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雪素珠链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珠链山峰攀登及登山滑雪历史
  
  关于素珠链的攀登史,有史料记载的首登(可能)是80年代日本登山队完成的羊龙河冰川路线,但有人说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地质工作者或武警工程兵应该已登顶过该山。就像玉珠峰一样,从民族大义考虑,我还是相信无敌的工人阶级和勇猛的武警战士的!
  2007年,Kalias未登峰计划曾赞助李红学等人攀登素珠链,后因与当地老乡在运输费上的巨大分歧而无奈放弃。2009年9月,兰州龙行和西夏磨坊的山友沿北沟线路顺利登顶,带来了部分的登山资料。同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雪豹登山队沿南冰川登顶,但资料较少。
  
  素珠链山峰介绍
  素珠链海拔5547米,祁连山主峰,在各版地图上,酒泉向南数十公里的“祁连山”,标记的就是它。
  祁连山,无论从任何意义上都称得上是中国最重要的山脉之一。正是祁连山养育了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正是祁连山引来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正是祁连山让中原的政治和文化渡过沙漠与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
  素珠链作为祁连山的主峰,却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即使是牛人辈出的户外圈,对于素珠链的了解也大多都只能在前面冠以“传说”的名号。当然,“传说”并不能挡住勇者的步伐。2010年10月,四位国内滑雪爱好者就踏上了漫长的素珠链之路。
  
  素珠链登山滑雪队员
  末日赤旗、黄茂海(MH)、江鱼儿、康华。素珠链,这么母性的名字,一旦听到便永不会忘记,在潜意识中更产生了攀上的冲动。第一次目睹她的真容,是在朋友发在网络上的图片。素珠链的雪坡连绵起伏,纵横于天地间。对于任何一个狂热的登山滑雪者来说,这些照片都是致命的诱惑。在玉珠峰闪电滑雪之旅后,我,江鱼儿、康华初步确定了素珠链登山滑雪的计划。康华主动承担起沟通联络的重任,并从奥索卡总部挑选了适合登山滑雪的衣物与装备。
  期间,老黄(黄茂海)加入到队伍中来。老黄工作之余最大爱好就是打开Google Earth,找到祖国一条条极高山脉上的一条条冰川,筛选出其中适合登山滑雪的,一条条地编上号,然后一条条地YY。我们知道,有冰川的地方就能存住雪,就是最好的登山滑雪地方。看到老黄发来的素珠链图片,才知道这里几条大冰川早就被他在Google Earth上编好号了,原来我们要去的素珠链,早就被这名科学家精神上蹂躏过N次了。
  10月1日,由于康华与江鱼儿同时误机,我和老黄决定先行进山探路。我们带上了高山帐,60米绳和40只路旗。如果我们决定走哪条路线,会请司机第二天(也可能第三天)再将他俩拉到我们的起点处,我们慢些走,插路旗,考虑到他们俩体能超强,应该能在第三天会合。素珠链不比其他的成熟山峰,进了山便再无手机信号,老黄将我们的想法和安排通过一条巨长的短信传递给康华后关掉了手机。在种种忧虑的思绪中,老黄和我进了祁连山。越野车将我们送到海拔3600米的叶家羊圈,下车时已是下午5点,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我飞速打理好背包,外挂上雪板,靴子、帐篷,防潮垫、路旗,路绳等。双手抓住一条肩带,摆好体位。收臂甩肩,翻身上包。包基本纹丝未动,但我却从包的一侧翻身“被”上包了。又要登山又要滑雪,装备自然轻不了。我的个人装备27公斤左右,加上五天的食物、路粮,还有由于康华和江鱼儿的迟到,我和老黄分担的帐篷,路绳,炉具及一些技术组装备,负重在34公斤左右。由此,我们超重装登山滑雪之旅闪亮登场了。
  沿着一条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脊上行,我辛勤地插着路旗,它将指引康华与江鱼儿来到我们身边。上升了200米后,坡度见陡,草消失了,路上布满了乒乓球大小的碎石。这种路轻身走都是上一步滑半步,超重装爬起来真是苦不堪言。天色渐暗,碎石从乒乓球大小变成了片状页岩。9点天完全黑了,我们也走到了雪岩混合地带,扎营后化雪喝水吃饭完毕已然半夜11点。
  10月2日,老黄和我继续沿着碎石山脊不停地攀升,把营地从3600米移到了4300米。但对我来说,这一天不停地看等高线图找路。再对照实际山形找路,以及岩石路线的重装攀登都是新奇而大有裨益的。
  山脊横切后,又是一段很陡的上升,雪岩混合。为避免滑坠,我们多选择一些比较完整的岩石区攀爬,尽管这些路线更陡,暴露感更强,但只要有攀岩基础,还是比不稳定的页岩碎石陡坡要靠谱些。帐篷扎在山脊上,头顶上方悬挂着十数米高的石笋,谁能保证不掉下来一块给我们尝尝,老黄那边一翻身,就直接去北沟了:我这边一翻身,就回昨晚睡觉的地方了……生死有命吧!
  日落时的景色着实诡异,天空不知为何被分成上下两层。从东方、远处的雪山之巅向上,先是冷暮的青蓝色,很快便到一个明显的分界,再上层,天空是粉红的。为什么连老天都劈腿了?谁知道就在此时,我们下方400米处,康华和江鱼儿正抱着石头与我们一同欣赏这瑰丽美景。他俩傍晚进山,上行300米后就在碎石山梁上露营了。帐篷在我们这,所以他俩只好以天为幕了。山梁不平,为避免滑坠,只能抱着石头了。
  在10月3日午后的阳光下,江鱼儿和康华依次出现在百十米外的山包上。转眼间,江鱼儿已经先到了,如期而至的还有他的不满和幽默,“科学家这次精心策划了一条史上最不适合登山滑雪的线路来调戏我的拉杆箱,不小心把自己也调戏了。”江鱼儿竟然是将拉杆箱肩扛手提上行了300米才接受了现实,祁连山上由此有了一名“皮箱哥”。垭口,向下,是一个35度上下的大雪坡。雪是新下的,过膝,硬壳,雪壳下不是冰川而是碎石。见雪封喉,江鱼儿迅速穿靴上板,一路滑下。我也很冲动地想一跃而下,瞬间被老黄喝止,说不想救人。话糙理不糙,浮雪下的碎石十分嶙峋,连江鱼儿滑起来也是叫苦不迭,险情迭出,况且,此坡间杂多条陡峭的雪沟,滑起来举板维艰。江鱼儿滑了百十米,爽了几个小弯,也认命了,收板上爪。陡峭的雪坡,间杂碎石,走起来也不容易,冰爪常碰雪下大石,站立常常不稳,而且伴随着几次大范围的流雪,很不爽很纠结。横切下降了约两百米海拔,竟也花了一个多小时。天光渐暗,眼看数百米前一个大坡顶端有戏,我遂加快步伐。到达目的地,找了块略平的雪面,踢开雪一看,下面有许多冻硬的尖石。再度向上攀爬寻找,不远处,找到块真的不错的雪面,这里海拔4350米,当晚四人同坐一帐内,叫温暖的围炉夜谈。四人同躺一帐内,空间从三维缩至二维,叫周一早高峰的四惠地铁。我脸上放着老黄的膀子,脚则搭到江鱼儿身上。
  10月4日,计划攀上海拔4900米的冰川顶端,侦察顶峰和东冰川路线并下滑。我们营地两侧,北沟的两翼一两条尖利的山脊向南延伸,最终在我们面前无缝合拢。4900冰川,像一座宏伟的冰雪三峡大坝横亘面前,垂直落差550米。左侧,坡45~55度,间杂少量尖石的巨大悬冰川从白皑皑的雪面下探出,好似冰封万年的远古巨兽即将解冻,蠢 蠢欲动般要肆虐人间。右侧,雪坡稍微平整,似乎30~35度,由于正对雪坡的原因,我们低估了坡度。
  中午12点,整装列队出发。缓坡上行军约一小时后,坡度很快升至20度以上,雪很厚,而且有硬壳,这是最难走最耗费体力的,只能由直上改为之字上升。雪板可以skin on直上的坡度与雪况有关,硬雪反而好走些,例如滑雪场轧好的30度雪坡也是能直上的。之字上升意味着需要作大量的踢转,康华很耐心地向我们言传身教从法国学来的正宗踢转方法。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空气连同周围的景致一同凝滞,似平全世界没被上苍定住的仅有我们四人。我动,雪板上行,雪爪下扎,满耳只有美妙的嚓嚓声,我静,耳中隐约是有力的心跳和悠长的喘息。万籁俱寂中,四人排着完美的队形,一步、百步、千步地向那个最光明的地方毅然上升,这种美,很单纯,却真的极度浪漫。
  登上4900米冰川顶端。在这里,能一直望到素珠链顶峰。拿出地形图仔细对照,继续东南方向横切两公里,便是顶峰下的雪线了,再上雪梁,下雪盆,便能沿南山脊登顶海拔5571的顶峰,的确强度很大,但基本和我的预想相似。那条硕大的冰川,只见它从顶峰蜿蜒而下,在顶峰雪梁下兀自发展成一片冰瀑区,真如冰河时代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冰川在渐缓的坡度上变得委婉,白茫一片,间或露出一些裂缝与悬冰以示身份,它继续缓慢流淌,填满了眼前的整条山沟,在我们脚下打了一个大弯,径直向东方奔去,长约10公里。这就是老黄一直向往的东冰川吧!迅速搜索大脑数据库,6000米的玉珠南冰川才五公里,北坡一号冰川也就七八公里,“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倒是有二十多公里的冰川,可比素珠链海拔高出2000米。我们越发确信素珠链山区大有开发前途,大家意气风发欣赏完大好河山,摘下skl nl穿上雪板,下滑。总算等来了登山滑雪旅程中最激爽的时刻。然而,谁也没想到,我们遭遇了雪崩,而且是两次。康老师选好位置,架好相机,江鱼儿一跃而下,我也紧跟着从他西侧滑了下去。几个弯过后,感到十分纠结,自己的技术和这套因为超轻所以超软的雪具对付不了脚下的硬壳雪,每次硬撑三四个转弯后,总难免一个主动或被动摔倒的结局。而且,在下那个最长的陡坡前竟然掉了一只雪杖,雪杖沿着滚落线落百米开外。开始下陡坡了,30度出头的样子,一次向左转弯后,斜坐在雪坡上,忽然间不由自主向下滑了出去。我只当是滑坠,侧着身子,用力将镐杖插向雪面,可是哪里有雪7身下已只剩裸露的冰面。镐尖只是浅尝辄止,碎冰四溅,但阻力很有限,身体继续下滑,而且越滑越快……侧身打着镐下滑了约五秒钟后,无数雪块雪渣从上方劈头盖脸地冲了下来,似乎连天光都渐暗了,我立刻意识到雪崩了!人在飞速下滑,上面的流雪也如骏马奔腾。下坠速度莫名的越来越快,越来越疯狂,快到无法掌控,真的无法掌控了!“轰”的一声,人撞进一片浮雪,陡坡底部,雪崩堆积出的一大片浮雪。雪沫落定,定睛观瞧,雪仅及腰,挣扎着站起身来。怎么也没料到雪崩,我们上升时正是雪崩最易发作的午后,那么频繁的踢转与搓雪,也没有看到一丝雪崩迹象。这傍晚时分,怎会发生雪崩呢?也许,没什么不可能。这雪坡本来就是硬壳雪,板状雪崩太正常不过了。向右一看,掉落的雪杖正在不远的下方,正好去捡。江鱼儿也看出了那边雪坡更陡,大喊:“回来!那边危险!”我当然知道危险,但我要雪杖……仅向右切滑了数十米,脚下呼地出现一条黝黑的裂缝,沿着洁白的雪面横向延伸,一直延伸到不能再远的远方,裂缝粗得能插进两根手指。我意识到,一点小小的微扰便可能会引发一场半面山的雪崩吓碍赶紧坐在原地不动,大口喘气,庆幸自己明察秋毫,悬崖勒马。雪杖乃身外之物,不要也罢。坐着转过身来,江鱼儿仍在斜上方安全地带大声警示着。我赶紧斜着向左侧滑了下去。真所谓祸不单行,斜上方,一个小雪崩被坡顶斜切的康华引发了。只见,先是一条数十米见方的雪坡尽崩,奔腾的雪块欢快下落,链式反应地引发更多的雪块响应,一同向下方的我压来。教秒钟后,再次被推进下方堆积的浮雪区。回想起来,康华和老黄下来时一定也很纠结。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片狼藉的流雪区。滑之,无雪,弃之,可惜。
  2010年10月5日,暴雪封山,雪花漫天砸了下来,不远处的山脊与冰川都溶入无尽的白茫。正午时分,拔营下撤。江鱼儿简直嗜雪如命,营地向下,仅存数百米的季节性浮雪,他也要在其上留下一条曲线。康华很是尽职尽责地在前方探路,有这样的队友同行,上辈子定是一直在回眸。三个多小时候,我们终于踏上了草甸,回到了河谷。
  
  户外探险
  1 去往之路
  嘉峪关或酒泉包车,过金佛寺乡,向南两小时车程便能到达沟口。
  2 装备提示
  登山、滑雪全套装备,雪崩探测、救援装置必备。
  3 技术提示
  需具有中级雪山攀登技巧和高级滑野雪技术。
其他文献
在国际漂流探险界一直有这样的对比,如果把雅鲁藏布江比作登山界的喜马拉雅山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的激流则可比作珠穆朗玛峰,任何一只漂流雅鲁藏布江的漂流队都期冀能成功漂流大峡谷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过,这使漂流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无数人永远的梦想。2011年4月28日 阔别雅鲁藏布江13年之久的中国漂流探险界的精英们能否将雅江漂流的长度再延长九公里?    雅漂之痛    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车辆:通用别克赛欧  时间:三天  路况指数:★★★☆☆  费用指数:★☆☆☆☆  景色指数:★★★★☆  旅行硬件:★★☆☆☆  观花指数:★★★☆☆  行程:济南-兖州/济宁出口-鲁桥镇-独山-昭阳-微山    南阳:曾经辉煌的千年古镇    从济宁出口下高速,沿济邹路向东,过了收费站后,转入济微公路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到达鲁桥码头了。从这里我们将停车乘船进入南阳湖去探寻古运河四大古镇之一的一南
北海道西部二世谷滑雪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19年。当时尚无索道车,为了享受滑雪乐趣,人们曾步行几个小时爬上山巅。而如今二世谷的几座山头,分别由几家雪场开发经营,线路也可谓是越走越宽。  二世谷小镇在羊蹄山脚下,即便这里不是滑雪胜地,也会是一所风景优美的观光小镇。二世谷小镇以这样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环境和最佳的地理位置聚集了世界上优秀的滑雪者。他们不远万里地从澳大利亚、欧洲,亚洲,至于日本本土等地前来
天空一片阴沉,雨水时大时小偶尔还夹杂着冰雹洒落在空旷的原野上。从大武到仓尼堪多大约四小时车程,迎面打在车窗上的风雨和越发泥泞的道路让我对这次转山心生忐忑,只好闭上眼睛,让自己心静。途中路过一处经幡群,不少藏民们都在面对神山虔诚叩拜。  到仓尼堪多时,向导们已经带着牦牛和马匹在这里等候我们多时了,按照当地习俗,进山前要进行一场隆重的煨桑仪式,以祈祷平安。雨依旧在下,当成堆的牛粪、木柴、桑枝、酥油、青
灾害事件:2010年春季,西南大旱    干枯皱裂不能种植任何庄稼的土地,烟尘滚滚旁边就是悬崖的山道,一路上,装载着近万瓶矿泉水和四十多桶饮用水的两辆大巴高速奔驰着。贵州紫云乡的旱情早早就牵动了我们的心,去现场考察的义工回来刚汇报完情况,我们就立马拍板行动,发动所有尽可能的力量。听说很多水井都干枯了,农民没有干净的水喝,我们就联系矿泉水批发商,以友谊价购买了大批矿泉水,听说很久没有下雨了,村民们连
语冰 曾旅居加拿大。    不是我想否认我的过去。疗伤曾经对我那么重要,几乎就是我出行户外和四处游走的全部理由。但是就像登山的人费尽力气历经周折终于到达山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他没有预想到的开阔和空旷,是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大气,是浑然一体的天和地,是无边无际的纯粹和豪情万丈的俊美。他本来以为在爬山的时候流了那么多汗,跨越了一次又一次极限,他已经磨砺和洗涤了自己日趋沉重的身体他没有想到最终真正得到洗
Steed:果壳网频道主编。  科学松鼠会成员,前《环球科学》首席编辑,专业级业余天文爱好者,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钻研宇宙学。    OUTDOOR:您如何看待科学青年这一类人的旅行方式?  Steed:一般的旅行也就是看看人文以及自然风光。科学青年在旅行的途中一些和普通青年不太一样的视角,从科学的角度。比如像我就会更关注晚上的夜空,还有一部分科学青年在旅行时可能会关注一些动植物
在重庆涪陵区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深不见底的竖井。居住在附近的山民对这个竖井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敢随意靠近,在当地人看来,这是通往地狱的大门,是死神领地。各种关于它的传说使得这里显得越发神秘,当地人称之为万丈坑。2008年3月22日~3月30日,我们在这个竖井中度过了八个昼夜,累计下降655米。这是目前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人探出的最深的竖井,也是中国已探出的第三深竖井。    重庆涪陵万丈坑,这是通往地狱
在这个初冬微寒的季节里,看到了一条让人心头一暖的微博:芬兰12岁的小男孩Osto,整个夏天都在森林里采集小浆果,并在祖母的帮助下做了400瓶果汁,将所得的200欧元捐给动物园。初衷是因为他一年前在动物园里看到一只情绪低落的熊,希望能给熊买一棵可以爬的树。  你还记得小时候去动物园的感受吗?兽中之王老虎在狭小的笼子里烦躁地走来走去,老鹰在笼中黯然垂首,它们不快乐。但是当我们长大,甚至都无暇再去动物园
焦点事件    全球户外服装领导看Columbia,凭借创新科技,追求品质卓越,式样新颖及物有所值,一直走在户外市场最前线,更致力于推广户外生活文化,鼓励大众走出户外,尽情享受广阔户外带来的无穷乐趣,Columbia于2009年5月5日至8日带领中国主流媒体到美国总部波特兰(Portland),体验美国户外生活文化,行程包括多种户外活动,如高山滑雪,海钓和徒步国家自然保护区,亲身测试Colum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