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四协调”案例及思考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w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怎样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面对实际教学中有些不协调的种种,造成了笔者在教学中的困惑。对此,笔者认为从下几方面进行思考:一、协调好课内与课外,二者相互促进。二、协调好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语文的整体提高。三、协调好方法和结果,有利于统一教师的立足与学生的提高。四、协调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课内与课外 深度与广度 方法和结果 语文和其它学科
  要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应该协调好各种方法和手段以及结果。有些不协调造成了笔者在教学中的困惑。对此,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矛盾是否可以协调?对这些矛盾的协调到底有无实际意义?笔者观察整理一些身边的案例做了一番思考。
  一、协调好课内与课外,二者相互促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太纲》(试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形式”,“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其基本原则是:课内指导课外,课外发展课内;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法,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课外活动的原则和规范;益,指应用和实践,是课内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要得法于课内,必须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得益于课外,必须作到课外活动的广泛性。课堂教学指导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拓展课堂教学。
  案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一老师都信奉:“不管语文怎么改,我就靠作业和书本”。她班学生语文的基础一如既往的扎实,但是近几年,她遇到新问题:学生在阅读写作上翻跟斗,每次期末考试卷面分析,她的班级在阅读和作文上失分最严重,把她辛苦在抓基础中得到的优势丧失殆尽。这让她困惑了。
  案例二:我校一位新老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特别重视,每周都带学生到阅览室读书,写阅读笔记,学生非常喜欢他这样上课,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也表现的非常积极主动。这位老师也积极准备着每一节课读的环节,读的同时也注重读写的练习。但是,这个班的学生每次在反馈练习中基础知识失分严重,特别低分每次都最多。该老师为此很是困惑,有放弃这种教学方式的念头。
  思考: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特别重视读写能力,中考对读写的考察更为重视。几年的中考反馈告诉我们:忽视语文的读写的教学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初三语文课时相对少,内容又非常紧凑,很多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往往前学后忘,繁忙的课务不容他们对学过的知识迸行归纳和总结。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好像成了打好基础的唯一手段。
  殊不知,课本上的知识和课外阅读一个有机统一体,扎实的课本基础知识更加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领会。而阅读又可以将课本的知识化为实践,行动记忆和理解虽掌握慢,但这种知识的掌握更具稳定性。现在语文教学成功的老师往往将课本知识与课外阅读形成有机整体,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巩同。
  二、协调好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语文的整体提高。
  案例三:张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的时候,喜欢挑战有难度的题目,他对其他学校和过去中考中出现的文学作品阅读题特别感兴趣,他的想法:“难度取胜,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到了最后阶段,语文课就是找难题,解难题和破难题。沈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的时候,就死抓基础,到了最后阶段,语文就是背背背和默默默。几年下来,一个奇特的规律出现了:中考语文简单,沈老师的班级强一些;中考语文难点,张老师的班级强一些。
  思考:语文复习时,一味挑战阅读难题,虽然满足了优秀的学生,但无形中把中下层次的学生给放弃了。一味的背和默,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一般一个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是呈正态橄榄形分布的,取张老师和沈老师的长处,协调好深度和广度,无疑会兼顾两头,受益中间,赴于临界的学生也会受益良多。
  三、协调好方法和结果,有利于统一教师的立足与学生的提高。
  案例四:我一位同学刚踏上教师岗位时,踌躇满志。他把精力放在提高课堂的质量上:他除了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还积极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并且对所听的内容在课后作总结,第一次期中考试,由于经验不足与其他老教师存在很大的差距,校长叫他转行去教“副课”,几年后好不容易又回到语文教学前沿,他倍感珍惜,放弃掉自己原有的特点,在成绩上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他在与我交流的时候也充满疑惑:难道靠死记硬背和加大学生作业量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是自己想耍的?
  思考:还有很多学校把“成绩”当作学校的唯一生命线。积极去尝试和改革在某些学校中很难立足,成绩差就没有机会来完成一个长远的学习,急功近利成了套在教师颈上的枷锁。久而久之,教师也就没有完善自己教学方法的动力了,为了立足,不得不采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最后,学生永远在一个模式中成长,教师也一代一代的重复前人。
  好多好的语文老师在坚守成绩这块阵地的时候,反思总结,循序渐进的完善自我。在尝试各种好的有效的方法和理念的时候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他们就是协调好了方法和结果。
  四、协调好语文与其他学料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案例五:有个问题一直困扰学生和教师:主课和副课如何分配?语文课上涉及到的其他科目上的知识,学生是一副茫茫然的樣子。很多学生在上其他副科的时候总是感觉浪费时间,上课也不听而是奔波于语数外的书山题海之中,结果写出的作文思路狭窄,内容没有深度,在这一个小坎上栽跟斗,小小的不统一可真的害苦了学生。往往副科老师强势的班级学的认真,往往副课老师不强势的班级那副科就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教学效果了。
  思考:语文和政史是姊妹学科,语文中有政史,政史中也有语文。学科间的割裂使学生产生疑惑和不解。“语政史”是一家,可以互相转化的,很多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也适合在语文中推广。包括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学经验也是值得我们语文学科学习的。
其他文献
利用NCEP/NCAR 的1951~2010 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 气候诊断中心的1951~2010 年的海表温度扩展重建资料, 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前期秋季开始持续的热
【摘 要】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科学史之父”萨顿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科学史立足于过去与未来、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的交叉点上,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理想工具。  【关键词】科学教学 人文教育 科学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
【摘 要】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无论对数学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对于初中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本文从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意义入手,在分析了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
对比分析了2010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Jason-1卫星高度计与南海北部近岸海域3个浮标的风、浪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近岸海域, Jason-1卫星高度计与浮标的观测结果有较高的
【摘 要】任何一门语言的发展都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语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其文化背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外,还要对英美文化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文化背景下学习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学修养。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的教学有助于让学生适应国际化交流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 英美文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