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的制度创新与制度环境培育

来源 :当代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创新是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的重要制度保证条件。制度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资源开发和配置效率,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开拓业务,满足“三农”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有利于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效率,有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增强对农村经济的渗透力,促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和技术,目前管理问题更为突出。要想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抓住深化改革契机,改变传统的运营方式。从文化理念、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然,但它因农民需求的不足却迟缓不前。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需求的大小主要是对成本收益比较的结果。农户户均经营规模的狭小、农
股份资本的形成,既体现了“结合”意义上的资本集中,也体现了“支配”意义上所有权集中。所有权集中体现了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控制和制约关系,是资本支配关系发展的结果:所有权集中
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中,只要国有股占控股地位(无论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公司的总经理就往往是由政府提名或主管部门任命产生的,甚至有的国有参股企业也是这样,而由市场竞争机制选
美国在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仍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意在牵制中国经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不符合WTO规则。“设限”的背后,是要挟中国在对美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
通过研究“加入老年人口消费”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拓展模型,发现当每年老年人口用于生活消费的养老金数量同劳动者用货币形式提取的养老储备金相等时,人口老龄化几乎不影响扩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不仅要适应现代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全球化发展要求,而且更要适应现代经济的道德化、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科学性和
2006年12月9日-10日,西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在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隆重成立并召开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历史使命”为主题的首次理论研讨会。出席论坛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视角,会计准则是一种纯公共物品,其制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种政治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漠视弱势集团利益而凸显强势集团
城镇化热引起的新贫困主要表现为农民在经济上面临“失地”、生活支出增加、收入来源不稳定的困难局面;社会保障上陷入既非“市民”又非农民的两难境地;生态需求上遭遇消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