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静美清新明丽——读画家王爱国的工笔画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王爱国的工笔花鸟画,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典雅静美、清新明丽的花鸟世界,让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被花鸟画中溢出的素雅清气深深感染和陶醉.看一眼王爱国的工笔画,心底里抑制不住地欢喜.rn王爱国的工笔画,根植传统,师法自然,他从生活中提取诗意,在身边发现美好.几十年的艺海生涯中,王爱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他传统而又现代的极富个性风采的花鸟画卷,引起了画坛瞩目.
其他文献
韋广寿简历  韦广寿,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桂林画院副院长、桂林美术馆副馆长、桂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漓江画派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参加第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曾入围中国国家画院“新中国美术家系列”等重大展览活动,承担“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广西文明史诗美术创作工程”等创作项目。出版个人画集、技法专著共六部。  近些年来,走了很多地方,国内天
期刊
自1984年第6届全国美展漆画被正式列为独立画种以来,作为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画种,漆画至今已经参加了8届全国美展,一大批优秀漆画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全国性的漆画美展得以在大众面前亮相.毫无疑问,国家级漆画美展,尤其是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已经成为漆画家崭露头角的舞台和艺术事业上升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青年漆画家在展览中入选并获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学术界称此为漆画美展中的“青年现象”.因此,探究青年漆画艺术家的群体特点,揭示其在国展中入选和获奖的原因,进而从多角度分析“青年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当代漆画的意义和价值,以
期刊
3年前,面对刚刚拿到手的那本厚厚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选题》手册,我毫不迟疑地翻到淮海战役那一页,在49号选题下面画了个“√”.2005年,作为主创人员,我全过程参与了全景画《淮海战役》的创作,到2007年最后完成历时两年,其间经历了长时间的全身心投入,大量的史料研究、战场实地方圆几百公里的考察走访……因此,对战役的发生、发展直到取得胜利的全过程以及诸多重要战斗的细节我都不陌生,15年过去,直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这场空前规模的大决战从运筹、发起、激战直到结束历时半年之久,其中有很
期刊
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祠堂等建筑上雕刻形象的建筑构石,是为古代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画像石作为一种存留至今的遗迹,其包含着丰富的图像资源,具有图证历史的作用.画像石描绘的内容主要是历史故事、孝子贤孙以及神仙灵异等活动场景,这些场景往往用山石、树木、云水等物象作为陪衬,烘托环境气氛,这种表现形式从侧面记录了中国山水画的懵懂状态.
期刊
素描教学是高师绘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对训练绘画专业学生艺术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高师绘画专业学生未来专业课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拔高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高师绘画教学工作中,高师素描基础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观察方式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和发展.“素描是开启艺术之门的钥匙,它包含了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特征”.[1]因此,要达标高师素描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在实际的高师素描教学任务和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期刊
凤举是一位豪情满怀的画家,性格豪爽,为人耿直,通过几次交流,可以感觉到他的豪迈与性情.古人云:“画如其人.”的确如此,凤举的画和他的人品一样朴实淳厚,作品中处处蕴含着画家对艺术的真诚与饱满的创作激情.rn为人豪气、喝酒豪气、作画亦豪气.凤举的国画气势磅礴,充满着豪情,充满着力量,充满着他对艺术满满的真挚追求.从风格上来看,凤举的国画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继承黄格胜山水画的笔墨样式,其二是具有创新意味的综合材料探索.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日本画家加山又造问:“在大街上看到那些广告画(工农兵宣传画)人们都张着大嘴笑,他们在笑什么?”对这句话我的记忆极为深刻。当时大家听后更是深感惊异!我们不都是天天在这样的笑脸下走来走去地生活和工作的吗?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笑还需要原因之类的问题,还要找出个理由来。可加山不这么想,他想知道这个“笑”的缘由和笑的内容,当然,他也是笑着问大家的。  也许就是我们习惯了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里随
期刊
近10年的中国漆画正在逐渐进入一个持续发展和深层精神探索的重要转折时期.一方面,它尝试从传统漆艺的既定形态桎梏中解脱出来并突破边界,进而向当代艺术领域迈进;另一方面,它试图以材料语言为基础,重构漆画的学科体系,从而构成了用材料、工具、技法等多种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漆画创作系统,在全球化语境中愈发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从对单纯材料的认知提升到对漆画“绘画性”语言的探求,从对视觉形态的探求到对文化精神的建构,近10年的中国漆画无论是在本体语言还是精神内涵层面上均作出了突破性的探索.
艺术的发展最初往往源于不同学科、媒介间的碰撞和交叉融合.摄影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绘画更是如此.两种媒介在影响对方的同时也丰富、拓展了自身属性,两者之间的界限被模糊和打破.19世纪中期开始,对照片进行手工复绘已经成为照相馆的常用手段,手工复绘锡版工艺照片在美国被大量制作出来.同一时期,摄影也开始深刻地影响绘画,绘画创作中对照片的直接使用、对绘画构图可能性的延展,以及绘画开始弱化体积塑造出现平面性等倾向,都已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