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途径探索与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  应用技术;学徒制;岗位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2-0230-02
   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形式单一,致使缺乏实质性深度发展。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探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顺势而为、提速增效,以“现代学徒制”为突破,推动校企合作新思路,促进校企双方逐步形成由浅到深、由松到紧、由散到聚的合作新模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多赢”。
   一、實施背景
   2013年,宿州市抓住中国纺织服装业由东部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升级的历史机遇,立足实际,确立全市“3111”工程首位产业是纺织服装产业,为此打造了中国中部(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随着福建宝德集团、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宿州鸿正服装服饰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迅犀(宿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相继落户,新增产业工人20万,中国中部纺织服装的产业集群中心逐步形成规模。
   但是纺织服装产业城企业工人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不高,职工受教育和培训程度不高,一线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困扰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服装专业面临发展瓶颈,一是生源不足。由于服装产品季节性特别强、款式更新快,生产企业也有旺季和淡季之分,生产线劳动强度大。大部分学生由于技能和学历的限制,只能从事缝制、锁眼钉扣等低技术含量的岗位,按件计资酬劳低。学生入学选择专业时,不愿意选择服装专业,因此,服装专业生源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二是教学形式固化。服装专业教学采用“理论+实践”形式,专业课教师“一对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较肤浅,已远远跟不上现代企业的生产需求。
   三是教学内容单一。服装专业课程虽然开设服装设计、服装制图和缝制工艺课程,但大多是在纸上设计、画1比5的缩小结构图,学生掌握简单的机工的缝制方法。学生实战经验少,理论性强,综合能力差,制约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现代服装企业的发展。
   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用新型服装人才,破解企业用工不足和学生技能不强的困境,宿州应用技术学校主动调研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产业城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从而进一步把握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好地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主要做法
   (一)0.5+1+1+0.5模式
   0.5+1+1+0.5模式,即新生第一学期组班,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一学年在“大师工作室”拜师学艺;一学年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最后一学期学生作为企业准员工进行顶岗实习。
   2017年8月,山东无框服饰有限公司服装设计师朱海鸥正式签约加盟,成为服装专业首席兼职教师。学校在服装实训基地划定60多平方米区域,先后投入50多万元增置专业设备设施,精心打造“朱海鸥大师工作室”。学校以朱静为核心骨干教师,成立“朱静名师工作室”,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以工作室为平台,选徒弟时在尊重双方意愿的基础上,签订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协议,按先招生、再建班、后招徒的培养路线实行。
   (二)五个对接实践“现代学徒”
   1.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对接
   2020年在与阿里巴巴迅犀(宿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中,根据企业生产需求,承接企业生产项目,按照企业生产工艺要求,与学校实训教学相结合,由企业人员与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按照企业生产模式进行实践生产,完成教学任务。在企业生产线中,学生经过“学生—学徒—准员工”,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了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2.岗位内容与课程内容对接
   通过企业调查,我们发现过去开设的服装专业课程如缝制工艺、结构制图、服装材料等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脱节,针对性不强。我们根据专业实际和企业用人需求,把课程重新整合,使课程更具实效性和方向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对相关课程做相应的删减和整合,对一些工艺复杂、制作困难的章节进行取舍,如中山装和制服的制作。这两块内容是技师级别的职位所必须做的项目,而一般服装企业只要求学生达到中等技术水平。增加企业常见的男装、女装、童装生产流水以及后道生产工艺等内容,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其他实用课程腾出大量时间。这样学生专业难度降低,上手快,学习效果好,学生自信心增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3.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
   学校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开发,对专业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校企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教材编写、实训生产项目、教学组织实施和教学成果评价等。企业兼职教师把生产一线的岗位技术标准用于实践教学中,在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近距离地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4.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对接
   在“大师工作室”,学校专业课教师拜企业的技术人员为师,当“学徒”,学习每道生产工序,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相关操作规程。了解企业需求、技术难点,与企业取长补短,把企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为学校教学改革服务。    5.学校实训室与企业生产线对接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以训练学生机工基础为主,学生上手快、效果明显。同时,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参与信息化共建共享,通过校园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使用大量仿真软件、课件,实现服装生产模拟和真实场景。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改造服装实训车间,新车间焕然一新,能同时满足150名学生实训学习。
   三、举措与保障
   (一)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教学条件
   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打造现代服装校内工厂。目前,拥有3000平方米实训中心,设备性能优良,建有制图室、缝制车间、整形烫熨车间、服装CAD机房、打版裁剪车间、服装展室等,拥有150个工位,实习、实训、生产设备总价值达500万元,完全满足正常的教学、实训及生产的需求。
   (二)“引企入校”,共建培训中心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协调下,与本地区服装企业合作成立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职工培训中心,完成从基础型实训到生产型实训的过渡,实训基地能够组织企业实际生产,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在培训中心,按照服装企业车间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岗位操作标准、产品技术规范等管理模式进行组织生产和经营,校企双方共担教学、生产、实训、社会服务任务,改变了传统实训室内单一、封闭、分割式的教学形式。
   (三)搭建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率
   服装实训车间装备了多媒体教学录播系统,突破了技能课教学教师只能分组示范的瓶颈。教师的技能示范操作通过云平台同时转投到大屏幕,学生通过大屏幕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演示,示范教学扩展到全体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工位上能跟着老师的示范同步练习,加强了技能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另外,突破传统课堂讲授的限制,与超星合作建立了教师网络教学资源和直播平台、在学校网站建设服装专业精品课程专题网站,集教学课件、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实训微视频、实训指导书等内容于一体,全部向学生免费开放。通过网络直播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今年的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效果较明显。
   (四)重视师资建设,铸造双师团队
   聘请服装企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校内实训和生产性实训。这些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形成实践教学团队,为学生的实践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设立朱静名师工作室,组建了双师教师团队。通过指导其他专业教师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目前服装专业双师率已达94%以上。
   四、成效与成果
   (一)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现有教师25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兼职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4%;校级骨干教师8名,区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级教坛之星1名;全省优秀教师1名;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名,形成了一支專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发展后劲十足。10多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写心得、谈感悟,所撰写的多篇论文课件获省、市级奖励;在2020年安徽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杨爱武、刘利、张云龙、周静获得二等奖。
   (二)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通过企业师傅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导师”的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在服装企业实习中能遵守厂规厂纪,主动承担生产任务,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产品合格率98%以上,得到企业的好评。在2020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朱静、黄慧茹老师辅导的王路金、徐子岩两位同学获得三等奖。
   (三)扩大了学校的社会效益
   经过近2年的实践探索,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职工培训中心,每年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500多人;2019年11月在深圳京东众筹平台选品会上,魏楠楠、张雨露、申悦三位同学设计制作的无框西服在特新产品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好评,企业决定众筹1000万元资金支持产品的开发生产;省内外兄弟学校先后到学校参观学习先进办学经验,得到广泛赞誉。
   五、体会与思考
   在服装专业“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改革探索、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校企之间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只有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1.在作息时间、工作作风、思维方式等方面,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很难短时间内适应,要在今后频繁接触和协作中,促进思想上的共鸣,更新固化的传统观念,实现相互间的“异化”和融合。
   2.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利益导向、约束与激励体系,才能有效协调利益冲突,达到互惠共赢,更需要政、校、企、行业共同参与。
   3.需要发挥政策、利益杠杆作用,需要强化制度、活动等有效措施,才能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宿州应用技术学校以现代学徒制为突破口,在服装专业先试先行,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功能、培训集训功能、创新与创业功能,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实体运作模式,努力成为区域服装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Z].2015.
   [2]安徽省教育厅、省经信委.安徽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Z].2015.
   [3]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
  编辑 李建军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举办2020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要求为依据,结合作者团队创作的作品——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比赛,广西区一等奖作品:《生理产科》模块二中的子模块1——《枕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与同行的中职教师分享大赛的收获与感悟。  [关 键 词] 教学设计;信息化;
期刊
[摘 要] 由于高职生源的渠道增加,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如何展开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关注。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入手,阐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以数据通信专业课程为例,论述“因材施教”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应用。  [关 键 词] “因材施教”;数据通信;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得力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资金的倾斜,职业教育步入了黄金发展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毫无疑问,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健全
期刊
[关 键 词] 《将进酒》;教学设计;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2-0078-02   一、學情分析   该授课班级的专业是中职市场营销。中职学生个性突出、积极活跃,喜欢刷抖音、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软件,对视频动态音画的注意力较强。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五花八门的网络流行文化处在
期刊
[摘 要]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的当下,将其融入中职课程教学中,可有效帮助教师拓展教学资源查找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主要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同时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推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机械制图教学水平的提升,并将数字化教学资源方法融入其中,为相关研究人员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摘 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需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对接产业经济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专业集群实训基地建设为案例,探讨职业院校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产业链;集群式专业实训基地;轨道交通;成
期刊
[摘 要] 伴随国民经济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美容、维修等相关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维修工人需求量大且非常适合聋人。聋校依据市场需求设置职教专业,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师徒结对的模式创建汽车微修项目课程,为聋生的高质量就业开辟了新道路。  [关 键 词] 聋校职教;汽车微修;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
[摘 要]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指引下,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研究如火如荼。作为职业院校重要教学环节的实训,在传授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同时,有必要融入特定形式的隐性思政——“无言思政”。以水电设备安装实训为例,从实训环境、教师形象、教学设计和示范操作等方面,分析实训中的“无言思政”。  [关 键 词] 实训课程;“无言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寄生虫检验实验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随着医学检验发展和临床检验工作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粪便检验》一课为例,针对目前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生思想、实验环境条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并以此为基点,努力促进本校寄生虫检验实验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医学检验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班级教学工作的成效,尤其是高三,更是如此。高三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得为高考奠定基础,在班级纪律、班级氛围、学生心理调适以及与任课老师关系等方面,班主任都要用心去做。只有“走心”,班主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才能一起拼搏,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关 键 词] 班主任;高三;和谐师生关系;坚定的目标;心理调适;信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