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农村沼气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沼气把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户炊事用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建设一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年均产沼气385立方米,相当于替代0.605吨标准煤,可解决3~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燃料。一个年存栏1万头育肥猪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年可产沼气约29万立方米,给居民供气相当于每年可替代450吨标准煤。如果1.46亿适宜沼气农户全部建设农村沼气,相当于年替代8800万吨左右标准煤。发展农村沼气,有助于优化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增加优质能源供应,缓解国家能源压力。
  (二)有利于缓解乱砍滥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一些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滥砍乱伐,植被破坏,使一些地区陷入“能源短缺-滥砍乱伐-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的循环。国家投巨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显著。但是,农村燃料和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已成为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重要制约因素,迫切需要为农民寻找提供替代能源。一个沼气池年产气量可替代燃烧薪柴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生物蓄积量,同时还可减少两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农村沼气,能有效解决一些地区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明显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迫切要求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当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4000多万吨,农药施用量近130万吨。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虫病菌少,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一个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25~30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喷洒作物叶面,可灭菌杀虫,肥壮秧苗,粮食能增产15%~20%,蔬菜能增产30%~40%。同时,农村沼气将畜牧业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多渠道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环境脏乱差,是目前我国农村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猪进圈、粪进池、沼渣沼液进地,人畜粪便及秸秆、垃圾得到合理整治,厨房无炊烟,厕所无臭气,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同时,农村沼气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封闭处理,消灭、阻断了各类传染源,切断了疫病传播渠道,把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和街区之内,对防控人、畜疾病、疫病有显著效果,已成为各地防控血吸虫病、煤烟型地氟病、猪链球菌病等疾病、疫病的重要措施。此外,一些地方还以沼气建设为契机,加快了村内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垃圾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对于有效地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农村沼气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沼气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七十年代及以前为试验和起步阶段。在五、六十年代研究试验的基础上,七十年代,由于农村能源供需矛盾突出,为解决农民烧柴做饭等问题,国家开始重视并大力推广农村沼气。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缺少专业施工队,沼气池使用寿命短,出料不安全等问题,农村沼气总体上发展缓慢。
  ——上世纪90年代为技术突破和工艺完善阶段。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和试验,我国沼气建设技术和工艺获得重大突破。研究出了适应不同气候和原料的标准化系列池型,开发出了安全、方便、实用的进出料工程结构和装置,采用了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制定了一系列沼气池建设国家标准,解决了过去出料难、寿命短、不安全等问题。同时,将农村沼气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南方“猪-沼-果”(养猪和沼气及种果树等相结合)和北方“四位一体”(典型模式为猪-沼-蔬菜-日光温室)为代表的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模式。
  “八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36万户,“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75万户。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农村用沼气池980万户,其中,55%的沼气池开展了综合利用,推广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32万户,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215万户。同时,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始起步,先后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
  ——2001年以来为加快发展阶段。国家自2001年起开始加大农村沼气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2001~2005年,中央累计投入35.3亿元,其中户用沼气池投资34.5亿元,建设沼气池357. 6万户;养殖场沼气工程投资8115万元,建设沼气工程120处。到2005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1700万户,年生产沼气约65亿立方米。同时,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2000处,其中大中型沼气工程700处,年处理畜禽粪便达4500万吨。
  
  三、我国农村沼气发展的主要经验
  
  近几年,我国农村沼气发展态势良好,为今后农村沼气的健康、快速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首先,要加快农村沼气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在资金、政策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完成建设,并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其次,只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把生态环境建设寓于农民增收之中,将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解决生活燃料和长远生计问题,使农民获得综合效益,才能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此外,积极推行集成配套,把适用技术打捆给农民,通过沼气池这一物化的载体,从建到用,向农民推广一整套生态种植、养殖等适用技术,形成农户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内部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有效途径。
  二要因地制宜,科学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从单一的沼气池,发展到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单元,沼气池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还引导农村开展改院、改水、改路等配套建设,大大提高了沼气建设效益。根据各地气候条件,以沼气为纽带,因地制宜地推广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有利地提高了建池农户综合收益。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以“一池三建”(养殖场沼气工程沼气发酵池建设与畜禽粪便预处理、沼气利用、沼肥利用设施相结合)为基本单元,将生产出的沼气、沼液、沼渣进行综合利用,减少了排污处理费、土地污染补偿费等相关支出,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三要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近几年农村沼气的迅速发展,技术突破是关键。在沼气池型方面,我国研究出了适应不同气候、原料和使用条件的标准化系列池型。在建池方面,目前广泛采用混凝土现浇施工工艺,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施工建设,能确保沼气池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在使用上,已经开发出了各种方便实用的进出料装置和工具,解决了出料难问题,使沼气的使用管理变得简单易行。同时,利用秸秆作原料生产沼气(生物气化)技术已有了重大突破。目前正在全国示范试点,试验结果显示适应性良好。这项技术扩展了沼气原料来源,为非养猪农户建设沼气和养猪农户以后不养猪继续使用沼气提供了可能。在养殖场大中型工程技术方面,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工程建设技术日趋成熟。
  四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沼气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及推广人才、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良好的建后服务等。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和90%以上县的农业主管部门的农村能源管理和推广机构,人员超过5万人,负责沼气建设的组织实施、建设管理、技术推广及培训服务,为农村沼气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通过各类强化培训,实行沼气生产职业准入制度,全国已有15万多名农民技术员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产品配套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已有50多家企业生产沼气配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套。各地初步形成了县乡沼气推广机构服务到户、沼气生产工承包服务、农民沼气协会自我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在一些沼气建设示范村,还实施了物业化管理方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支撑。
  
  四、现阶段发展农村沼气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村沼气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目前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投入总量不足。我国普及农村沼气的任务繁重,目前适宜农户的户用沼气普及率仅为11.6%,已发展沼气的大型畜禽养殖场仅占全国规模化养殖场,总数的7.8%。投入少,要建的沼气池多,供求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加快普及农村沼气。
  二是经济困难农户建池较难。为推动沼气发展,国家已提供了大量的补助,人均补助标准为800~1200元。但是,有些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不够好,按照“一池三改”建设标准,建一个沼气池需投资3000~3500元,农民要自筹2000多元,这对于贫困农户比较困难。部分农户既使建好沼气池,但由于“三改”不到位,沼气建设效益也不能够充分发挥。
  三是科技研发和标准制定有待加强。发酵技术、沼气沼肥后续处理与应用技术、沼液低成本浓缩技术、沼气发电机及配套技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同时,目前还缺少沼气科学利用、沼肥合理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现有的一些技术标准和规范也需要进行修改完善。
  四是建设运行服务滞后。沼气建设及运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及服务。一些地区缺少必要的服务设施和装备,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同时,与沼气配套的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养殖和种植等技术指导服务缺乏,影响了沼气的运行效果和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五、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的政策措施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村沼气建设涉及千家万户,量大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坚持全面规划,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地区发展规划,根据农民需求和财力可能,分步实施。考虑到中小型养殖场多分布于县域经济范围,农牧结合密切,环境容量大,污染程度相对弱于大中型养殖场,且生产经营容易变动,效益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发展农村沼气宜首先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户用沼气要重点在适宜发展沼气的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粮食主产区、水库库区建设,同时兼顾畜牧业主产区、南水北调沿线等重点水源保护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血吸虫病、地氟病疫区等。大中型沼气工程可重点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农村沼气尤其是户用沼气工程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加快沼气发展,迫切需要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由于我国农户收入偏低,养殖企业利润不高,需要各级政府在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平。2006年中央用于农村沼气的投资25亿元,比2005年增长一倍半,地方各级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要通过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将农村沼气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同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沼气建设,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对于沼气工程建设涉及的信贷、用地、发电上网及电价补贴等方面问题,要尽快制定扶持和激励政策,完善配套法规,多方面保障农村沼气的发展。
  (三)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要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对圈舍、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采取“猪—沼—果”、“四位一体”等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将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积极实施“一池三建”,将大中型沼气池与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并尽可能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通过各种配套建设,同时实现解决环境污染、生产清洁优质能源、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等目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沼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创新科技,提高服务。鼓励沼气生产和利用技术创新,加强各类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把农村沼气技术与种植、养殖等适用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重点开展沼气快速发酵及高效利用技术、秸杆生物气化生产沼气技术等技术研究。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发达国家沼气发电技术,开展示范建设。加强对沼气质量的监督与检测。完善培训体系,改善培训条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沼气建设队伍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并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让沼气使用户熟练掌握沼气池的维护、管理以及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确保沼气使用安全,提高沼气的综合利用水平。
  (五)完善标准,壮大产业。要加快户用沼气池输配系统设计与安装、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等规范规程的制定,补充制定沼气科学利用、沼肥合理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并对现有的一些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同时,要加强对大中型沼气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鼓励企业的有序竞争,积极引导农村沼气的产业化发展。国家要有重点地扶持农村沼气建设及其配件和设备生产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要严格执行农村沼气技术、产品、设备和监测等相关标准,健全标准化和技术监督体系,规范市场,逐步建立起农村沼气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管理和维修服务网络,实现农村沼气的产业化发展、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其他文献
如何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是每个班主任都很关注的问题.遇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班级,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这是很多班主任头疼的事情.为此,我尝试用
现在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正在逐步进行。本文阐述了我院高职数学的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
期刊
本文以批判新自由主义为基本宗旨,提出新的发展国家战略。首先提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判断问题。应该重新认识“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平是主题,是我们争取的目标,也是过去20
数据中心在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普及,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而同时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峻。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环节,供电可靠性、高热密度发热、管理系统、能耗等四大挑战已经成为数据中心“不可承受之重”。  第一,供电可靠性面临巨大挑战。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者不关注服务器等核心设备,不关注这些设备的冗余方式,从而导致供电系统与服务器的电源冗余不匹配,从而严重影
摘 要:文章先阐述了地方文献的含义及特征,再论述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及作用,地方文献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地方文献;图书馆;文献收集  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视,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反映,而地方文献收集的多少,利用率的高低也将
实践环节是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英语人文知
当代学生的课程负担也越来越重,可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却情有独钟,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
1rn徐理这些日子连着做了两个梦,两个梦都梦到了同学和战友邵亦农.rn梦醒之后徐理把当年的照片翻出来,拿着放大镜看着照片上面一个一个小脑袋,终于在其中一张找到了邵亦农,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参加工作快四年了,教学中发生了不少故事.细细想来,每个故事都是一场独特的际遇,是与学生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