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治正当性理论的北宋正统论

来源 :现代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BNBN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正统论是一种规范性政治正当性理论。在欧阳修创立的范式中,“居正”和“一统”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判断标准:“居正”从权力取得方式立论,包括禅让、世袭、革命、被限制的力夺四种方式;“一统”实质上是对实际统治权力的认可,并不具备规范性。欧阳修倾向于以“一统”为标准。此后,苏轼、司马光等进一步引入“天下有君”的优越性作为预设前提,以补充“一统”的规范性。理论上,侧重“一统”的正统论是一种不成功的理论建构,“居正”指引了正统论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卡尔·巴特被视为“20世纪基督教教父”。这是因为巴特不仅在教会实践上以普世运动的方式促进新教和天主教的协和,而且在教义学上不断回归教父传统,发展出自己的“教会教义学”思想体系。然而,在罪的来源、人性本质以及意志自由的根本问题上,当前学界的一种新兴观点认为,巴特拒斥奥古斯丁主义的原罪说、人性观和“意志的捆绑”理论,认为奥古斯丁由于缺乏“天性及本质存有(Wesen)”与“存在存有(Sein/Dasein)”概念区分,其“天性的扭曲”的人性观、“善的缺乏”的罪恶观以及“无能力不犯罪”的意志决定论,误导了拉丁西方
《庄子·养生主》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如何实现养生全神并在此基础上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庄子认为,人的肉体生命是有限的,不能消耗在对于有形世界的知识把握上,也不能停留在经验和技术层面上来应对世界,更不能为形体的残缺、生存的困境以及人伦的礼法所限制,而应该顺任自然、由技进道、率性顺天,这样才能“养生全神”并彻底摆脱有限性的束缚,如同无形之火超越有形之薪的限制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天道的大化流行中去,从而获得超越意义上的无限体验。
儒家经学是围绕着“六经”或“四书五经”展开训释所形成的一整套学问,它的核心内容关乎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从国家社会群体到个人身心性命,均离不开人的活动的实践性和日常生活的处境化,这就决定了其本质是人学而非神学。同为解释经典,圣经释义学是以宗教信仰作为其重要基础的,在神圣向世俗过渡的进程中,《圣经》释义所积累的经验和问题线索成为现代诠释学产生的先导。儒家经典的解释史及其现代掘发,虽然与圣经释义学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境遇很不相同,但同样作为解经学,在其迈向现代学术体系的过程中,一定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通过对比与分析二
如何在比较的视阈下探索中西哲学的特质,是学界关心的重要课题。然而,比较方法的择取会影响其结论。鉴于“和而不同”共识下的同异方法之争所带来的哲学困境,当代比较路径旨在以互镜的模式澄清误解、以对话的方式共谋发展、以融通的宗旨范式创新。以中国哲学“一多不分”、西方哲学“一多二元”的研判为例,用旧的方法解读,中西很可能会陷入“文化本质主义”的危机;用新方法则能挖掘出“一多关系”背后中西深层的形上关联及各自的理论倾向。在形而上学的论域内,中西均存在“不分”和“二元”的情况,只是中国侧重建构“感通的形而上学”,西方倾
朱熹与怀特海哲学之间的相通性,怀特海本人及现代新儒家人物都有觉察。自李约瑟开启朱熹与怀特海比较研究以来,朱熹与怀特海的比较受到关注。本文以怀特海有机主义哲学为媒介,把朱熹与怀特海的本体论范畴——“太极”与“创造性”进行比较。作为最高的本体范畴,朱熹的“太极”与怀特海的“创造性”既具有终极原理的面向,又具组织力、发动力的面向,二者意义相通;怀特海的本体论在强调超越性与内在性、体与用之统一方面,更契合于朱熹。不同之处是:朱熹正是由太极的“生生不息之机”而上达“天地生物之心”,最后挺立起“仁”本体论,成就自己的
什么是领土权?一个国家如何拥有对一块土地的领土权?当代政治哲学家已经发展了诸种领土权理论以回答上述问题,而洛克式领土权理论大概是最早最有影响力的一种。经典的洛克式领土权理论是个人主义的,强调国家的领土权是个体土地所有者在社会契约中通过转让部分土地所有权而奠定的。当代洛克式政治哲学家约翰·西蒙斯和海勒·斯戴纳均持这一立场。但卡拉·奈恩在《全球正义与领土》一书中挑战了这种个人主义的进路,进而提出一个集体主义的洛克式领土权理论。本文旨在梳理、考察当代洛克式领土权理论内部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进路的纷争,并论证这两
帆船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和体能共同构成了其竞技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帆船项目女子激光雷迪尔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特性进行了一些探究,为帆船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材提供参考。
周濂溪关注宇宙论中生成、化生的全体,而价值论意义的“善恶”并“诚”与“几”,必在心、性、情的心性论框架下方能顿现。如果假设濂溪思想中含有基本的道德价值理论,需先设定一“本然之理”,此理可以是仁、义、礼、智“至善”的实体之理,预设一自由自律的道德理性、明觉心体的自觉心、道德心,情、意、欲、念、物、事(行动)之道德实践、践履若依本然之理而动即得正与和,成就道德本体的“善”与“诚”,心若不依理,即反道德而为“恶”。但是,这些究竟是濂溪思想并未明白呈露的内蕴架构,还是强为之说,以《太极图说》和《通书》为据,尚晦暗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共同绘就了中国道路的壮美画卷。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着历史进程、逻辑意蕴和鲜明特质三重向度。从历史向度看,党领导人民从革命为现代化创造必要前提,到工业化为现代化奠定基础,再到开创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并联系统工程。从逻辑向度看,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塑造新人的内生动力,三者共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现代化的一般逻辑与本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从特质向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质性
[摘 要] “发现学习”是指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的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文章阐述了“发现学习”的优势、基本步骤、应注意的问题和几点启示.  [关键词] 发现学习;能力;学生;教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Pawl Ausubel)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不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