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木刻艺术的民族化之路——以《抗战门神》为观察中心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q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期间,木刻艺术担负起宣传抗战思想、动员全体民众的重要任务.为了使木刻能够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美术工作者开始借鉴门神年画这类民间美术形式来进行创作,赖少其的《抗战门神》就是一个范例,他将新内容和传统门神年画形式相结合,较为成功地进行了木刻艺术的民族化形式探索,为之后民族化探索的深入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以赖少其的《抗战门神》为观察中心,联系同时期的木刻作品,结合文献和图像,重点论述战时木刻艺术民族化的背景、方式及其价值.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日本画家加山又造问:“在大街上看到那些广告画(工农兵宣传画)人们都张着大嘴笑,他们在笑什么?”对这句话我的记忆极为深刻。当时大家听后更是深感惊异!我们不都是天天在这样的笑脸下走来走去地生活和工作的吗?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笑还需要原因之类的问题,还要找出个理由来。可加山不这么想,他想知道这个“笑”的缘由和笑的内容,当然,他也是笑着问大家的。  也许就是我们习惯了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里随
期刊
近10年的中国漆画正在逐渐进入一个持续发展和深层精神探索的重要转折时期.一方面,它尝试从传统漆艺的既定形态桎梏中解脱出来并突破边界,进而向当代艺术领域迈进;另一方面,它试图以材料语言为基础,重构漆画的学科体系,从而构成了用材料、工具、技法等多种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漆画创作系统,在全球化语境中愈发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从对单纯材料的认知提升到对漆画“绘画性”语言的探求,从对视觉形态的探求到对文化精神的建构,近10年的中国漆画无论是在本体语言还是精神内涵层面上均作出了突破性的探索.
艺术的发展最初往往源于不同学科、媒介间的碰撞和交叉融合.摄影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绘画更是如此.两种媒介在影响对方的同时也丰富、拓展了自身属性,两者之间的界限被模糊和打破.19世纪中期开始,对照片进行手工复绘已经成为照相馆的常用手段,手工复绘锡版工艺照片在美国被大量制作出来.同一时期,摄影也开始深刻地影响绘画,绘画创作中对照片的直接使用、对绘画构图可能性的延展,以及绘画开始弱化体积塑造出现平面性等倾向,都已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
读王爱国的工笔花鸟画,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典雅静美、清新明丽的花鸟世界,让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被花鸟画中溢出的素雅清气深深感染和陶醉.看一眼王爱国的工笔画,心底里抑制不住地欢喜.rn王爱国的工笔画,根植传统,师法自然,他从生活中提取诗意,在身边发现美好.几十年的艺海生涯中,王爱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他传统而又现代的极富个性风采的花鸟画卷,引起了画坛瞩目.
期刊
水墨人物画中的写实一脉,从徐悲鸿、蒋兆和到卢沉、周思聪,再到当代诸家,已经积淀了丰富多元的创作经验,也营建起某些较为趋同的表现语言与风格范式.这是当代青年人物画家必须面对和继承的艺术传统,但也往往在若干恒定的创作理念中遭遇思考新变的困惑.
期刊
曾陆陆续续看过蒋文洁的作品,三张、五张,总之,不是一系列一系列地看,也不是细细去观赏。说实在,我们之间来往的时光并不久远,交流也不多。那时,只会停留在某张作品上看看画面漂不漂亮,打不打动人,再多就是问问所谓的“创作构思”。  这次一下子十几张地来看,突然有些情绪汹涌而来,不是那么平静。  在她的草原系列里,人与自然、动物是那么的和谐存在。画面呈现出来的这种气氛是柔美的,舒适透气的。这一系列作品感觉
期刊
楊凯  出生于安徽铜陵。2020年本科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2020年考取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绘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李磊颖教授。
期刊
清代张式在《画潭》中写道:“笔法既领会,墨法尤当深究,画家用墨最吃紧事,墨法在于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也.”[1]这说明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线、水、墨之间的调和运用至关重要.无笔无墨不成画,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笔较容易描绘物体的形状、质感,而墨则重于对物象的体积、层次的表现.笔之轻重通过墨来呈现,墨的效果靠笔运出来,只有墨而无笔立不起来,只有笔而无墨缺乏表现力,笔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人物画绘画过程中,线与水墨的运用要看具体画面需要,画作中线的节奏变化,水墨晕染而造成的层次和肌理效
期刊
今天,速写这个比较传统的绘画形式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也少有人把速写贯穿到绘画生涯里去,更少有人能坚持画速写并把速写当成日常生活里的一种习惯。其实速写既是绘画艺术的一种独立表现形式,又是绘画创作前期收集和积累素材的一种艺术手段,也是最能反映艺术家绘画天赋和创作才情的形式。从绘画艺术发展史来看,速写的绘画表现形式起源很早,早在原始社会的洞窟壁画和岩画中就可见其发端。后来速写演化成西方早期油画家创作前的准
期刊
黄晓华  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畢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任教于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作品多次参加各种美术展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