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今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一带一路”构想的脉络出发,具体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113-03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构想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带动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而且改善了国内部分产业,为双方共同发展都提供了机遇。但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区域集中而产业单一
  首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而对于中欧、东欧等发达地区,一方面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距离较远,另一方面它们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所以近年来我国对这些地区的直接投资总额相对较少。其次,我国对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比重很小。投资产业较为单一的问题一方面不利于我国企业的良好转型与升级,无法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建设周期长、成本高,导致直接投资回报率较低,风险较大。
  (二)投资环境存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一些国家存在政局动荡不安、武力冲突、恐怖袭击等事件经常爆发的情况,一方面可能会使我国企业的投资项目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可能会直接威胁到部分我国在东道国工作人员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例如,越南的宗教极端民族主义势力通过社会组织暴力煽动民众,公然打击破坏我国企业,严重损害了我国企业的投资利益。与此同时,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为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譬如,文化差异导致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存在差异;文化差异可能引发严重的文化冲突;不同风俗习惯可能导致投资交往过程中出现误解和排斥。这些都充分说明一些投资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投资环境存在风险。
  (三)投资收益率较低
  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中大都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劳动力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项目,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挽回成本获得收益。此外,由于沿线国家政治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体制也不够完善,导致我国无法保证未来能够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种种因素导致我国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较低。
  (四)跨国并购存在风险
  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由于“一带一路”很多沿线的国家仍然长期处于经济发展初期或中期阶段,基础配套设施薄弱,金融体系比较落后,这些问题往往会直接给企业并购带来一定风险。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方面,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局动荡,还有国有化等问题都可能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安排与计划。在其法律制度环境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制度体系差异显著。例如,伊朗和中东地区国家的法律属于传统的伊斯兰法系,与英美法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差异会直接导致跨国公司在进行并购时面临违反法律的风险。
  (五)企业缺乏责任意识遭到东道国排斥
  近年来,部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缺乏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有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而偷工减料,有的企业为了成绩甚至采用倾销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声誉。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集中在利用能源等对生态环境破坏有直接影响的行业,且我国部分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其投资活动对东道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引起东道国政府、居民和社会舆论的不满,给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六)“中国威胁论”的提出降低了国家信任度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欧美一些经济强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他们甚至担心,随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为此,他们开始提出“中国威胁论”等言论,误导沿线部分国家,而且用“新殖民主義”等概念让沿线国家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及其动机的信任度产生怀疑。信任度不足的国际问题会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更好地积极发展其对外直接投资,甚至可能会增加我国对沿线地区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困难。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与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加强舆论宣传
  通过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舆论宣传,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互联网、媒体报道等方式积极传播中国秉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积极树立中国和各国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互利互惠的积极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舆论环境。
  2.与沿线各国建立良好外交关系
  我国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立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政府之间的政治战略合作和互信,建立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渠道和桥梁,推动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协商、沟通与信任,促使诸多矛盾在无形中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实现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我国应同沿线各国建立政治磋商机制和各种经常性的会晤制度,同时充分利用亚洲国际投资银行、联合贸易组织等组织机构的资源和力量来推动贸易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3.与沿线各国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我国政府应该着手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军事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利用国际军事合作的战略优势和我国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扩大我国的军事领域和合作体制。如果有条件,我国甚至可以帮助联合国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使在其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时可以发挥巨大的军事威慑作用,也为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合作时提供安全与有效的保障,使得我国的企业面临更加安全的对外直接投资合作环境。
  4.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地区十分广泛,总共包含65个国家、六大地区。而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我国应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投资与合作。在东欧和中欧地区应加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加强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投资。在中南亚地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与合作。而对于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中亚和北非地区来说,则要加强在能源方面的投资与合作。
  (二)政府层面
  1.建设可持续发展项目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推进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可持续的理念。政府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调查与可行度分析,合理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从而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投资项目,并且政府要改善海外企业投资服务平台,规范企业投资与经营活动,力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
  2.培养企业环保和生态意识
  为了促使我国企业不受当地政府和居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指责,提高国际认可度,我国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方针,督促我国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环境保护责任。我国政府应要求企业在合同中加入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条款,以避免我国企业因自身利益不顾生态环境而受到东道国政府及居民的排斥。当然政府应适当防止环境保护主义的威胁,防止东道国利用绿色贸易壁垒等借口来推进保护政策。
  3.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
  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大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一问题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与财务风险。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建立专门的信息查询系统,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帮助企业在投资之前深入了解东道国的经济状况和投资可行度,从而避免因企业盲目投资、而增加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系统,以进一步增强我国企业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把握能力,通过风险评估系统确定投资可行度,从而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
  (三)企业层面
  1.大力培养和引进外国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离不开优秀的国际型人才,因此,投资企业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助力。企业要不拘一格地在全球范围内聘用高素质人才,用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薪资挖掘和聘请人才。另外,企业要学会就地取材,善于发现东道国当地人才,这样,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引进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能更好适应当地文化习惯与风俗,使我国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到东道国当地社会中,提高当地居民认可度,减少排斥,从而更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2.拓展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对沿线各国最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就是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两种。实际上,这两种方式都可能会受到东道国政府和当地居民的排斥与限制,投资压力较大。因此,我国企业可以考虑拓展一些对外直接投资的途径和方式,如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交钥匙工程、业务外包、三来一补、委托生产加工等,这些投资方式有时防范风险的效果会更好。
  3.做好国际市场调查工作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如政治环境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财务风险等。为了更好预防和提前应对这些风险,企业在投资之前应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和投资可行度分析工作,了解东道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合作企业目前经营情况,做好SWOT分析,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结语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加,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积极改善我国在沿线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发展经济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鹏飞,谢识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J].投资研究,2020,39(11):88-95.
  [2]   许欣.“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20,(13):19-23.
  [3]   戴翔,王如雪.“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抑或抑制?[J].当代经济研究,2020,(6):81-93.
  [4]   朱洁西.“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691-695,715.
  [5]   汪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经济,2017,(20):11-13.
  [6]   张述存.“一带一路”战略下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布局的思路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7,(4):1-9.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ased o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EN Qing, LIN Shan-sh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tong University, Jiangsu 226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ow to further develop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countries along Belt and Road is a practical issue that we need to consider. Studying this issu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Belt and Roa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elt and 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Belt and Road”,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ountermeasure
  [責任编辑   妤   文]
  收稿日期:2021-05-2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BJY189);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JA1450);江苏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20JD005)
  作者简介:陈清(1999-),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技术创新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绩效工资就是把劳动与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高校实现绩效工资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能够提高高校的目标意识、管理水平,也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等问题。因此,绩效工资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教师为根本、以教学中心、以规律为遵循等原则。  关键词:绩效管理;工资制度;高
摘 要:2004年7月1日颁布和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是公法建设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立法项目。它的面世对于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营造健康良好的行政环境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我国行政许可法律制度在现实运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尚可进一步完善,规定中的一些细节也有待商榷和探讨,应按照党中央依法治国理论加以改进和规范。  关键词:行政许可制度;法律制度;
摘 要:为促进中国俱乐部转变经营模式,推动俱乐部市场化发展,培育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中国足协发布了《关于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基于此,对中超16家俱乐部名称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企业化特征明显,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足球运动特有规律的必经阶段。研究认为,虽然足球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中国足协现阶段提出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
摘 要:在公共政策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合肥市4个地方政府出台的电子病历的相关政策文本展开分析,从时间、空间、动因、内容四个维度探讨电子病历政策扩散的逻辑规律。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电子病历政策扩散效应显著,时间上整体呈现S型增长曲线;空间上呈现邻近效应,伴随着跳跃式传导;动因上体现了纵向强制压力和横向竞争动力;内容上表现出学习机制与模仿机制相组合。  
摘 要:为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使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进一步符合用人单位需求,通过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实地访谈、调查问卷、信息搜集等方法,尝试分析了解湖南省各行业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对会计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认为应整合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业证课”融合,重视会计信息化管理素质培养,调整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学习内容,使其预构职场思维,从而为会计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关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技术的普及,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自媒体凭借其自身大众性、即时性的特点,不断迎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其中,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受其影响最深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媒体是新的机遇,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新时代自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引导学生识别自媒体信息中传播的善恶美丑,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
摘 要:各地国有博物馆近年来积极引入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的科学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考核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国有博物馆对人力资源的考核已不局限于工作效果的评估,而强调把组织的目标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建立整个组织管理的考核与激励体系,并把考核重点放在工作过程的全程监督、指导与调节上,即学术界所称的“绩效管理”。从而使执行力得到提高,用人与人员调配更合理,人员奖惩、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科学化,促进博物馆服务功能
摘 要:在财务会计领域里,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统称为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登记或生成账簿的重要依据,它的核算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计账簿的质量,进而影响到会计實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并填制记账凭证是每个会计人员都要面对的事情。会计凭证是看似最微不足道、最低端的工作,但它却是整个会计工作最为基础、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凭证;审核;填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以及昂普(RMP)分析法,从旅游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对恩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民族文化价值、丰富旅游产品形式、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创新产品宣传方式”等进一步开发恩施州民俗體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RMP分析;恩施州;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林芝地区的旅游产业以及家庭民宿是促进该地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民宿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战略性要素大量流向我国现代农业和其他发达农村地区的强大动力,还是我国推进乡村旅游资源结构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发展创新型乡村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对林芝岗巴村民宿产业发展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调查,对现存农村民宿的类型、影响民宿类型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切实有效优化农村民宿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