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转向

来源 :文化产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亟须转向.遵循为何转、转什么以及怎么转的基本思路,本文定性分析了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转向的必要性、重点方向以及实现路径.分析表明,疫情暴发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叠加影响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形成了倒逼效应.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亟待在三方面寻求突破与转向,即重高等教育轻社会教育的培养模式、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育的培养方式以及重传统学科轻交叉学科的培养内容.具体的转向路径同样有三:一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丰富人才培养层次体系;二是以项目实践为抓手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成效;三是以学科交融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其他文献
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2006-2018年所有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DID模型从动态视角研究文化金融政策实施前后对文化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文化企业的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金融欠发达地区,金融发达地区的文化企业绩效提升更加显著;相比非国有文化企业,国有文化企业的绩效提升更加显著.基于此,研究认为当前文化金融政策体系应该针对金融不发达地区的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进行完善,充分释放它们的增长潜力,提升它们的绩效水平.
长三角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归纳总结长三角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实践成效的基础上,从行政区划分制约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相对缺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未建成和文化产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方面,剖析了长三角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文章分别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构筑水平和垂直的文化产业链集群、培育产业集群核心企业、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创新集群文化消费业态等视角,提出了长三角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路径.
基于中国传媒类企业金融化倾向越来越大这一现象,以2007-2017年115家中国传媒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传媒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 表明,传媒上市企业金融化整体上与企业价值呈现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蓄水池效应”,金融化程度越高,企业价值越大.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发现,短期金融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大,而长期金融资产与企业价值呈现正相关,配置的长期金融资产越多,企业价值越大;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金融化程度正向影响企业价值的显著性更大.相关研究结论为传媒上市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价值提供了微观层面
选取江苏省体育产业基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法、地理集中指数法、核密度强度指数法等方法,研究江苏省体育产业基地的分布规律及发展策略.结果 表明,①江苏省体育产业基地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南部集聚、北部分散的特征;②在不同类型体育产业基地中,体育装备制造类产业基地集聚程度高,特色综合类、健身培训类、体育旅游类、体育场馆类基地呈现出分散性布局;③江苏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都市圈发展模式、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模式和大运河沿线发展模式.通过本研究加快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体育产业关联循环体系,以期在江苏全域
通过探讨单位制文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关系来解释东北地区市场化进程缓慢的原因.目前对于东北经济的研究多集中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遗留问题,本文将视角聚焦于单位制文化,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初始经济结构不同,东北地区在市场化改革初期形成了以大型重工业企业单位为经济中心的“工业企业单位制社会”.家庭和工作关系在单位内部的重叠使得东北地区建立起了密集的熟人关系网络社会,处处是熟人的工作环境也导致东北地区的“单位人”对稳定就业趋之若鹜.即使在市场化改革的初期,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体仍是这些“单位人”,在单位内部晋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中现有的知识共享平台在运营模式上不再单纯地依赖规模扩张,而日益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述转变能否促进知识共享行业的良性发展呢?本文通过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之间的差异化双寡头竞争模型,分析了市场竞争结果以及社会福利如何受到信息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与单纯的信息数量竞争相比,当市场中的两个知识共享平台分别存在数量优势和质量优势时,两者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可以实现更高的社会福利,并且当知识共享市场存在较强的网络外部性时,质量更高的共享平台可以获得更高的竞争优势.
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的梯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类102家上市公司2010-2019年在大陆31个省份的投资数据为样本,分别运用Logit和Tobit模型从企业发展和地区发展两个层面对文化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机制作用和中央、地方政策支持下,部分省份文化产业发展的梯度优势日益凸显,文化产业的梯度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具有较大市场规模、较高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外来企业投资,从而加快产业转移;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人力资本以及税费负担越
民族文创产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但当前民族文创产品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不足、文化符号错用乱用等现象,同时,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处于国家或区域边界处,位于“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空间建设的战略布局之下,深入探讨新背景下民族文创产品的设计呈现形式,通过民族文创产品作为载体进行民族文化交流传播,对外可连接海外,增进不同区域、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认同;对内可以实现地域文化的创新,从而推动民族技艺的活态传承目的 .艺术、技术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探讨,也能为民族的活态传承和地方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文化产业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金融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以江西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不发达地区,如何走出文化产业发展的窘境值得思考.本文采用2010-2019年江西各地级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技术、规模和融资管理等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文化产业的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规模效率低下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管理无效率对产业调整前后效率变化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落后的融资管理水平对金融支持江西文化产业效率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规模投入时,还需要提高资金的利用
通过对国内发展较好的长三角地区文化艺术产业的研究,总结和归纳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可行策略,形成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地域性发展重塑模式.结果 表明,在现有的发展环境中,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需要协调和统筹社会各方力量,不仅要站在文化艺术挖掘了解的角度,还要考虑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传统文化艺术和当代设计的美学结合以及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步;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应在全局和宏观的视角上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