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梦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重庆涪陵区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深不见底的竖井。居住在附近的山民对这个竖井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敢随意靠近,在当地人看来,这是通往地狱的大门,是死神领地。各种关于它的传说使得这里显得越发神秘,当地人称之为万丈坑。2008年3月22日~3月30日,我们在这个竖井中度过了八个昼夜,累计下降655米。这是目前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人探出的最深的竖井,也是中国已探出的第三深竖井。
  
  重庆涪陵万丈坑,这是通往地狱的大门,这是死神的领地。我在惊叹和惶恐中一遍遍默默祈祷这次探险活动能安全顺利地结束。
  3月22日,我和张勇以及重庆洞穴探险队的杨志、罗二哥小葱,小石头来到武陵山乡,准备对万丈坑进行第二次探索。重庆洞穴探险队曾在去年对这个竖井进行过考察当时下到550米处,由于绳子用完了,只能遗憾地结束。说是万丈坑,虽然有些夸大但这个坑到底有多深谁也不知道。这个坑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竖井竖井是形容像井一样垂直向下的洞穴,大小深浅都不相同,这次我们携带了充足的装备和食品计划在洞中连续考察一周以上,对它做进一步的探索。
  
  洞口的海拔在1300多米,而洞下面的乌江海拔只有200米,这么算来这个巨大的竖井深度最少在千米以上,目前还只是探了个大概,大家对这个令人敬畏的巨大竖井深处的秘密充满了期待。刚到洞口我们立即被眼前的情景搞得很沮丧,这段时间重庆一直在下雨,一条不大的瀑布从洞口飞泻而下,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考察这个巨大的竖井已经很不容易,这次还碰到了水,难度一下子提升了好几倍队长杨志更是一筹莫展。经过了缜密的研究后大家还是决定下竖井,继续我们的深入地心之旅。
  杨志在洞口打下了第一个锚点,锚点必须非常结实,它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打好第一个锚点后,杨志先下去,负责定其他的锚点和下降线路,顺便把我们这次探洞所需的庞大的物资中的一部分先运送下去。
  下降是件轻松的事儿,不用费很多体力,但要求心脏承受能力超强,只身悬在一根绳索上,朝上望去是越来越远的天空,向下望去是深不见底的一片漆黑。黑幽幽的巨大洞口下面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要把我们吸进去。
  我总在担心那锚点是否结实牢靠担心绳索是否结实,担心器械是否正常,担心头顶有没有落石,担心自己被这巨大的洞穴吞噬,我使用着器械慢慢地往下蹭。终于平安着陆了这里是一个小平台,我几乎想像不出刚才自己是怎么下来的。才40米7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的九分之一!焦虑不安的情绪在我周围蔓延着,我能不能顺利下到营地呢?真是不好说。看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我只有惊叹和惶恐,并默默地祈祷我们这次探险活动能安全顺利地结束。
  竖井探险是一个非常复杂又缓慢的过程,身体的疲惫、心里的恐惧、还有越来越低的温度。在完全没有自然光的世界中,我们依靠头灯微弱的光线向地心深处挪动。
  杨志下去布置另外一个保护点,他的位置距离下一个小平台还有近百米,看着他在悬崖边儿上来去自如的身影,我稍许宽慰些。他下去前要清理一下周边的碎石,下面大部分是全悬空的,如果有人正在下降恰巧上方有落石,哪怕是核桃大小的石块儿从上百米的高空直接砸到身上,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这支探险队中有队员以前就碰到过这种事。探洞时危险不仅仅来自于自己,还要时刻提防上方落下的石块儿,说不定哪一块儿落石就会瞬间终结一个生命。在下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只能把自己而不是碎石带下去!
  杨志到达预定的地方我们现在需要把十几个装备包通过滑轮和绳索一个一个地运送到下一个平台,这之间的距离是20米。这是一个必须经过的结点,向下放包过点的时候要留个人等所有的包都通过后,留在点上的人才能通过,运包的时间会很长,所以在点上守候的人会非常辛苦,甚至会穿着安全带在空中吊上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运送包的过程非常麻烦,所以要求操作者要能熟练,灵活使用器械,我们致推选小葱担当这个工作。
  运送完装备包,我们又开始下降,洞口已经离我越来越远只能看见一小束光线我们即将进入完全没有自然光的世界 靠着微弱的头灯继续向地心深处挪动。随着不断地深入洞里的温度不断地降低,湿度不断地加大阴冷潮湿的洞穴环境是我们以后几天中必须要面对的。从早上进洞开始我们已经折腾了12个小时了可才下降200米。
  竖井探险的确是一个复杂又缓慢的过程,身体的疲惫心理上的恐惧和越来越低的温度都影响着我们。不知道是体力消耗过大还是衣服被打湿了的原因,长时间的等待让每个人都感到非常寒冷,觉得自己就像被关在一个巨大的冰箱里。罗二哥一直在干最累的活儿,现在也有些扛不住了,趁着杨志在下面布点,赶紧烧了一锅咖啡暖和我们冰冷的身体。
  下面是一个深]30多米的竖井,130米相当于一座四十多层普通住宅楼的高度,在漆黑潮湿冰冷的巨型洞穴中我们仅凭一根大概一厘米左右的绳索独自下降,那种感觉必须要亲自去体验才知道。但我早已经麻木了,机械地跟着大家往洞穴的深处挪动,顾不上是30米、50米还是上百米的下降,顾不上动作的规范,更谈不上动作的美观,迷糊的脑子里只是想着赶紧下到宿营地,找个干燥平坦的地方钻进舒适的睡袋里美美地睡上一觉。
  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未知领域新的发现,这激励着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向前,不断向前……
  我们的营地是一个洞中的大厅,比较高,约两百平方米左右,呈斜坡向下延伸,虽然面积很大,但是提供我们休息的地方却非常有限,现在这里最多能挤我们六个人,再多来一个人都不知道该睡哪儿。探索洞穴给人最强烈的感受之一,就是你会忘记时间和现实。这里总是很黑,一觉醒来,也许就是凌晨或者下午,周围的环境没有任何的变化 睡醒了就开始烧水煮饭整理装备杨志这次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丰盛的食品,方便米万便面,卤鸡蛋,最让大家感到欣喜的是我们还有两箱火腿肠,这下我们可以放开地吃了。
  经过了这几天的强化训练,我现在对竖井已经没有太多恐惧感了,下降对于我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但目前还只是下降,没有上升过一米,心里在不停地琢磨 下去不难,难在我如何回去探这个洞每下一米就得上升一米,只能完全靠自己。
  走过一段平坦宽阔的大路,洞口忽然变小了,这是我们没想到的。这个洞口像洗衣机的出水管儿样狭窄而且绵长,这是对自己灵活性的一次测试也是对心理素质的一次测试。你只有保持冷静调整呼吸调整身体才有可能通过。探洞有时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还需要合适的体形,像这种地方稍微胖一点儿的人肯定是过不去的,只有身段儿苗条的人才能继续向前。探洞还有一个奇妙的美白功效,这几天完全没有自然光线的照射,我们都变白了。
  前面是什么情况,谁都不清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洞里的情况越来越复杂,狭窄的洞道、潮湿的空气四处汇集而来的流水都在不断地挑战着我们的极限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我喜欢体能上的挑战,喜欢探索新领域的那种激动,地球表面已经过无数次的测量,再险峻的山峰都有详细的等高线图。真正未知的就是这些深藏于地表之下的阡陌纵横的洞穴,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未知领域新的发现这也激励着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向前,不断向前。
  最终我们到达距离洞口650米的地方,650米相当于两个半陕西电视塔的高度,比上海的金茂大厦多出130米,比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台北国际金融中心还多出了50米,我不由得为我们所有人的勇气和毅力而感到自豪。
  返回是件巨大的工程!
  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休息,
  我们只是机械地麻木地运
  送着装备,运送着自己。
  我们准备返回地面了,返回是件巨大的工程,如何把所有的装备、垃圾以及疲惫的自己搞回到650米以上的洞口确是件令人苦恼的事情。我甚至不愿意多想,只是机械麻木地跟着大家。正在我有些沮丧的时候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位接应的队员从洞口独自来到营地了,这无疑增强了我们对于返回洞口的信心和希望。
  开始向上攀登,你必须完全依靠自己,而且每个人都要负责托送装备的工作,这里没有队员和记者之分没有男女和年龄之分,大家齐心合力地用着最原始的方法一米一米地向上爬升。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休息,我们只是机械、麻木地运送着装备运送着自己。天快亮了,快要见到久违的阳光了,我想念外面那美好的世界,想念城市里的车水马龙,想念各种好吃的,想念洞口那棵绿色的小树,甚至想念洞口的第一个挂片儿。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出去尽情呼吸自然的空气。上升,不停地上升,似乎是无休止地上升,不知道人的体力和意志有多强,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于阳光的渴望。经过了多个小时的连续攀爬,我们终于全队抵达洞口。
其他文献
事实上更多的人是因为同去的朋友或带着自己入门的人,而选择了双板或单板,至于我,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天滑雪的过程。那是2003年的冬天,跟着几个不熟悉的朋友的朋友,一起去了雪场,他们很快领了雪具就不见了,剩下茫然的我一个人,懵懵懂懂的被工作人员发了一套雪具,对,当然是双板。通常,那时候雪场的工作人员是不会推荐你去滑单板的,原因不详。接着就开始了摸爬滚打的初级道之旅,没有人教,速度一快就摔,一直和雪板较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说话不多,留下来的文字更少——也许只有几首诗、一两个仙方什么的。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中国人一直很崇敬隐士,没有人曾经对此作出过解释,也没有人要求解释。隐士就那
:我们知道台湾也有很壮美的山川和为数众多的户外爱好者,现在LNT在台湾普及的状况如何?台湾的山友们登山,注重这些环保原则吗?  郑廷斌:事实上现在环保的观念在台湾一般民众已经较普及了,例如垃圾带下山与垃圾分类,尊重野生物及尊重他人等,民众可能不一定知道这就是LNT,但是整体状况还算不错。一些台湾山友即使对LNT的部分内容有疑虑,但是也认同某些部分,或许可说生态环保等概念已经逐渐内化到愈来愈多山友的
在国际漂流探险界一直有这样的对比,如果把雅鲁藏布江比作登山界的喜马拉雅山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的激流则可比作珠穆朗玛峰,任何一只漂流雅鲁藏布江的漂流队都期冀能成功漂流大峡谷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过,这使漂流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无数人永远的梦想。2011年4月28日 阔别雅鲁藏布江13年之久的中国漂流探险界的精英们能否将雅江漂流的长度再延长九公里?    雅漂之痛    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车辆:通用别克赛欧  时间:三天  路况指数:★★★☆☆  费用指数:★☆☆☆☆  景色指数:★★★★☆  旅行硬件:★★☆☆☆  观花指数:★★★☆☆  行程:济南-兖州/济宁出口-鲁桥镇-独山-昭阳-微山    南阳:曾经辉煌的千年古镇    从济宁出口下高速,沿济邹路向东,过了收费站后,转入济微公路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到达鲁桥码头了。从这里我们将停车乘船进入南阳湖去探寻古运河四大古镇之一的一南
北海道西部二世谷滑雪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19年。当时尚无索道车,为了享受滑雪乐趣,人们曾步行几个小时爬上山巅。而如今二世谷的几座山头,分别由几家雪场开发经营,线路也可谓是越走越宽。  二世谷小镇在羊蹄山脚下,即便这里不是滑雪胜地,也会是一所风景优美的观光小镇。二世谷小镇以这样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环境和最佳的地理位置聚集了世界上优秀的滑雪者。他们不远万里地从澳大利亚、欧洲,亚洲,至于日本本土等地前来
天空一片阴沉,雨水时大时小偶尔还夹杂着冰雹洒落在空旷的原野上。从大武到仓尼堪多大约四小时车程,迎面打在车窗上的风雨和越发泥泞的道路让我对这次转山心生忐忑,只好闭上眼睛,让自己心静。途中路过一处经幡群,不少藏民们都在面对神山虔诚叩拜。  到仓尼堪多时,向导们已经带着牦牛和马匹在这里等候我们多时了,按照当地习俗,进山前要进行一场隆重的煨桑仪式,以祈祷平安。雨依旧在下,当成堆的牛粪、木柴、桑枝、酥油、青
灾害事件:2010年春季,西南大旱    干枯皱裂不能种植任何庄稼的土地,烟尘滚滚旁边就是悬崖的山道,一路上,装载着近万瓶矿泉水和四十多桶饮用水的两辆大巴高速奔驰着。贵州紫云乡的旱情早早就牵动了我们的心,去现场考察的义工回来刚汇报完情况,我们就立马拍板行动,发动所有尽可能的力量。听说很多水井都干枯了,农民没有干净的水喝,我们就联系矿泉水批发商,以友谊价购买了大批矿泉水,听说很久没有下雨了,村民们连
语冰 曾旅居加拿大。    不是我想否认我的过去。疗伤曾经对我那么重要,几乎就是我出行户外和四处游走的全部理由。但是就像登山的人费尽力气历经周折终于到达山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他没有预想到的开阔和空旷,是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大气,是浑然一体的天和地,是无边无际的纯粹和豪情万丈的俊美。他本来以为在爬山的时候流了那么多汗,跨越了一次又一次极限,他已经磨砺和洗涤了自己日趋沉重的身体他没有想到最终真正得到洗
Steed:果壳网频道主编。  科学松鼠会成员,前《环球科学》首席编辑,专业级业余天文爱好者,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钻研宇宙学。    OUTDOOR:您如何看待科学青年这一类人的旅行方式?  Steed:一般的旅行也就是看看人文以及自然风光。科学青年在旅行的途中一些和普通青年不太一样的视角,从科学的角度。比如像我就会更关注晚上的夜空,还有一部分科学青年在旅行时可能会关注一些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