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os_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瓜枯萎病别名蔓割病、死秧病,是黄瓜生产当中较为难治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会造成30%~40%的减产,控制不及时大片死棵,甚至减产达到60%,黄瓜的品质明显下降,继而病菌还会污染土壤,即使轮作换茬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给菜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阐述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特点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供借鉴。
  关键词:保护地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防治技术
  保護地黄瓜随着连年生产,枯萎病的发生逐年趋于严重之势。此病对黄瓜生产为害极大,严重地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了解和掌握黄瓜枯萎病发病症状及其规律,及早预防,以减少它的为害十分必要。
  1  发病症状
  黄瓜枯萎病的典型症状是全株萎蔫。发病初始时每天中午整株出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这样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最后早晚不能恢复并枯死。发病部位从近地面处的茎基部叶片开始,病株茎基部呈水渍状溢缩,主蔓呈水浸状纵裂,维管束变成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长有红色和白色霉状物,植株自下而上叶片变黄逐渐干枯。横切病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2  病原
  本病害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引起,病菌分生孢子梗聚集成垫状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形状大小不一。大型分生孢子多孢,无色,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椭圆形。
  3  发生规律
  一般以保护地黄瓜发生较重,发病率一般在15%~35%。多在开花结果期或根瓜采收后发生。
  3.1  传染源
  病原菌属于真菌中的镰刀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随同病残体或在土壤里越冬,成为下一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能营腐生活;种子和农家粪均能带菌;一般病菌存活年限达5~6年甚至更长。
  3.2  传播方式与途径
  通过植株的根茎部伤口或幼根根毛顶端的细胞间隙侵入,进入维管束内繁殖,在导管内随着上升液流扩散到植株的茎、叶柄和叶片等部位,在扩散过程中,产生果胶分解酶,使果胶积累,分解细胞并产生很多醌类化合物,使植株萎蔫,致导管变褐。带病的种子、农家肥和灌溉、雨水、昆虫、农具都能传播。
  3.3  发病条件
  发病与品种和种质、土质、土温、土壤酸碱度、病菌积累数量等相关。易感品种和种质差发病重。土质粘重易感病。土温在8~30℃间均能发病,24℃以上病害发展快,24~28℃发病最重,发育最适温度为28℃。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生长,而利于病害发生,发病的适宜土壤酸碱度为4.5~5.8,pH3.5以下、pH9以上的土壤不发病。黄瓜枯萎病发生与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量成正相关,保护地黄瓜连作的年限越长,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量越多,病害越重,老菜区比新菜区发病重。低洼地根部积水、土壤凉湿、耕作粗放,对黄瓜的根系发育不利,枯萎病发生重。在连续阴天后突然转晴暴晒后病情发展迅速。施肥不足、缺乏有机肥及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基肥,发病重。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多的地块病害发生重。
  4  防治方法
  黄瓜枯萎病同样遵循其它农作物病害“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发病前早预防,发病后早发现早治疗,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病情蔓延加重。
  4.1  农业防治
  4.1.1  合理轮作
  黄瓜连坐两茬后与非瓜类蔬菜(十字花科、茄科)轮换种植。
  4.1.2  品种的选择与检疫
  选择高产抗病品质好的品种。冬季保护地种植选择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的津杂2号、津杂3号优良品种。在引种新品种时,必须严格检疫,防止带病种子传入菜区。
  4.1.3  精细管理
  苗床土每茬都要进行更换。定植前深翻细耙,同时重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做成高垄,覆盖地膜。做到每日四段变温(上午25~30℃,超过30℃放风,下午25~22℃,下降到20℃关棚,前半夜维持在15~17℃,后半夜维持在13~17℃)管理。浇灌时采用小水勤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拉秧后及时清理残体。
  4.2 物理防治
  4.2.1  高温消毒
  保护地利用夏季养地时进行高温消毒:撒石灰粉80~100kg/667m2,深翻做成高畦,大水漫灌后铺上地膜,将棚膜扣严,使5㎝土温达45~50℃,维持7~10d,可杀死土壤20cm深土层内的枯萎病菌。
  4.2.2  嫁接
  黄瓜枯萎病是土传病害,生产上常用灌根方法防治,费工费时,效果不佳,还污染环境。保护地黄瓜采取白(黄)籽南瓜作砧木嫁接栽培,是解决黄瓜重茬和枯萎病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工厂化生产批量黄瓜苗多采用双断根嫁接,其方法是:准备疏松、透气性好的基质;砧木除有常规嫁接的特性外,还要求再生根能力强。双断根嫁接与常规嫁接不同点是先断砧木的根,然后顶插接。嫁接时用刀片将砧木根切掉,生长点到断根处茎长留4~4.5cm。嫁接后立即将断根嫁接苗插入盘内进行控温控湿育苗,插入基质深度在1~2cm,地上部砧木高度3cm左右。
  4.3  生物防治
  保护地冬季生产黄瓜,为减少枯萎病的发生,利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增加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棚室温度和地温,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疏松,增强黄瓜秧抗性,预防黄瓜枯萎病的发生。
  4.4  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h,然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老苗床地按每平方米撒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进行杀菌消毒,播前撒于床面,翻拌入土壤。发现病株拔除后穴内撒多菌灵或绿亨一号消毒。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土菌消70%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灌根,每株灌100~150ml,或用30%DT杀菌剂350倍液,每株灌药0.3~0.5L,7~10d灌一次,连灌2~3 次。
  参考文献
  [1] 于澜,胡成勇.黄瓜枯萎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吉林蔬菜,2011(1):54-55.
其他文献
摘要:小麦是江苏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所有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小麦产量对本地粮食生产的影响举足轻重。这些年,受气候、耕作、菌源、品种等的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病病例渐多,危害面积渐大,造成的减产损失日趋严重,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文下分析小麦白粉病的临床症状,介绍小麦白粉病发生的诱因。在此基础上,就综合防治措施,分别自:培育耐抗品种,利用好抗病基因;适期组织栽培,优化田间栽培管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林业培育以及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林业;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管理  1 林业培育概述  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林业培育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并且实现了林业培育的高效化和现代化。有些地区还是沿用传统的林业培育方式,造成林业生长周期长,病虫害问题严重,阻碍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林业培育管理方面和其他先进的国家进行了交流和合作,学习了先进的林
摘要:近些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林业生产技术也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能够更好的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林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本文分析了林业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林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林业绿化;问题;对策  1 前言  林业绿化工程具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对城市的空气起到净化的效果
摘要:拮抗细菌对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试验方法,并且获得了具有实际效果的结论,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性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理解,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实现水稻的高产。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试验方法  1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评价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立枯丝核菌的危害,导致产生了水稻纹枯病,从世界分布的情况来
摘要:林业育苗栽培是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林业育苗是一项周期长,投入高,对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的生产环节。林业育苗种植前需要对树种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因素的林木种子。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林业生产建设过程中才在一些问题,像林木质量差、产量低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想办法提高林木幼苗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首先就要从育苗的培育品种入手,必须保证所选苗木是
摘要: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对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只有从创新方面得到了强化,才能为实际工程的良好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就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问题以及应用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良好推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应用  为能保障林业工程的良好开展,这就需要在抗旱造林技术的科学
摘要:柑桔大实蝇属实科寡鬃实蝇亚科,是柑桔类植物的主要害虫,幼虫在果实瓢瓣内为害,使果实未熟先黄而脱落,果实内部腐烂,并有许多白色蛆虫。近年来,该虫在四川省部分县区严重发生,对当地的柑桔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也对旬阳县的四大名果之一“狮头柑”构成潜在威胁,影响到“一村一品”产业健康发展。桔园一旦受害,将造成多数果实在收获前自然脱落,从而直接影响桔农收入。为此,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通过近三年的观察
摘要:坐落于中国最北部和最东部的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产业基地,在国家农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农作物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从地形地势来看,黑龙江省整体境内外貌呈现“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走向复杂多变,大致上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此外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占据黑龙江省全省总面积百分之六十的地势主要
摘要:小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物之一,其种植质量和产量得到更多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种植条件和专业技术的支撑和保障。本文主要对小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麦种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种植人员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出现相关技术操作不当的现象,对小麦整体的生长态势产生严重影响,经常容易造成小麦生长中出现各种病虫害,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的情况下,降低小
摘要:水稻作为我国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作为水稻高效,优质,稳产高产的重要地区,在生产中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对于水稻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就从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两方面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  1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1.1 品种选择  就目前来看,在品种选择时,一般来讲为实现“高产”的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