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潮进来了解一下!”
如果放在2019年,李宁的营业员肯定不会如此对路过的消费者直接吆喝。靠着纽约时装周上的吸睛表现,李宁用复古设计和街头文化元素奠定了其“国潮化”的改革理念,以及“中国李宁”的独立子品牌策略。这个创立近30年的老品牌靠重新诠释经典得以翻新,“国潮”本身在当时就是流量的保证。
但到了2020年春天,中国的消费市场因新冠疫情影响受到重创,原本旺盛的需求被不可抗力持续压抑。最严重时李宁被迫关闭了95%的线下门店只能主动出击,寻找一切可能潜在的市场机会。按照李宁集团联席行政总裁钱炜今年8月接受《第一财经》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说法,当时“无论线上、线下,还是一家单店,多卖一双鞋也是好的。”
伴随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今年的夏天也有了一丝消费主义的色彩。
在年中最大的“6·18”促销中,直播与短视频并重、补贴与红包齐飞的天猫实现了累计6982亿元的成交金额(GMV),再创纪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26个细分行业类目的销售额第一名被入驻天猫不到3年的新品牌拿下,其中绝大多数是国货品牌;相比去年,新产品带来的交易额则提升了两倍。
新鲜事物总是散发着独特的吸引力,而“新国货”是过去几年动荡的全球局势为中国消费市场带来的概念副产品。当品牌都急切希望在电商促銷中恢复业绩时,“新国货”的力量很容易再次受到关注。
在今年8月公布的2020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中,有多达133家中国企业上榜,入围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而在同年的《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大消费类的上榜公司有68家,行业整体发展节奏稳健。
“2020新国货”调研样本信息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杂志“2020新国货榜样大调查”
今年也是《第一财经》杂志金字招牌项目第二次启动“新国货榜样”消费者品牌喜爱度调研。评选收获了4094人次的投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36个品类中有32个消费者认可的国货品牌脱颖而出。包括李宁、完美日记、盒马、茶颜悦色、百雀羚等在内,有24个国货品牌连续第二年收获了市场喜爱。
但在今年对各类“新国货”品牌、行业投资机构及供应链生态的走访中,我们也发现,“新国货”这一概念的想象力被消耗的速度远比预计中快得多,以至于品牌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就收获了不少烦恼。比如,老品牌想要“翻红”,再做IP联名已经很难提起消费者的兴趣;有些创业品牌初露锋芒,就有了好几个竞争对手;原本的“代工大国”红利,可能演变成工厂与品牌竞争同一批消费者……
品牌的“垄断级影响力”也显得日益稀缺,各类细分需求品类中似乎都隐藏着颠覆性的力量。去年一举拿下大家电、小家电、智能设备、家居设计、生活杂货共5个品类第一位的小米,今年在榜单中的影响力就只能覆盖小家电和智能设备这两个品类。
“新国货”品牌身上发生的这些变化,像是将在传统消费市场会经历的那些事,加速体验了一遍。但没人能确定,由潮流变化与市场竞争决定的这种加速度是否会变得越来越快,快到品牌自身都难以控制的程度。
从这一点来说,“新国货”品牌们可能都要尽快适应这种“成长的烦恼”。
蔚来汽车的发展对打破本土汽车品牌的定价天花板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大公司之间剑拔弩张的来往已经少了很多,以至于今年6月底腾讯与老干妈之间曝出诉讼纠纷时,舆论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兴奋状态。
在案件中被“冒名”签了营销推广合同的老干妈,暗合了我们对国货消费品牌的几乎一切美好想象—产品品质过硬、国民级(甚至是国际级的)认可、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以及带有神秘色彩的管理思路。品牌的影响力,甚至波及到了腾讯的合规体系,让一批“QQ飞车老干妈专属套装”和定制款辣椒酱稀里糊涂地流向了市场。
在这段风波前,老干妈是推出过“正版周边”的,它与李宁都在2018年登上了纽约时装周。当时老干妈、云南白药、双妹、颐和园、康师傅等多个品牌应天猫邀请开设了线上快闪店,推出连帽卫衣、拉链衫、卫衣等潮流单品。
随后两年间,品牌联动出跨界产品、老品牌出爆款周边成了国货最常见的营销和曝光手段。每一次联名合作,背后的最低诉求都是“1 1
如果放在2019年,李宁的营业员肯定不会如此对路过的消费者直接吆喝。靠着纽约时装周上的吸睛表现,李宁用复古设计和街头文化元素奠定了其“国潮化”的改革理念,以及“中国李宁”的独立子品牌策略。这个创立近30年的老品牌靠重新诠释经典得以翻新,“国潮”本身在当时就是流量的保证。
但到了2020年春天,中国的消费市场因新冠疫情影响受到重创,原本旺盛的需求被不可抗力持续压抑。最严重时李宁被迫关闭了95%的线下门店只能主动出击,寻找一切可能潜在的市场机会。按照李宁集团联席行政总裁钱炜今年8月接受《第一财经》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说法,当时“无论线上、线下,还是一家单店,多卖一双鞋也是好的。”
伴随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今年的夏天也有了一丝消费主义的色彩。
在年中最大的“6·18”促销中,直播与短视频并重、补贴与红包齐飞的天猫实现了累计6982亿元的成交金额(GMV),再创纪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26个细分行业类目的销售额第一名被入驻天猫不到3年的新品牌拿下,其中绝大多数是国货品牌;相比去年,新产品带来的交易额则提升了两倍。
新鲜事物总是散发着独特的吸引力,而“新国货”是过去几年动荡的全球局势为中国消费市场带来的概念副产品。当品牌都急切希望在电商促銷中恢复业绩时,“新国货”的力量很容易再次受到关注。
在今年8月公布的2020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中,有多达133家中国企业上榜,入围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而在同年的《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大消费类的上榜公司有68家,行业整体发展节奏稳健。
“2020新国货”调研样本信息

今年也是《第一财经》杂志金字招牌项目第二次启动“新国货榜样”消费者品牌喜爱度调研。评选收获了4094人次的投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36个品类中有32个消费者认可的国货品牌脱颖而出。包括李宁、完美日记、盒马、茶颜悦色、百雀羚等在内,有24个国货品牌连续第二年收获了市场喜爱。
但在今年对各类“新国货”品牌、行业投资机构及供应链生态的走访中,我们也发现,“新国货”这一概念的想象力被消耗的速度远比预计中快得多,以至于品牌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就收获了不少烦恼。比如,老品牌想要“翻红”,再做IP联名已经很难提起消费者的兴趣;有些创业品牌初露锋芒,就有了好几个竞争对手;原本的“代工大国”红利,可能演变成工厂与品牌竞争同一批消费者……
品牌的“垄断级影响力”也显得日益稀缺,各类细分需求品类中似乎都隐藏着颠覆性的力量。去年一举拿下大家电、小家电、智能设备、家居设计、生活杂货共5个品类第一位的小米,今年在榜单中的影响力就只能覆盖小家电和智能设备这两个品类。
“新国货”品牌身上发生的这些变化,像是将在传统消费市场会经历的那些事,加速体验了一遍。但没人能确定,由潮流变化与市场竞争决定的这种加速度是否会变得越来越快,快到品牌自身都难以控制的程度。
从这一点来说,“新国货”品牌们可能都要尽快适应这种“成长的烦恼”。

爆款的审美疲劳
如今,大公司之间剑拔弩张的来往已经少了很多,以至于今年6月底腾讯与老干妈之间曝出诉讼纠纷时,舆论呈现出一种难得的兴奋状态。
在案件中被“冒名”签了营销推广合同的老干妈,暗合了我们对国货消费品牌的几乎一切美好想象—产品品质过硬、国民级(甚至是国际级的)认可、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以及带有神秘色彩的管理思路。品牌的影响力,甚至波及到了腾讯的合规体系,让一批“QQ飞车老干妈专属套装”和定制款辣椒酱稀里糊涂地流向了市场。
在这段风波前,老干妈是推出过“正版周边”的,它与李宁都在2018年登上了纽约时装周。当时老干妈、云南白药、双妹、颐和园、康师傅等多个品牌应天猫邀请开设了线上快闪店,推出连帽卫衣、拉链衫、卫衣等潮流单品。
随后两年间,品牌联动出跨界产品、老品牌出爆款周边成了国货最常见的营销和曝光手段。每一次联名合作,背后的最低诉求都是“1 1