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奇斗妍话“别号”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1982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人物的符号除了“名”与“字”外,还有一个“号”,又称别号,《辞海》:“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旧时给自己取号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用意各异,或雅致,或粗犷;或直率,或含蓄,争奇斗妍,不一而足。
  古代直至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尤其在文人中,取号蔚成风气。究其原因,为在名字之外有个美称,自由地抒发或标榜感情、情操,所以又称“自号”。
  以兴趣爱好为号。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其缘故见他的自传:“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又如蒲松龄常去柳泉采风以积累创作素材,写出了传世之作《聊斋志异》,因与柳泉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号“柳泉居士”;田园诗人陶渊明劳作之余,常在柳树下以《汉书》下酒,击节而歌,足以慰藉,自号“五柳先生”,请看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言:“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以斋名室名为号。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书斋名叫稼轩,遂以“稼轩”为号;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尝筑室读书于阳明洞,号“阳明先生”:小说家冯梦龙著书处取名墨憨斋,别号“墨憨斋主,人”;书画家徐渭号“青藤道士”,因其书斋名为青藤书屋;黄道周自号“石斋”,以在铜山岛上垒石为室读书故也:又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工于丹青,画室名为双清楼,由是自号“双清楼主”。
  以居处籍贯为号。杜甫曾居住于汉宣帝墓地少陵域内,自号“少陵野老”:北宋画家李公麟因病老退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元代文学家陶宗仪居住南村,在那里半耕半读,自号“南村”;宋代史学大家司马光,是山西涑水人氏。号“涑水先生”;清代学者顾炎武的家乡在昆山亭林镇,自号“亭林”。
  以志向志节为号。陆游感于恢复中原遥遥无期,忧世愤俗,放荡形迹,自号“放翁”。郑板桥仰慕徐渭的为人之道,因徐渭号青藤,故自号“徐青藤门下牛马走”。文人墨客中不乏怪人奇人,有闲云野鹤类人物,有个性张扬孤傲类人物,有崇信佛、道者,有看破红尘鄙视利禄者。他们取号时往往加“子”、“翁”、“老人”、“狂客”、“野叟”、“遗老”,或是加“居士”、“山人”、“道人”、“仙子”等字眼。如唐朝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贺知章号“四明狂客”。杜甫号“少陵野老”。
  一人多号与一号多字。通常一人一号。也有一人多号的,如唐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民国总统徐世昌有“菊人”、“东海”、“繡斋”、“小竹村人”、“退耕老人”五个号。还有一人十个号以上的,如清末民初法学家、国学家沈曾植的号达十八个之多。
  号的字数以二三字、三四字居多,也有五六字、七八字的,如沈曾植的十八个号中的一个是六字:“城西睡庵老人”,郑板桥的号“徐青藤门下牛马走”八个字。清人成果的号创纪录之最,多至二十八字:“万里行脚僧小浮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
  一个人的号太多了,或是号的字数太多了,难记难唤,只能让人知道某君有特多的号,某君的号字数特多,也算是出名吧。
  不过是有许多人的号,的确达到了“更为美称”的本意,为当代、后代所熟识。甚至其知名度大大胜于本名的。如苏轼号“东坡”,明代旅行家徐弘祖号“霞客”,郑燮号“板桥”,齐璜号“白石”,章炳麟号“太炎”,旧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镛号“月笙”。也因此有相当多的人但知苏东坡、齐白石、杜月笙,而难以道出他们的本名。
  编辑 胡莉莉
  黄煜博图
其他文献
为什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矫健的身体,卸葬身于车轮之下?为什么盲人很少遭遇车祸?其原因全在“谨慎”二字上。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里,盲人走路,心始终专注在自己的脚下,心如明镜,步履踏实,直到安全抵达目的地。司机老远发现用棍探路的人,立马振作精神,放慢车速,时刻准备刹车,如此谨慎,车祸怎能发生。  谨慎,是人最优雅的从容,它给人带来的是福分。堤坝溃蚁穴,君子慎其微。凡事考虑周到点,步子
我小心掀开命运的密码箱,把幸福装在里面    读大学的时候,死党苏阳一直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因为她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苏阳家住四川省都江堰市,她的父母上世纪90年代就经营起了一家旅馆。早在苏阳读高中的时候,父母为她买了一套房子。房子地处都江堰市的黄金地段,宽敞明亮,随着房价的飙升,苏阳的房子变得越来越值钱,羡煞了我们这些眼巴巴盼房的同学。可是2008年的一场地震,让苏阳的房子化为乌有。  苏阳是个
泛舟赤壁,苏子曾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很难想象,若不是仕途失意,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这位大文豪是否依然有这份心情去珍惜眼前的美好风物。官场的流连似乎更有可能充斥着他的生活。我们总是着眼于眺望遥远的未来,认为眼下的一切都是应该迫不及待抹掉的,让它成为过去。难道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想起一句话
-希望-    什么叫希望?在西方,中世纪末期有一位作家叫但丁,他写的《神曲》里有一部分谈到地狱。他就说了,在地狱的门口挂着一排字,写着“进入此门者,放下你的希望”。地狱就是没有希望的地方。所以你活在世界上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那你就跟在地狱里一样了。所以一定要了解,为什么对人生抱有希望?因为有爱就有希望。  在希腊神话里,对希望也有许多描写,最有名的就是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之后,各种疾病
有备而来,才能打胜仗    那时我在福州一家寿山石销售公司打工。一天我看到北京一家知名珠宝公司的招聘启示,于是决定去应聘。  听到这个消息,老乡们都来劝我,说丢下好好的工作,不远千里去北京,而且你也不太符合他们的奈件,他们要求大学学的是宝玉石相关专业。你只是高中毕业;他们还要求年龄在25岁以下,而你快30了:北京你又没有什么关系和熟人……但是我热爱、研究、收集玉石已经近十年了,我决定去搏一把。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国内也迎来空前惨烈的裁员风潮,你是否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而哪些人最容易被淘汰呢?以下八种人需要警惕了。  第一种,知识陈旧的人。  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想靠学校学的知识“应付”一辈子,已完全不可能了。过去,我们对“终身教育”的理解是,一个人从上学到退休,要一直接受教育;现在,这一概念应当
超乎一切之上的内涵,就是保持青春的朝气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还是轻的,更有跌跤的、伤筋折骨的。我想,凡是向前走路、朝目标奔跑的人,都应该做好跌跤的准备。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还没有到达的远方,一切都是道听途说,哪里有坎坷、泥沼、陷阱、潜藏的危险,我们无法做到先知先觉,前方的考验往往挥之不去;我们自身也具有跌跤的可能,比如视线的模糊、体力的不支、意志的薄弱、精神的不振,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
名利如重锤,能扛起的不多    当我们这些自助游的“驴友”第一次踏上素有“南美巴黎”之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扑面而来的是阿根廷人特有的热情和奔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个当地的朋友成了我们的私人导游。这一天,导游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起了这座城市里最著名的几个酒吧,尤其对其中的一家赞不绝口。我们撺掇导游带我们去品尝美酒。可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导游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在我们的再
无知者无惧,半知者悲剧    站在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听着原告对他“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导致自己终身残废”的指控,郑波脸上的肌肉激烈地抽搐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最终没有开口,无奈地垂下头去。  那天晚上,郑波沿自家门前的大道散步。在离家半公里左右的大路中央,许多人在围观,他一看就明白发生了车祸。他挤进人群,看到地上躺着一个40多岁的男子,男子痛苦地呻吟着,头部有许多血迹,一个中年女子在他
1971年,17岁的史国定高中毕业。那时还没有高考,成绩优秀性情温良的他让乡亲们很是心疼,于是乡官们问他:“想不想教学?”他红着脸没有说话。其实他最崇拜教师,他认为这个职业是最神圣的职业,所以他不敢奢望。乡官们又问:“想不想去梨树洼当老师?”他马上抬起头来,待看清乡官们并不是开玩笑后,大声说:“想!”  梨树洼是山沟里的山沟,贫瘠中的贫瘠,那个小学也是乡里最头疼的一个小学。派去的教师没有能坚持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