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语文学习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一、凭借好奇的心里,激发创新的欲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东西对都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
  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面对学生的好奇心切不可讽刺打击,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记得有位学生用“想”造这样一个句子:“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这个句子表现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另一位教师听说一位学生因在生物课上学了解剖动物的方法,十分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就杀死了校长的爱犬。这位教师不批评也不训斥,却要求这个学生画了一幅动物的内脏分布图,以示惩罚,结果学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这个惩罚,画出的图也非常准确,还被挂在生物展览馆里。这个学生后来也成了出色的生物学家。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创新禀赋和潜能的时期。保护这种天赋需要我们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并凭借这种好奇心,积极引导,激发他们乐于创造的欲望。
  二、创设宽松的氛围,突破创新的障碍
  赞可夫认为: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地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够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优秀作品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的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这种氛围教师做好六个字:微笑、点头倾听。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一种具体外在的表现。它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点头是一种肯定,是一种对学生的无声鼓励,教师通过眼神、姿态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倾听是认真的听,教师通过仔细听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的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其次教师还需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弯下腰来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能以朋友之心与你交谈,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切实教师可以信赖。以此增进师生的关系。鼓励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
  三、凭借大胆的想象,放飞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语文老师可能大家都体会到,学生在习作时,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能放得开,收得拢,内容充实、富于文采。
  反之,想象力贫乏的学生文思枯涩,写作时就事写事,平淡无奇,不形象,不感人。客观事物是想象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同时有重点的将教材引入生活,让学生学的生动,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想象,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生活中创造哈姆莱特。同时教师还要利用插图及现代每体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拥有质疑的品质,增强创新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小学语文《第八次》一文,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
  1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王子布鲁斯如果见到蜘蛛第七次结网就成功了,他会怎样想?
  3成功后的布鲁斯懂得了什么?他会怎样去做?通过质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在相互的交流中从而也进一步掌握了课文的内容。
  在练就学生质疑能力时,教师还必须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将质疑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五、采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创新的积极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而课堂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活跃的场所。这里经常有着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思维爆发出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自学生中来,如果不被发现,则可能自生自灭,不成气候。如被老师发现并给予肯定的鼓励,则学生可能受到激励而发扬光大。
  教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那些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失败与挫折要给予宽容。同时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当学生创造有所成功时,教师更要巧借学生创造成功的产物,让他们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向新的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南方某报5月17日刊登文章说,『民国政客兼诗人梁鸿志曾有名言云:世界有两件东西最龌龊,一是政治,一是女人的口。但男人最喜欢搞。——但他真觉龌龊的恐怕只是政治。』文章就
摘 要: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学数学就意味着解题。解题能力标志着一个人的数学水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  关键词:数学 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题。”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要使学生身临题海而得心应手,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解题应变能力。有了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漫游“题海”时,才能随机应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
棉花从开花到吐絮约50~60天,我县一般在7月初到9月上旬。此期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边长叶、茎、枝,边现蕾、开花、结铃,是决定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
该文通过对鄂州出土神兽镜中纪年铭文的研究,提出了对东汉、三国时期民间所采用历法的新见解.通过采用古代范铸技术进行铸镜的模拟实验,证明了一些历史文献的正确与否.通过采
法庭是司法审判的场所,是集中展示司法文明与国家的法治化进程、体现法治精神的开放性空间。面对众多的新技术产品,每个法庭的实际情况又不尽相同,怎样建立一个最完全的多功
摘 要: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塑造我们的灵魂,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心境,增加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关键词:习惯 兴趣 方法 课
《工人日报》1月3日载文说,最近一些集团、公司的成立揭牌仪式上,宣读上级批准文件和任命党政领导干部名单时,有的也宣布“任命”某某某为工会主席。“任命”工会主席显然是
摘 要: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创造 加强 宽松 和谐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几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颇有益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学习能力 培养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又没有教法可参考。因此,
2012年,我还在小河嘴煤矿掘进一队五班干材料运输工作。一次,队长安排我们往巷道掘进工作面运送钢丝绳。当我们把装有钢丝绳的矿车推到片盘风机处时,发现这里不仅空间狭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