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674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任务之一。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 “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值得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 岗位调研 工学对接
  课 题:本文是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国示范”项目重点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南通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成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例,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因此,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体现,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笔者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坚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海门海工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交通车辆零部件产业、航空装备与配套产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三懂五会”(懂原理、懂结构、懂工艺;会识图、会编程、会操作、会维护、会排除故障)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数控技术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江苏通光集团、江苏包罗铜材集团、南通油威力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工厂实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做一体”把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阶梯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岗位能力训练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和工厂实习交替进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工程,促使教师教出真水平,学生学到真本领。
  二、“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围绕一线生产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优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环境。目前,学校在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与江苏通光集团等12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1.校企联动助力专业发展
  一是校企联盟。由学校、企业组成联盟,成立由部门主管、行业协会成员、企业管理者、用人单位负责人、学校领导、系部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校企联合制定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章程、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年会制度、协议签订、经费保障、考核办法等,保障校企合作规范顺畅运行。
  二是校企互动。校企双方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学校了解企业需求,企业了解学生培养状况;共同研究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协助安排学生专业认识实习、阶段性企业实习、顶岗实习,推荐学生就业;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常驻企业,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协调,拓展合作领域;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实用型人才、学生就业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是校企互评。企业对学校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教育内容等进行考察和评价,对教育质量进行验证和鉴定。学校对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度、投入度、深入度等方面进行衡量,对企业方的实习管理质量、实习生的劳动保障体系、对口就业率进行评估。通过校企双方互评,查摆问题,协商解决问题,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加深工学结合程度。
  2.专家指导推动模式改革
  一是专家引领。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企业展开调研,对行业加以分析,形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召开专家论证研讨会,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模式凸显。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元素”——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融入到整个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到数控人才培养各个阶段。通过拓展校企合作关系,深化校企联动机制,创设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环境;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设法筑巢引凤、引产入校,促进校企文化相互融合,促进学习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推进教学做合一,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是课程融合。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元素”——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技能课程中,在每门课程教育中践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髓。
  3.岗位调研分析职业能力
  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确定数控专业的职业岗位有普车加工、普铣加工、数控车加工、数控铣加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等,其中前五个岗位要求熟练操作机床并能制订加工工艺和编程,能对机床做简单的维护。这一层次人才需求量较大,一般要求中专层次毕业生。我们确定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级车工、中级铣工、中级数控车工、中级数控铣工,根据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来开设相关课程,按照三种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渐进的原则来培养学生。
  4.工学对接完善课程体系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修订,逐步完善“对接型”(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同时嵌入文化素质课、能力拓展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一是开展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资格标准调研与分析,论证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二是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其他专业课程标准,并有效对接职业标准,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三是整合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5.方式转变深化产教融合
  一是虚拟对接融合。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数控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企业生产过程、机床加工过程、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全仿真虚拟对接融合,从而克服在现场因视角因素看不清老师示范操作的问题,解决了因机床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二是虚实对接融合。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数控专业伴实物仿真实训平台进行工作过程模拟操作、技能等级考核、联机上网测评等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提高学生应对各种工作问题的处置能力。三是真实对接融合。主要通过专业见习、校内实训周训练、企业阶段性实习、校内生产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加深学生对生产项目、加工工艺、生产过程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企业环境、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机床操作、维护、检测能力。
  6.措施扎实提升“双师”素质
  中职类学生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低,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会技术,既要能教,又要会做。为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我们采用了如下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每两年安排专任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2个月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力争达到100%;二是搭建实践展示平台,为专业教师搭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种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三是定期选派教师到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学习和进修,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安排教师到国内优秀职业院校挂职学习;四是要求所有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认证考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职教论坛、“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等业务竞赛,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条件
  第一,政府经费足额投入。中央财政、省市级地方财政投入资金达183万元,确保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资金需要。
  第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周边相关企业积极为学校数控专业建设提供人力、财力、物力,并通过校企联盟、职教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平台,为学校数控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基础建设夯实牢固。海门市投资近7亿异地重建新校区,现代化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应有尽有,为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第四,机制建设组织有力。学校专门成立“国示范”项目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任务具体,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确保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有序开展。
  四、“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专业发展、学生素质提升、校内基地生产化与校外基地常态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是品牌效应持续扩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建设成省内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通过多年努力,尤其是在“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下,专业建设日益成熟,近几年先后被评为省示范专业、省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省品牌专业、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二是建设内涵迅速提升。“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实践水平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管理思想和学校管理思想深度融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双证率达100%,企业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满意度高。
  三是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形成了一支综合能力强、科技服务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了2名市级专业带头人、2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校级骨干教师、4名市级教坛新秀,增聘6名兼职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1个,“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
  四是资源优化成效明显。形成“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相结合,仿真教学和真实训练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完成了6个数控专业现代化“技能教室”建设,2个教学工厂实境布局,2个企业真实案例资源库组建,1个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信息化资源中心的建设,建成了2个市级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集团化办学优势更趋显现,服务地方经济得到充分发挥,数控专业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五是模式改革成果丰富。完成了2013级、2014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完成了8门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接型”课程体系得到完善,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成绩有所突破,并建成了2门市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出版了2本全国发行的专业教材,自编了5本校本教材。
  五、体会与思考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进行了“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培养出了一批适应企业需求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职毕业生,为三年制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一,形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模式,促进数控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推动数控专业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
  第二,健全学校与企业一体创新机制,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第三,探索与数控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尝试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森林资源是自然赋予人类最珍贵的财富之一,保护好森林资源对人类长远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改善优化森林管护措施,提高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英语课堂学习和单纯的网络学习均已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汇聚了这两种学习模式优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成为目前流行的英语学习模式。基于外语教
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和中心区域。在这里,“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创造和积累了治国安邦的丰富经验。就粮
本文以江门市为例,通过对本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借助知名平台和自行构建四种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政策、人才及产业三方面的不足,从产业聚集、产业联动融
【正】 关于声乐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人们较普遍地认为,它对人的影响不那么明显,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它对人的思想、感情、爱好、性格的影响却又是十分深刻的。《义勇
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中职养殖专业课的教学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笔者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结合具体实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养殖专业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些
当前,我国冬季的天气雾霾状况依旧比较严重,雾霾天气特点是寡照、低温,持续的雾霾天气给农业带来了负面影响。雾霾天气下,大棚内温度低、湿度大,且没有足够光照,光合作用不能
从整体看,我国技工教育迎来了又一发展良机,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加大了对技工院校的扶持力度,对技能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技能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利用生活情境导入让数学问题直观化,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使数学问题可视化。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