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培养学生的体育课兴趣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7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提出了体育教学可通过“正确引导”、“择优教材”、“优化教法”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 引导;教材;教法;兴趣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时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 正确引导,激发动机
  体育活动动机是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的内在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驱动力。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欲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自觉不可。因此,只有让学生从心底里认识教逵氖涤眉壑担拍艽偈寡跃醯赝度氲教逵蔚难爸腥ァ?BR>
  1.1 从宏观上加以引导
  体育教学既要向学生讲明课堂学习的目的,还要把身体锻炼、文化学习及与人类生存、生产等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对健体以及对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等重大作用,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体育课学习兴趣。
  1.2 从微观上加以剖析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任务,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本课内容的健身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可着重向学生介绍中长跑能增强人体心脏及物质代谢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及器官的机能,同时也是终身体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这样使学生明白参加长跑的目的,就必然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要我锻炼”向“我要锻炼”的方向转化。
  2 择优教材,身心皆乐
  研究表明,如果体育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那么就会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尝试、体验、去主动钻研。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育教学要善于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及季节特点等具体情况,灵活地选取一些既富有趣味性、又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材。
  2.1 浓度与广度相结合
  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趣、学有所得,是扩大学生身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只是在某一个方面片面地深入,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出单调无味的感觉,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倘若在一段时间内学习内容过于多样化,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如同“蜻蜓点水”一般,不能真正掌握知识、技术的奥妙而学无所趣。
  2.2 情境与自然相结合
  教材的枯燥与泛味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体育教学要将一些枯燥泛味的内容与自然界的各种趣味性活动联系起来,以恰当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可与青蛙跳远、武术鹰爪、篮板球的猿猴动作等相联系,可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让学生在边做、边说、边唱的气氛中完成动作;也可通过模拟阅兵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队列、队形等。
  2.3 健身与快乐相结合
  让音乐、舞蹈、游戏进入体育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愉乐身心、调节情感、陶冶情操、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能使体育教学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3 优化教法,助兴固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体育教法,将会对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1 精讲解、精示范
  教师简明扼要、风趣幽默和引人入胜的讲解以及轻松自如、优美舒展的示范动作是增强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一环,如在弯道跑教学时,教师可将弯道跑的技术动作要领编成 “弯道跑,弯道跑,身体微微向里倒,摆臂外大里面小”的顺口溜,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如教师示范跳马练习腾空时的“身轻如燕”,和落地时的“稳如泰山”,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能促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心理。
  3.2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1)可以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产生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2)体育是一门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的于一体的学科,可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调用、剪贴等功能,帮助学生及时突破学习的难点、快捷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可以科学地对体育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等,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实现由无趣向有趣、有趣向乐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转化。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2 《心理学》[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4
  3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巧置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
期刊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那么按道理说,学生们学习语文会很好学、很乐学。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费时而效率低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彻底转变观念,由以前
期刊
教学的运行过程是学生、教材、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四大要素协同运行的过程。魏书生说:“一堂课是否讲得生动、成功,第一重要的不在教材,也不在学生,而在教者。教师倘若设计得合情合理,那么任何语文课文,讲给任何学生,都会产生吸引人的效果。”教育家爱弥尔也说:“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可见,教师要把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设计。  虽说“教无定法”,但应有个前提,那就是无论采用哪种方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效果。本文从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出发,探讨了语文教师人文、道德、业务、创新等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指出了语文教师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业务素养;创新素养    一、人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中学语文教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取得理想的探究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的兴趣。卢梭认为: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是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数
期刊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需要有效的预设。从某种程度上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精心预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预设时首先考虑自己该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会怎么学,也就是只考虑学生“应该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的状态”;教师写教案时过分追求结构“尽善尽美”和教程的“周密丰满”,最后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
期刊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评价内容要多维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们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飞速发展,大量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中专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中职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