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肝病甲胎蛋白异常者5年随访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AFP升高的良性肝病患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对AFP升高的164例良性肝病患者追踪随访5年,每3个月一次检测AFP、肝功能、B超等.8例急性肝炎及6例重型肝炎均无恶变,而肝硬化恶变为14.6%(7/48),明显较慢性肝炎3.9%(4/102)高(P<0.05),AFP动态观察中,一过升高型、反复波动型、持续低浓度型、稳定上升型发生恶变分别为0%(0/36)、4.2%(1/24)、6.9%(7/101)、100%(3/3).对AFP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3个月一次的追踪随访,可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其他文献
探讨临床监测HBVpreS1-Ag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对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及preS1-Ag进行定量、定性跟踪监测并加以临床分析.100例患者中HBsAg
对振动式微机械陀螺的带宽特性进行了讨论,以设计的一种带解耦结构的振动式微机械陀螺为模型,利用数学工具软件MATLAB对其进行了带宽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2自由度的陀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媒体传输应用中,单通道路由方案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功耗多径路由优化协议(EEOR)。在这个协议中,通过邻居之间的消息交互建立最大化多路
提出了一种基于SOI技术的微悬臂梁传感器集成化方案,并从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和集成化工艺设计方面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微悬臂梁传感器集成化系统主要包括惠斯通电桥阵列以及微悬臂梁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部分包括温补电流源、时分多路选择器和两级仪用放大器。测量的结果证实了我们单片集成的可行性。
我科于1988~1996年间收治1例反复住院14次的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反复发作性皮质盲伴肝性脊髓病,最终衰竭、死亡的患者.现报告如下.男,43岁,1977年曾以"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
观察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转化培养后其中是否仍有丙型肝炎病毒(HCV)存在.用EB病毒感染患者HCV阳性PBMC并使其转化,获得永生化B细胞(EBVTB).而后,用套式RT
我们获得准确空间与时间的 similaritons 到一(3+1 ) 维的不同类的非线性的 Schr ? dinger 方程,它与分布式的分散和获得在 cubic-quintic 非线性媒介描述光脉搏的繁殖。当某
我院自1998~2001年共诊治Dubin--Johnson综合征13例,现将其临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机制,位置数据是监测事件不可缺少的信息,传感器节点必须首先确定自身的位置。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问题,提出了基于Free Search优化的智能定位算法,介绍了Free Search优化算法和智能估计的模型。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参数估计问题转化为非线性函数的在线优化问题,利用Free Search获得未知节点坐标的最优估计。仿真结果证明,与最小二乘估计定位算法相
探讨p21、IGF-Ⅱ、PCNA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肝硬化、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用S-P法对50例单纯肝硬化、28例癌旁肝硬化及22例HCC的p21、IGF-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