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学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因子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章志光说:“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是一种由浅显到深刻,由外显到内化的持续性心理过程。情感是学生认知发展和维持的动力,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当情感受到抑制、忽视时,学生的自我意识、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挥和实现;而当情感受到点燃、激发时,就能唤醒学习动机,驱动灵魂塑造,并让有体验之思的学生真正成为公民意识、人文素养、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本文将情感教育视为学生知行协调发展的生态因子,探讨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以情境激发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度有效作用。”适切的学习情境能促使学生自主感悟、多元创生,这是理论学习与规律掌握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遵循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在教材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建立起有效通道,并指向生活意义的挖掘与建构,开发蕴含丰富情感因素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情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时,笔者展示了一幅邮箱中奖信息截图,邮件写道:以下信息已通过公证处公证合法,真实有效,请勿向任何人透露您的个人兑奖码,以防黑客冒领!尊敬的新浪用户:您好!您的邮箱账号已被抽取为《十年庆典》活动的特等奖,您将获得78000元人民币和三星时尚笔记本一台。请您点击活动网站,领取大奖。兑奖码:7806。设问:我能点击吗?你的身边有类似的侵害吗?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大家在侵害发生前,都有一颗警惕之心。我们还是点点看吧!呈现点击后的图片:当前页面含有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访问含有欺诈内容的网站可能给您造成财产损失,请您谨慎访问。师生会心一笑:这个网站果然是不安全的。这样的情境设计基于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让学生感同身受,让课堂趣味盎然,后续学习自然顺利推进。
  实践中,教师可根据需要设计具有诱导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的生活情境,如演讲、辩论、竞答、案例等,引领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世界中激兴、怡情,吸吮充盈的精神甘露与养分。让学生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做到缘境入情、缘情入心。
  二、以体验培育情感
  杜威说:“教学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教学并不只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还是围绕理解与沟通展开的创造性体验。体验是个体以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对客体的感受、理解、建构的过程,它是情感教育的根本途径。离开了体验,情感就不能被学生顺应、内化,有体验,学生才能感受到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
  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走近法律”时,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一分钟跳绳的体育小竞赛,参赛双方为授课教师与本班学生。跳绳是该校的特色运动项目,因此,学生们跃跃欲试。此时,教师说:“你们推举一个跳绳高手来跟我比,并选一位同学计数。”比赛开始后,参赛同学熟练而快速地跳着,只见教师的双脚并没有跳动,只是用一只手快速地摇动手里的绳子。学生们用惊异的目光看着老师,有同学喊道,“老师犯规”……比赛结束后,教师问:“大家能接受这样的比赛吗?”学生立刻指出:“不能,老师不遵守规则!”教师会心一笑:“小小的跳绳比赛需要规则,整个社会呢?”由此,自然地引入课题。学生在这样的体验中有了自我的参与和反应,“生活离不开规则”自然成为学生精神生长的要素,并内化为思想,融入行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情感的投入,创设有利于丰富和提升学生道德体验的教学场,引导学生从心理和实践层面作一番“切己体察”。以情感之,以思悟之,以言表之,使学生有所经历、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深入感知到价值分析,从神情外显到内心体验等一系列涵育过程,最终才能达成身心汇通、情理交融、知行统一的体验目标,让学生在情感和意志上确信其价值的存在。
  三、以建构强化情感
  建构主义认为,图式是学生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即学生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当展现、理解、品味富有情感因子的素材后,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感染、熏陶,但这种理解和体悟是短暂的,学生的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多种符号,将这些闪光点连接起来形成面、构成体,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时,教师设置了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经典视频、梁思成案例的讨论、对“杜甫很忙”的讨论等活动,学生的情感认知、情感冲突一一呈现出来,但这些隐含情感因素的点较为散乱。因此,在小结环节,教师让学生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并最终呈现了这样的结构图(见图1)。
  这幅图运用简易的符号,把分散的、相对孤立的知识和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了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找到了情感的连接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师生互动活动,以演绎、推理为途径,引领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散发显性和隐形的情感因子,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中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可持续发展。
  四、以干预澄清情感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情感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应对价值冲突的智慧。人的思维认知系统和情感、意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当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规则发生冲突时,其理智能力受到挑战,学生会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与人生观。此时,教师要把握学生情感教育的契机和方向,注重个人发展引导机制的建立与干预,培养学生对证据、逻辑和结论提出理性质疑的习惯;并基于证据来解释,让情感机制与思维机制一道发挥作用,澄清原有的价值取向,进而达成价值共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习惯地认为喜是积极情绪,而将怒、哀、惧这三种情绪视为消极情绪。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一种情绪的两面性,凭借主观臆想做出了判断。针对这一误区,教师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教师则从旁引导:如果不能控制好喜的情绪,或许会演变为乐极生悲,这样的喜是积极的吗?当岳飞为靖康之耻、河山破碎而怒发冲冠时,这种怒就演变为一种爱国情怀;当国家为地震中逝去的生命设立全国哀悼日时,这种哀就寄托了一种思念,一种大爱,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面对不良行为产生畏惧时,这种畏惧会演变为一种对道德法律的敬畏之心,这些难道是消极的吗?
其他文献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规的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简约、有效的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基点。该问时,应一问到底,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该问在何处呢?  一、于关键处提问  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在教材的关键处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使学生的认知有一定高度的提升。  【案例】《寸金难买寸光阴》(浙教版《品德与
经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全国玉米栽培学组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新疆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田进行实测验收.结果显示,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5
为提高研发效率,采用虚拟设计技术,应用Solidworks对匀播机进行模块化虚拟建模设计,节省样机的研发时间,降低了成本。去宁夏,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土壤透气性,便于小麦的发
一、固镇县农业基本概况 固镇县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现有耕地132.8万亩,主要是砂礓黑粘土,质地粘重,耕性不良,湿时泥泞,干时坚硬,难耕难播难收获,给机械化生产带来一
【一封来信】心理老师:您好!一直以来,我都被一个问题困扰着,特别希望您能够帮助我解决。我很苦恼于跟父母的关系,和他们似乎总是很疏远。每当看到同学跟父母打电话时无话不说的
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全文公布。《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耀华玻璃厂近几年坚持技术进步,强化科学管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促进了企业发展,使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有5项经济技术指标
在传统的混凝土曲面结构施工中,主要应用钢模板和木模板及相应的支护体系。这种模板的主要问题是:钢材木材供应不足且单位造价高,模板重,体积大运输不便,周转率及曲面拼装率
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坐落在有城市之肺美誉的仙岳山下,风光迤逦。创办两年来,学校从发展愿景出发,进行战略思考,提炼“为民而立、追求幸福”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幸福校园、幸福团
选择砖瓦设备,也是一种学问。现根据生产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作一简要回答,供读者参考。问:红砖出窑后,质量有好有差,有明显的内燃掺配不均,为什么? 答:这表明没有稳定质量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