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能力,应该是当前形势下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低,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语文学科应该承担起美育的重担,教师应该从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而美育是一项重大工程,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要高,起码要在行为上做出表率。再者,教材是美育最主要的载体,教材中的语言、技巧、情感等,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量挖掘出来,才能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格魅力;审美价值;审美环境;审美氛围
  在当今时代,合格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教会学生懂得审美艺术。或许,很多教师很迷惘,教材中何来之美?这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审美艺术,将教材仅仅看做是知识的载体,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意识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统一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认识语文美质,培养语文美感,开展语文美育,陶冶美的心灵。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注重审美的表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应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教师自身的形象和精神体现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身教甚于言教,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的表达、书写及板书的设计、作业作文的批语等都无不给学生以无形的感染。如果教师在这些方面都首先做到符合审美标准要求:端庄大方的仪表,自然和谐的教态,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漂亮的字体,规范工整的艺术的板书设计,流畅规范的批语……这本身就是美,就能给学生一种享受、美的陶冶,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影响,乃至效仿。而与之相反的不拘小节、邋遢拖拉的仪表,扭捏拘谨的教态,口齿不清、言不达意的语言,潦草杂乱的书写等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据笔者调查,在一个教师写字好的班级,学生普遍写字都好;而在一个教师写字潦草或较差的班级,学生亦然,大多较差。的确,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在对学生造成影响,几年下来,效果显著。鉴于此,语文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好在教学中人格美的魅力,给学生做好审美教育的表率。
  二、挖掘教材本身的审美价值,注重课文中的语言美
  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有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如“月”字,会使人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或像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使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有诗句名篇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雄伟气势之美……这些美的教学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
  三、创设愉悦的审美环境,注重美育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美的表象入手,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因为这是审美的基础,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必须在他们眼前显示鲜明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审美环境,通过插图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渲染美的气氛,并运用直观教具展示文章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和美的构思。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借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揭开“序幕”:“同学们,你们记得大年夜吗?大年夜对我们来说多么美好啊!一家人在温暖舒适的房间里,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亲人团聚的快乐。精彩的电视节目,辟辟啪啪的鞭炮声,陪伴着我们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是,你是否想到过,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有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喊着卖火柴……”
  四、培养浓厚的审美氛围,感悟美育的关键因素
  要使小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经验的理论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产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强烈的感召力、更浓烈的诱导力,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我对学生曾讲过一首儿歌《小小的船》,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时,我除了按常规指导学生注意恰当的停顿和读出重音外,还指导他们读出“弯弯”、“小小”、“闪闪”、“蓝蓝”等叠字词所表达的可爱、亲切、赞美之情。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月夜星空”的图像,启发学生边看边想象诗歌中的美景,激发学生内心视象,把诗中内容清晰、形象地再现于自己的脑海中,最后,师生一起跟着录音磁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整节课学生都十分投入,儿歌内容也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又如我在教《黄花山奇石》时,先引导学生观看黄山奇石的投影,并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从总体上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再如教《爬天都峰》时,则出示我在去年亲自爬天都峰的照片,用美的语言描述天都峰的高峻和陡险,让同学们从意念上一步一步跟着我爬天都峰。由于创设了审美的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迫切希望具体认识天都峰的险峻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随处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语文教学中美育如影相伴,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当然,语文教学有其特点,在渗透美育时,不能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意渗透的反复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综合开发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学生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许是刚进入初中,换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的缘故吧!但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但如果在七年级不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好学生的兴趣;到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将无法弥补;老师的课堂教学无论有多精彩,也没有多大意义。长期以来,数学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努力。面对新教材
期刊
期刊
@@
据新华网报道,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日前发布中国丙肝病毒和人类基因多态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丙肝及其危害缺乏认知,有6
本文介绍了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方面的创新和探索,提出与企业合作建设教学工厂,在教学中进行生产,在生产中完成教学。这一新型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了学校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的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对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其认识方面有不少进展,我们为此组织了国内本领域相关专家,就肝纤维化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治疗及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临床开发应用形成共识,以便更好地指导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及药物研发。
期刊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西宁地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6例呼吸衰竭患儿应用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与我科曾统计的64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
基于社会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要求而言,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道德高尚的现代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全能型应用人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