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贾宝玉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e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现实主义思想的古典小说,塑造了成群的文学形象,性格多样而独特,共同构造出了一个恢宏的红楼世界,而这些人物都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和意识的流变.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结合贾宝玉性格形成、梦境经历和性格转变三个方面,来挖掘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层意识与文学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棘心》是中国现代女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小说,书中细腻的表现了五四时期女主人公杜醒秋力图挣脱传统家庭与社会伦理的束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却接受了家族对于自己婚姻的安排,最终投入了基督教的怀抱。《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一生唯一的一部小说,女主人公凯瑟琳复杂且理智,她追求原始自我的爱情,却选择了迎合世俗的婚姻。试从婚恋形式、婚恋意识和婚恋目的等方面解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典型论的重要意义,主张文学典型应当是多样而又统一的生命整体,即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这对文学创作在人物塑造和主题阐发方面有着指导作用。  关键词:典型论;《骆驼祥子》;《吝啬鬼》  作者简介:袁筱慧(1999-),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作为一名评委,我阅读了一部分“新闻采写一得”征文稿件,这些总结新闻采写的心得体会,都是来自各地报纸的新闻记者和业余作者之手,文章比较短,内容生动活泼,读起来朴实亲切
文章从欧化语法的角度对《狂人日记》语言特色进行具体分析,挖掘出鲁迅小说语言欧化的特色,体现了鲁迅在白话文创作和运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胡风和刘再复分别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提出关于文学的“主体性”的思想,在当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引发广泛论争.两个作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约而同地提出的“文
《绿毛水怪》是王小波于七十年代创作的中篇小说,还是王小波与李银河的定情之作,大部分的读者看来这是一部带有虚幻色彩的爱情故事,但是细究可以发现克苏鲁神话的元素充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