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s2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推进,数学课堂教学呈现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已经由过去单一的概念表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转变到越来越重视生活化场景与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相融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引学生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来。此种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操作中,主要表现为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课程的内容结构,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契合数学课教学规律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更能提升自己动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案例回放: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上:
  (情景一)
  教师:同学们喜欢吃菠萝吗?
  学生:酸酸的,味道不错。
  教师: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出一道关于菠萝的数学题。把一个菠萝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公平?请同学们用课前准备的卡片分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请同学们高举你们的作品,展示给老师。
   (学生展示)
  教师:同学们做的很好,现在请你们拼接回去。
   (学生拼接)
  教师:同学们刚才所做的,就将咱们这节课要学的一个知识,表现了出来。这个知识就是“四分之一”,也就组成菠萝的每一个部分相对于整个菠萝的大小。
   (情景二)
  教师:同学们很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概念,下面请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尝试把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模型分成4分之一。
  (学生操作)
  教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看我来操作
   (教师随意分割,并展示给学生)
  教师:同学们,这是四分之一吗?
   (学生思考)
  学生:不是,因为他们大小不一样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四分之一,是每一部分的大小都相等的,如果有大有小,就不是了。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数学教师在讲解有关分数的概念时,根据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围绕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分菠萝”的授课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里,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了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掌握抽象的分数概念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运用生活化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根据个人的教学体会,我认为:
  一、创新师生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作为主角,课本是全部的知识载体。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只是僵化的根据《数学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将数学概念能够记住,对固定题型可以解答即可,无须与现实生活产生关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无法体现,教师无法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因此要实现运用生活化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机械、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实现教学主体的还原,将教学转变为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把学生真正转变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填鸭式教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判定者,而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创新教学理念,凸显知识的实践应用
  数学课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活动的进行,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更要能提升自己动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实现运用生活化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注意将应用性与操作性融入其中。教师在运用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营造激发其动手热情地体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主动的思索,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促进自己数学素质的提高。
  三、创新互动方式,凸现学生合作探究
  团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是小学数学课讲授中所需着力培养的学生情意目标之一。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个性较强,但彼此相互合作精神较差。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使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在交流中达到共识,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效果。本文从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出发,探讨了语文教师人文、道德、业务、创新等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指出了语文教师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业务素养;创新素养    一、人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中学语文教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取得理想的探究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的兴趣。卢梭认为: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是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数
期刊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需要有效的预设。从某种程度上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精心预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预设时首先考虑自己该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会怎么学,也就是只考虑学生“应该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的状态”;教师写教案时过分追求结构“尽善尽美”和教程的“周密丰满”,最后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
期刊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评价内容要多维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们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飞速发展,大量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中专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中职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
期刊
【摘要】 针对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提出了体育教学可通过“正确引导”、“择优教材”、“优化教法”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 引导;教材;教法;兴趣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又称智商IQ)的作用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又称情商EQ)的作用要占80%。情商包括五个重要方面的情绪和能力: 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和能力 ;二是控制自我的情绪和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情绪和能力; 四是认识他人的情绪和能力;五是人际关系管理的情绪和能力。非智力因素也指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及
期刊
现行的教育体制则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能发挥主导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思维。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多,眼界比小学开阔得多,对什么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
期刊
常言道: “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导入艺术。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对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