诽谤协会”各执一辞,经过多次会谈,仍无法和解。“同性恋者对抗诽谤协会”呼吁全美同性恋者及自由派分子,同声讨伐罗拉,他们举行示威游行,在报上打笔仗,还成功“劝退”许多支持罗拉节目的广告厂商,逼得罗拉出面澄清她对同性恋者并无敌意,但“铁齿”的她坚决不退缩。
  
  号召道德义勇军
  
  罗拉博士自诩为道德战士,她年轻时的某些不检行为,也就成了炒作的话题。1998年11月,有网站以5万美元向罗拉的昔日情人,买下她23岁时拍的裸照数张,在网络上公开。罗拉对此的反应是“年轻时,我是我自己的道德标准,那样的生活方式,于现在看来是令人痛苦的不足。”其他关于她对罗拉迷态度傲慢,或住宿旅馆时非常挑剔等报道,也时有所闻。
  不论外界风风雨雨,罗拉积极建立她的道德理想国,凭着她的影响,在全美各地感召道德义勇军,一起为她的信念努力。在罗拉博士网站,可以看到罗拉的“道德关系企业”,其中有一个“行动主义中心”,每个月选出一名值得嘉许的道德战士。1月份的战士是爱达荷州的Pat,他成功说服当地公立图书馆改变出借录像带给儿童的规则,以免他们有机会接触黄色录像带。罗拉的声音本来就十分有号召力,现在又有成千上万的义勇军加入,看来她的道德理想国还真感动了不少美国人。(张惠媛)
  
其他文献
琼瑶阿姨是一个虚心向社会各界学习的人,尽管已有60高龄,可她并不因循守旧,她的脑子还转得飞快,知道什么是老百姓喜欢看的,知道fans追的是什么星,知道怎么用新鲜的玩意吸引大众的眼球。挟《还珠格格》的余威,新戏《情深深雨蒙蒙》,马不停蹄地大肆宣传,报了无数的新鲜猛料,一再强调这是一部全新的《烟雨蒙蒙》,并非老套得掉牙。不管是否真的“全新”,冲着琼瑶阿姨积极改变的决心,也得瞧瞧倒底是怎么一个新版的“情
期刊
经过不同时期历史资料的对比,专家们发现日本人的头形、脚形、牙齿等所有身体部位都在变化,尤其年轻人的变化幅度最大。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差异还会影响到产业界:衣料、服饰的零售额连年下降,除了经济不景气外,还因为产品现有的规格设定已不能满足今天的消费者了。    “小”日本在长大    近来,日本常常发生住宅楼梯上有人摔伤的事件,国民生活中心对发生在1992年8月至2000年3月期间的这类摔伤事故的统
期刊
小时候,我常被灌输一些看鱼儿奋力上游或华盛顿砍倒樱桃树,成为伟大政治家的故事。长大后到了企业界我却发觉很奇怪,这些企业家或专家不看鱼也不砍树,只是看鸭子,并且从鸭子身上得到许多灵感,以下就是几则有趣也有启发性的鸭子的故事。    激励、慎选干部的重要    一、拍拍手,鸭子就有两条腿。  有位人资管理专家就常用这个故事,要求做主管的人要知道激励的重要性:从前有一位员外喜欢烤鸭,并聘有一名烤鸭厨师。
期刊
美国最近有一调查说,很多美国人都在非出自愿的情况下,成了工作狂。怎样才算工作狂?除了工作时间不断延长之外,大抵包括以下各点:  你会一边用午餐,一边赶报告;  你会因工作太忙而不能放大假;  你会因工作压力而失眠;  你会因工作而不能参与家庭活动;  即使身体抱恙,仍会撑着上班。  据说这就是工作狂的特征。人家见你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连周末也要加班;明明想出门旅行想得发疯,却又左思右量不敢跟老板
期刊
本报讯本刊名誉社长、香港作家联会创会会长、著名作家、学者曾敏之先生应上海复旦大学之邀于4月7日至9日到该校讲学。他向中文系一批博士生、硕士生作了专题演讲,并与该校教授陆士清、李向东、葛乃福及部分同学交流意见。演讲会由中文系领导、台港文化研究所所长朱文华主持。应邀与会者还有来自新加坡的著名女作家蓉子,她畅谈了新加坡的文化与文坛情况。  曾敏之在上海期间,还应邀参加上海《文汇报》于4月11日举行的“
期刊
提起美国的华人制衣厂,你脑海中是否立即浮现出《北京人在纽约》的那种作坊似的家庭工厂?而且只是进行着来料加工这样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可是,位于美国纽约的宝利得制衣厂,一定会改变你的这种印象。这家华人制衣厂不仅在美国市场打响了自己的自创品牌“Lafayette 148”,而且成为第一家承制美国军服的华人制衣厂。22年前,“宝利得”还是一家只有20余名员工,年营业额仅为100万美元的小作坊,如今,却已成
期刊
联合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制约和抗衡中国、朝鲜和越南,是美国在冷战时期亚洲政策的核心。  这种战略出发点是遏制和围堵以中国和苏联为主要力量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渗透和扩展,保护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利益。如果说,美国这种地缘政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逻辑思维在冷战时期有其历史必然性的话,那么,在冷战结束已有十多年的今天,仍然用冷战时期的逻辑思维和地缘政治角度制定今天的亚洲政策,显然不符合亚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也
期刊
●评由于纳斯达克股票的下跌沃尔玛老板成为首富盖茨屈居第二。  一“玛”当先,“微软”微软。  ——袁 生  ●评美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已经走上不归路。  百多年前,尼采说过:疯狂极少出现在个人身上——而存在于群体中、政党中、民族中、时代中,这是规律。  ——赵燕妮  ●评盗抢2500万英镑,流亡海外35年的列车大盗比格斯与《太阳报》达成协议回英国自首。  
期刊
到南极寻求新的生命    在远赴南极工作之前,杰瑞正经历着人生最大的痛苦。丈夫抛弃了她,还把两个孩子也带走了,她在思念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看不到一线希望。   1999年,杰瑞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条消息,美国设在南极的阿蒙森·斯科特科学考察站需要一名临床医生驻站工作1年时间,身为大夫的她立刻被这条消息吸引住了。很长时间以来生活对她来说已经失去意义,她想自己不该老呆在旧日阴影里停滞不前。于是她便
期刊
你好。贵刊4月1日出版的“五大经商文化比拼”的客家篇《“勤”字打天下》写李嘉诚是客家人 不论从语系划分或是地域划分,他都不是。李老板是潮汕人出生地是古城潮州市也说的是真真正正的潮汕话。希望主持人查证因我是潮汕人老家跟李嘉诚先生祖居很近。  忠实读者王梓铭    这是一封读者的e-mail,此外还有几个读者来的电话都对本刊2001年4月上旬号中《客家篇 “勤”字打天下》一文提到的李嘉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