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与问题剖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q12262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大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其中女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则更大。本文试从女大学生恋爱、就业、学习等方面来探究当代女大学生心理,以在了解的基础上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心理研究 心理诱导
  
  1973年,女性心理学诞生于美国,从此女性心理学在世界上作为一个合法领域得到了承认。到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心理学研究在我国才开始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先后出版了《青少年性别差异心理学》、《妇女心理学》、《现代妇女心理学》、《女性心理学》。与此同时,一批国外的女性心理学著作被翻译过来,如《女性心理学》、《妇女心理学》等。女大学生心理研究作为女性心理学的重要一方面,更是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就从几个方面来对女大学生心理进行初浅的研究。
  一、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分析
  随着女大学生在高校比例的不断提高,作为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她们在恋爱时除了具有一般青年的心理特点外,不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具有独特性,因而备受社会关注。[1]
  中学阶段由于升学的压力而被压抑的青春期情感此时得到了释放,生活的诸多诱惑使大多数人跃跃欲试,她们大多远离家门,已经摆脱了家长的约束,具备了自立的能力,希望按照个人的意愿去生活。她们愿意与男性交往,很多女大学生开始显示独立自主的个性和满足自我需求的强烈愿望,渴望恋情的满足。[2]虽然绝大部分女生的恋爱观和恋爱行为是积极向上的,但仍有一部分女生在恋爱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着各种问题。
  1.随波逐流从众心理。
  女大学生刚刚告别整天沉闷于学习中的高中生活,来到个性张扬、少受约束的大学,更有很多女大学生刚从父母的庇护中走出来,一个人远离家乡在外面读书,好奇心强,独立性差,容易受骗。很多不愿谈恋爱的女大学生,由于周围的人都在谈恋爱,自己也盲目效仿,寻找男朋友。
  2.盲目攀比心理。
  由于女大学生们年龄还较小,思想不成熟,往往会做出很多幼稚的行为。总想找个理想的男朋友,别的都不要求,但一定要比身旁同学的男朋友强。有这种心理的女大学生往往找的男朋友都太过理想化,根本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也没有想过将来,这样往往将以悲剧收场。
  以上是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通过观察研究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纠正其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建立符合自我价值实现的正确的恋爱观。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曾提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样,这种“需求层次理论”[3],也适合于大学生的恋爱生活,大部分女大学生谈恋爱是五个层次需求的体现,首先是生理需求,从生理来说,作为已经是成年人的女大学生,她们的性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她们有要求谈恋爱的向往和追求,对异性表示关注和好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次是安全需求,当代女大学生希望通过恋爱获得精神方面的享受,寻求心灵的一种慰藉。第三是感情的需求,更是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具体体现。具体体现在友爱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两个层面上。第四是尊重的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女大学生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女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且要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追求完美的个人感情生活,这样追求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才能得以实现。[4]
  (2)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真正理解爱情的真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个公民的诞生》中写道:“在人的一生中,爱情应当永远是最光明的、最亲密和最不可侵犯的东西。”
  针对女生中的不同思想、不同恋爱动机和需求,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她们提高恋爱需求层次,培养自尊、自爱、自强的生活态度,在心理教育中端正女生的恋爱动机,让她们懂得为什么恋爱、怎样恋爱,做一个“恋爱情商”高的人,从而促使她们的心理健康发展。[5]
  二、当代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就业难几乎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其中,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造成这一问题有很多原因,包括一些单位歧视女大学生,认为她们在体力上不如男生,且会将精力过多的放在家庭上面。一些专业如教育学、语言文学等专业几乎被女生包揽,过多的人挤在有限的几个专业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显得有些不足,这也是造成其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排除这些客观原因,我们来看看女大学生自己在就业上有哪些表现?其就业心理是否正确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1.不能正视真正的社会工作现状,就业期望值过高。
  女大学生由于生活面狭窄,很少接触社会,所以在她们眼里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还是不难的。“天、南、海、北”即希望在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定居的女大学生仍然不在少数,可是现在已经是不是你选择工作而是工作选择你的时代,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在大城市固然好,但是也要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不然随着大流在大城市复杂的环境下艰难的生存必定会弄得自己身心俱疲。
  2.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心理素质也是其中一重要方面。
  “工作找得好,不如嫁得好”。我国传统观念就是“男主外,女主内”。许多女大学生在这些思想的左右下,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懒散,导致了她们在毕业到来之际还什么也没学到,沉浸在幻想未来的梦境之中。一些女大学生本身缺乏自信,自立能力较差,也没有自强的意识。很多女大学生只想找个差不多的工作,从来没想过要自主创业,这也成了其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心理素质差的女大学生竟然还在即将毕业之际,由于没有找到工作而走上绝路,这更是让人扼腕。
  当我们看到许多女大学生由于自己一些错误的心理而出现众多的问题、延缓就业后,我们试着找出一些措施引导其走出误区,找到理想的工作。
  (1)克服传统观念的误区,积极面对工作。
  女大学生既然已经受了这么多年的高等教育,掌握了一些知识技能,就应该找到对口的工作,无论是职位高低、薪金多少,都应该从零点做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为社会作贡献。现代女性,就应该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否则,这么多年所受的教育、为学习所付出的艰辛必将付诸东流。
  (2)努力克服各种求职心理障碍。
  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求职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确是曲折的。女大学生要想使自己在择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必须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力。要学会自我调节,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6]要勇于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放松心态,以良好的态度应对一切。
  
  参考文献:
  [1][4]王瑶,关薇.女大学生恋爱观及恋爱行为的思考与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VOL28,(2).
  [2]王刚,孙佳宁.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讨[J].商业经济,2010,(5).
  [3]范文娟.关注女大学生恋爱问题做好思想指导工作[J].高教研究,2005,(27):31-33.
  [5]马军,谭文丽,阳剑兰.女大学生恋爱不良心理表现及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09-113.
  [6]张霞.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以中华女子学院女生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1).
其他文献
摘 要: 品格优良、人格高尚的作者能写出好的艺术作品,而格调高雅的好作品也一定出自品格高尚者之手。作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针对具体的文学作品,探讨了作家的品格修养与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关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品格与艺术 作家 作品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很多的感悟。其中最深的要数对我国文学作品的领悟了,谈到这,源远流长的《诗经》、忧国忧民的杜甫、洒脱俊逸的苏轼、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
摘 要: 作者主要通过对比研究、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的形式,结合高校学生培养实际情况,从企业视角审视以东北大学为例的当今高校本科生培养工作,并从基础教育、拓展素质、价值导向三个主要方面挖掘其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以基础教育和专业训练辩证关系、创新与执行能力协调性,以及领导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导向作用等方面为焦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视角 高校本科生培养
摘 要: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的心态和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健康成才。本文从学习是快乐的、学生厌学的原因及改变学生厌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力求使学生快乐学习和主动学习。  关键词: 快乐学习 厌学 策略  学习是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事。通过学习,我们建立和谐世界关系;培养在这个世界里实现种种报负的能力;形成人类和谐共处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作为不可替代的存在,证
摘 要: 三国时期扬州的州治经历从寿春—曲阿—寿春—合肥—寿春的曲折迁移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曹魏与孙吴间政治、军事力量的不断角逐,特别是州治向合肥与寿春的迁移更反映出魏吴间军事实力的较量和地缘政治的考衡。  关键词: 三国时期 扬州州治 合肥 寿春    一、魏吴分控下的扬州  扬州,“以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①故称扬州。《尚书·禹贡》称:“淮、海惟扬州,北据淮、南
摘 要: 田园诗歌具有很强的美感,从语言到修辞,从质朴到恬淡,田园诗流露出了一种意境悠远的美。作为田园诗歌的著名代表,陶渊明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创作的诗歌恬淡醇美、本色自然,受到了历代诗歌理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评价,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文主要对从陶渊明诗歌中所绽放出的艺术美感和艺术魅力作重点论述。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 艺术风格 艺术意境    田园诗歌具有很强的
摘 要: 本文以《射雕英雄传》中的一段故事为引,分析了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典故的巧妙融会,并以此为例,指出当前文学创作、文学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的缺失,以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注意。  关键词: 金庸小说 《射雕英雄传》 中国古典文化 巧妙融会    几千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量之多可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然而正如胡适在《中国文艺复兴》所说,它们大致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死了的文学”,一类
摘 要: 受传统形式主义语言观影响,隐喻局限于比喻的一种,这一观点反映在英语教学大纲或教学实践中,更倾向于将其归入修辞学,因而并没有将其视为一项教学内容来认真考虑。Rosch革命性的范畴化理论和Lakoff 体验哲学挑战了传统客观主义理论,为人类认知思维提出了全新的诠释。作者认为,隐喻性思维通过身体经验的映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学习中的抽象概念,而范畴机制能用于解释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心智过程和基
摘 要: 作者通过指导学生带着探究的意识学习《邶风·静女》这首诗,让学生领略作品所凸显的艺术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邶风·静女》 语文学习 艺术魅力    《静女》是《诗经·邶风》中一篇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几千年来,不知羡煞了多少痴男怨女。作者所着意描绘的“约会”场景,可谓情趣横生,柔情万种;作者所间接刻画的“静女”形象,也是栩栩如生,妩媚无比。如此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鸿门宴》的情节的探索,分历史背景、前后过程、人物形象塑造及人物刻画手法四部分,论证了《鸿门宴》历史性、戏剧性、故事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鸿门宴》 历史性 戏剧性 故事性  一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
摘 要: “忠臣不事二君”的观念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人人奉为至理。众所周知,一代名相魏征在人生的道路中竟然侍奉五主,这在过去是不可原谅的背叛,理应背负历史的骂名,饱受后人的诟病。然而,魏征不但没有受到同时代人以及后人的蔑视,反而成为千古直臣和忠臣的典范,获得唐太宗“人镜”的美誉,名列凌烟阁功臣第四位,这究竟是为什么?本文就此试作探讨。  关键词: 魏征 忠诚 择主观 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