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改进策略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育也在教学上进行了课改。小学体育教学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方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并将拥有长足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对新课标教改理念在认识方面的一些偏差,在日常的教学状态中可以发现,小学体育的教学改革工作发展潜力是有待发掘的,还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的探索提高。本文着眼于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浅谈一些相关的改进策略。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改进策略
  【分类号】G623.8
  步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素质教育新时代,各类从事教育事业的单位都在为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在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已经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怎样才能让体育课的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泼、快乐,并且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到知识,得到锻炼,获得健康,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改进的趋向性策略。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
  小学的体育教育主要是有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部分组成,其目标和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健身知识技能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学校开展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趣,在体育锻炼中铸就坚强的意志,并在体育活动中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发展。因此,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在通对体育课学习的过程中都应当要达到以下四个基本的目标:
  首先,体能的提升,让身体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不管是面对环境气候改变的差异抑或是面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和康复能力,身体适应能力的弹性空间较大;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掌握运动技能,并学会通过它来提升自己工作或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再次,科学的运用健身知识,提高智力水平,培养体育素质;最终,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通过对自身的不断深入,不断认识和不断完善,从而形成民主公平的竞争意识。
  二、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小学的体育教学分为两个部份,理论课和实践课。其中理论课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并且在知识阐述方面极其的抽象、深奥,让学生难以理解。而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列队、体操和民族传统体育等等。因此,想要根據已有的体育运动器材和学生人数安排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难度是很大的,甚至是没有完成的可能。体育课通俗的来讲就是身体的活动课,它发展的好坏是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定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基础好坏直接决定了身体活动起点的高低,要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同时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对体育教师而言,其难度可想而知。体育课的随意性很大,体育课主要的教授场所是在室外,条件限制比较多,比如说活动场地的大小,天气的好坏,运动设备的多少,等等。鉴于此类问题,学生的身体在体育课的课堂上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至于教材的内容更是无法实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产生直接影响,而提高劳动者素质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基础教育阶段。所以,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三、体育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运动健身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所倡导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转化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能够得以有效的实施,其前提条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民主,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灵活的运用各类教法,做到因材施教
  新课程中提到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间相互交往、共同进步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对立性和自主性进行培养,并且对于特长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要灵活慎重的选择教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有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心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开始部份——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此类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僵硬死板,其教学的目标也是单一的,完全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比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都是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做徒手操,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样的课题,其形式都没有变。这种模式固定的教学结构限制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也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让学生对上体育课失去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策略,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引申意义,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熊阿凤.浅析新课标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J].网络财富,2010,﹙17﹚.
  [2]陈秀云.新课改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1﹚.
  [3]徐小鸣.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构建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2﹚.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是相对落后的,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低下,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与时俱进,就必须改变英语语篇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语 语篇教学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06-01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始终没能摆脱以升学为目地的教学方式,并热衷于“教师在台上宣讲,学生在底下埋头笔记”的填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是一个创造的时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时代。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学子着想,帮助他们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幻想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我们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的
【摘 要】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如何打造富有诗意的课堂教学呢?本文介绍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87-02  中国诗词文化悠久灿烂,是我们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其语言优美深刻,韵律优雅,是我国古代优秀
目的:观察观察大黄素甲醚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C-MSCs)移植术后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将40只2~3个月龄,体重200~250 g清洁级Wistat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和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生物学特性,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
目的探讨科研与临床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在实践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方法通过深入分析科研及临床教学工作的特点,将其分解为不同阶段,在实际带教过程中,对医学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引起的PC12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使用6-OHDA在PC12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2-02  多年来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在人发展的初期德育的缺失带来的恶果已经凸显,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堪忧,已经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坚持德育为先。”  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德育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反思这些年学校德育做的最多的还是说教
中圖分类号:G633.6  【案例背景分析】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是新课标中职人教版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曲线与方程、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教材整体来看是两大块内容:一是椭圆的定义;二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是圆锥曲线这一章所要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中首先遇到的,所以教材把对椭圆的研究放在了重点,在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教学中巩固和应用.先讲椭圆也与第七章的
摘 要:国学主要来自于中国古典文化,国学经典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文化体系所形成的经典的书籍,是一个民族信仰文化的传承及特有精神气质的体现。在师范生中开展国学经典阅读,可以帮助师范生获得人格及精神上的涵养与升华,提升人文素养,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解读“国学经典”与“人文素养”的内涵,分析国学经典阅读对提升师范生人文素养的意义,进一步探讨了国学经典阅读培育师范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